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脫貧攻堅的戰斗號角,深化國家機關干部與貧困地區的緊密聯系,2019年10月,時任農發行總行信貸管理部放款監督管理處副處長的羅松同志,受總行委派到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政府掛職扶貧,擔任縣政府黨組成員,協助分管財政、發改、招商、農業農村、應急管理和扶貧等部門事務。隆林縣位于廣西西北邊陲,是總行掛牌督戰的定點扶貧縣之一,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產業匱乏、條件艱苦,是全國52個在最后一年摘帽的貧困縣之一,也是農發行最后一個脫貧的定點扶貧縣。
深入基層助脫貧。自到隆林的第一天起,羅松就主動開展摸底調研,走村訪戶,尋找脫貧工作的突破口。作為全縣脫貧攻堅“東部戰區”的副總指揮,在全縣飲水工程、住房保障、控輟保學三個突擊月中,他長期奮戰在一線,保證按時完成并順利通過檢查核驗。他大力組織開展消費扶貧工作,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采用特色直播、廠家直銷等新型方式,推廣銷售隆林消費扶貧產品1000余萬元,全國消費扶貧產品2900余萬元。2020年,羅松全年下鄉入戶工作超百日,從未度過一個完整的周末,期間4次回京都是為隆林脫貧事業奔走,兒子小升初擇校都沒顧上過問,甚至父親在京癌癥手術,他也為了配合中央扶貧核驗而主動放棄了探親。背后的不容易,他從來沒有主動談起,匆忙間見到他,他談得最多的是隆林的發展,憂心最多的是隆林面臨的困難。
積極獻策謀發展。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羅松深刻意識到,脫離貧困不是終點,還要把隆林“扶上馬,送一程”,走上振興的康莊大道。他深刻把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將融資融智與隆林實際結合起來。掛職隆林前,羅松已是農發行信貸業務的行家里手,到了隆林,他充分利用自身在信貸方面豐富的工作經驗,主動尋求縣域發展的突破口、結合點,敏銳地發掘隆林未來發展的潛力。掛職期間,羅松推動招商引進1家央企、2家上市公司和數家民營企業在隆林落地投資。其中,廣西國控林業集團入駐隆林縣工業園木材產業區,終結了當地木材只能作為原材料輸出的歷史;大北農50萬頭生豬產業項目,使隆林縣一躍從生豬輸入縣變為輸出縣,每年可為當地增加GDP30億元以上;雪蓮洞旅游項目,將成為隆林縣第一個有望獲得國家評級的景區。這些項目的落地,不僅推動了縣域投資發展,也為當地勞動力就業、產業技術升級提供了助力。
排除萬難扶教育。走訪了解到縣里存在適齡兒童因學校師資和基礎設施不足導致學位緊缺而中途輟學的情況后,羅松積極協調農發行“義教均衡”項目貸款投放使用,在9月開學季之前成功完成隆林民族高中等三所學校的建設,當年新增學位近5000個,極大緩解了當地的就學壓力。同時,對接總行捐助資金近1500萬元,用于向隆林貧困家庭大學生發放助學金和當地中學、社會兒童福利院建設。他深知,支持教育發展教育,勞動力素質才有更多保障,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才有更多人才。此外,他個人也在持續幫扶一名水洞村貧困孤兒的生活和學習。
勇于擔當抗疫情。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2020年新春佳節的歡樂氣氛,羅松時刻牢記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第一時間返回縣內崗位,不僅親自堅守在外來人員檢測和攔阻一線,還迅速組織緊缺的防疫物資籌配,積極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爭取農發行疫情防控優惠政策,同時及時對接總行,向縣政府捐贈口罩4000個、扶貧防疫資金100萬元,組織向介廷鄉政府捐贈食品和礦泉水等物資,為一線防控人員送去暖暖的關懷。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隆林實現了無一例新冠發病的佳績。面對大災大難,他沖鋒在前,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體現了共產黨員的政治擔當和政治底色。
掛職隆林縣兩年來,羅松始終堅持把政治意識擺在首位,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中,堅持把家國情懷融入工作,用行動踐行共產黨員、農發行人的初心和使命。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不是在走村下鄉,就是在引資招商;不是在工地現場,就是在工作會場。始終不變的,是他全心全力為隆林宣傳鼓勁的聲音,是他忙碌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身影。個人的放棄與犧牲,在他看來都是無所謂的小事,換來的,是作為共產黨員的無愧于心。就像他在掛職之初和家人說過的:“堅守在脫貧攻堅最后一刻,奮戰在鄉村振興起步之時,對我而言不只是一段工作經歷,而是時代賦予的一份光榮。不負組織的信任,將全國最后的貧困縣發展起來,是我現在唯一要考慮的事。”
(徐曼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