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省分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視察吉林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堅守職能定位,在支持農業強省、生態強省、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持續加強信貸投入力度,近十年來,累計投放貸款5300余億元,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吉林篇章貢獻農發行智慧和力量。
守護“黑土糧倉”,筑牢糧食安全堡壘。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囑托,全力支持糧油等重要農產品收購、儲備、調控、調銷,切實保護廣大農民利益。按照“保存量、穩增量、抓變量”工作思路,在執行好國家儲備、地方儲備政策性業務的基礎上,全力支持國家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實施,2016年糧油貸款余額達到2470億元創歷史新高。在國家政策性糧食去庫存和新一輪糧食市場化改革大背景下,為維護糧食收購市場繁榮穩定、保護農民利益,統籌兼顧核心客戶、有效模式、優質服務“三要素”,先后推出針對定向供應的“衛星庫點”模式、合作收購的“南北協作”模式、擔保增信的“信保基金”模式、助力國企改革的“扶余模式”、供應鏈金融“穿透式營管服”模式等,積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入市收購。2016年至今,每年支持收購糧食市場份額均占社會收購量的一半以上,充分發揮糧食收購資金主渠道作用。
▲玉米豐收機械化采收場景
決戰脫貧奔小康,續寫鄉村振興華章。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吉林分行扎根黑土地,深耕主責主業,深化融資、融商、融智、融情的“四融一體”工作格局,爭當金融扶貧先鋒主力模范。“十三五”期間,累計投放精準扶貧貸款514億元,投放額、貸款余額均居全省金融機構首位,惠及省內9個市州、49個縣市、33萬次貧困人口,樹立大安定點幫扶示范窗口,創新打造易地扶貧搬遷“陸家模式”,連續四年獲評全省脫貧攻堅獎。在金融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持續發揮骨干和主力作用,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牢牢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支持長白山森工北麓、輝南大青山林業等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脫貧致富與生態保護相協調,2021年以來累計投放幫扶貸款800余億元,持續擦亮“服務鄉村振興的銀行”金字招牌。
▲通榆縣烏蘭花鎮陸家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潤澤黑土耕地,踐行服務“兩藏”使命。為切實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吉林分行聚焦服務“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2020年以來先后出臺16項措施,編制“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規劃持續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鹽堿地綜合利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以及種業全產業鏈的信貸支持力度。近5年來,累計投放農地貸款137億元,服務黑土地面積702.75萬畝,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231.43萬畝,支持東豐縣高標準農田工程化試點建設項目、洮北區提升鄉村振興扶持保障能力項目等,全力保障“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實施。重點支持核心種源創新攻關,支持洮南市國家級玉米制種和農業科技園、產業園等園區建設,累計投放農技貸款38億元、種業全產業鏈貸款35.7億元。
▲松原市前郭爾羅斯高標準農田項目
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爭當服務“排頭兵”。堅持把服務農業現代化作為實現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聚焦產業化龍頭和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企業,做足做活“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支持范圍逐步擴大到肉、蛋、奶、魚等重要農副產品和“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條的“大食物”范圍,助力中糧家佳康、皓月牛肉、阜康酒精、新天龍實業、歐亞商超等一批國家和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圍繞礦泉水、鮮食玉米、藍莓、蘑菇、黑木耳、人參等特色產業,支持打造“吉字號”優質農產品品牌,累計支持農業小微企業160余戶。踐行普惠金融理念,累計投放小微貸款17.8億元,支持通榆、洮南雜糧雜豆以及“朱老六”“老母家”“禾韻藍莓”等食品品牌。加速推進信貸數字化轉型,2024年落地全系統首筆涉農園區“融擔貸”,助力全省實體經濟蓬勃發展。
▲四平市30萬噸食用酒精加工項目
筑牢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美麗新農村。深入踐行“兩山”理念,聚焦水利、公路交通、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政策性金融之筆擘畫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新圖景。“十三五”以來,為提升全省防洪抗旱減災水平,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先后支持落地汪清縣西大坡水利樞紐工程、白山市西北岔水利樞紐等22個水庫改造提升項目,支持改建“四好農村路”超過600公里,改造農村戶用廁所2.1萬戶。聚焦“綠美吉林”行動和“陸上風光三峽”建設,集中落地一批風電光伏項目、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三北”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保護項目。截至目前,吉林分行綠色貸款余額較“十三五”期末增加84億元,以政策性金融活水厚植生態資源綠色發展底色。
▲吉通新能源20MW光伏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