在湖南省鳳凰縣禾庫鎮禾排村,提起農發行縣支行組織委員、副行長梁貴銘,村民們親切地稱他為“黃牛書記”。
青年干部變扶貧書記
禾排村位于湖南省鳳凰縣西北部,離縣城約50公里,全村有4個自然寨,五個村民小組。2019年,全村共有217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
2019年9月,28歲的梁貴銘剛來到禾排村擔任湖南鳳凰縣支行駐禾庫鎮禾排村駐村第一書記。初到禾排村,面對說著苗鄉話的村民們,梁貴銘倍感壓力。連溝通都成問題,何談脫貧幫扶呢?于是他在自己的扶貧日程表里著重地寫下了“學苗話”三個字。
苗鄉話生硬難懂,繞口復雜,身為一個異鄉人學起來并不簡單。梁貴銘堅持每天與村干部和村民們交談,從簡單的、常用的生活用語開始學起,學一句記一句,記一句背一句。在與鄉親們嘮家常、與工作隊隊員工作交談時,就用手機錄音,每天早上刷牙、中午吃飯、晚上睡覺時反復聽。“外地人來這兒必須要學苗話,不然根本無法交流,也就梁貴銘把學苗語當成一項工作在做。我現在看梁貴銘學苗話就像看到我那一歲大的娃學說話咧!”扶貧工作隊的同事龍永笑著說。
在學苗話的過程中,梁貴銘從不離身的“小本子”里清楚地記著每一位老鄉的煩心事和急切事,并為每一名老鄉量身制定了脫貧計劃。哪戶人家需要打谷子,哪戶人家需要耕地,哪戶人家需要換燈,只要一叫“梁貴銘!”他瘦小的身影便會出現。來到村里沒多久,他靠著自己的真誠和干勁兒,逐漸得到了村民們的接受與認可,成了村民們口中踏實肯干、勤勤懇懇的扶貧模范。
扶貧書記變防疫戰士
“鄉親們!由于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我們強烈呼吁,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請您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常通風......”拿著大喇叭在禾排村各條小路上進行宣傳的正是梁貴銘。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打破了他春節假期去女朋友老家定親的計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正月初四一大早,他便帶防疫物資、疫情防控宣傳資料逆行前往禾排村抗疫一線。去往禾排村的路因為海拔高、天氣冷,結了冰,車子打滑,無法通行,梁貴銘就下車搬著東西徒步往村里走,深一腳淺一腳,剛走到村里,顧不上已經濕透了的褲腿,趕忙向村民們發放防疫物資。
在禾排村的日子里,他每天通過村廣播、張貼海報等方式,向村民們普及防疫知識。先后與村干部在3處入村路口設卡執勤、設置防疫監測點、摸清外出務工人員工作地點,對公共場所進行清理消毒,堅決打好防疫攻堅戰。
防疫戰士變黃牛書記
2020年7月,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為解決貧困問題而開展的專項普查工作開始了。梁貴銘被派駐到海拔1200米的龍山縣洛塔鄉開展普查工作。他努力克服高溫酷暑、山高路遠等困難,順利完成了對3個村、125戶建檔立卡戶的數據收集工作,并積極協助洛塔鄉全鄉14個村的普查資料整理工作,上報率、復核率、驗收率均達100%。在洛塔鄉開展普查工作時,梁貴銘時刻牽掛著禾排村,經常在深夜和留守在禾排村的工作隊員溝通村里的普查工作,布置安排各項事宜,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咱鄉里人也夸不來人,我覺得梁貴銘就像咱家的老黃牛。每天都在干活兒,沒喊過累,沒叫過苦。我是挺佩服他的,啥‘梁書記’,我看叫‘黃牛書記’得了!”自此,村民們都開始稱呼梁貴銘“黃牛書記”了。
“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就擔心做得不夠好。”這是“黃牛書記”梁貴銘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經過他的辛勤幫扶,如今的禾排村,在扶貧工作隊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自來水通到了家家戶戶,村部也從簡陋的小平房變成了設施齊備的樓房、太陽能路燈代替了手電筒,水泥路替代了泥巴路。見證了禾排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多謝‘嘞咦瑪若’(苗語,意為‘這么好的’)工作隊。”
(戴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