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分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所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案例,全力服務支農“六大領域”,持續打造“四個銀行”特色品牌,做實做細“五篇大文章”。在農業政策性金融的“貸”動下,一幅“村美、民富、業興、人和”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在巴渝大地徐徐展開。
深“耕”沃土,繪就山地農業好“豐”景
四月好春光,田間農耕忙。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作為“巴渝糧倉”的重慶梁平區已是一派農忙景象。走進梁平區虎城鎮水口村,一片片錯落有致的水稻田隨處可見,農戶們紛紛搶抓農時,在田間地頭種植著已經培育好的水稻幼苗。
以前,梁平“一山兩水七分田”,耕地細碎,加之農業生產路、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土地立地條件制約當地農業生產。“田塊高低不平,灌溉設施不配套,地埂溝壑多,農機下田難、作業難、轉運難,生產效率低下。”虎城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負責人介紹道。2022年以來,重慶分行累計投放貸款2.01億元,支持梁平區12萬畝高標準農田土地平整、改良、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建設。如今,在農業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下,田成方、地成塊、渠成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過去梁平區9個鄉鎮低效的“巴掌田”陸續改造成為高產的“增收田”。
▲梁平區2022年度高標準農田
近年來,為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重慶分行全力服務高標準農田“四改一化”工程,累計投放農地貸款92億元,先后支持全市6個區縣40余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打造丘陵山區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扮“靚”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綻新顏
早春時節,位于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陳摶故里景區3萬畝油菜花競相爭艷。今年3月,“2024重慶·潼南陳摶故里菜花節”在這里盛大舉辦,吸引全國各地游客。近年來,靠著一朵朵“小菜花”,景區周邊百姓紛紛經營起了農家樂、農副產品、酒店住宿,跟著吃上了“旅游飯”。談起近期的營收,景區附近經營農家樂的謝老板笑得合不攏嘴。“火爆的時候,每天要接待上百人,營業額近萬元。”
“菜花節”期間,陳摶故里景區累計接待游客超1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5億元,“賞花經濟”成為潼南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以農興旅、以旅促農的農村經濟新業態也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陳摶故里景區火爆“出圈”的背后,離不開重慶分行的信貸支持。2022年以來,該行先后投放貸款2.25億元支持潼南區瓊江(崇龕段)示范河流暨陳摶故里人居環境建設項目。項目通過對瓊江沿岸進行河道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建設、配套設施工程,將秀美瓊江江景與自然花海風景融為一體,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潼南區瓊江(崇龕段)示范河流
近年來,重慶分行聚焦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人居環境、農村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累計投放城鄉一體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保護貸款超600億元,助力補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的巴渝樣板。
因“地”制宜,鏈動特色產業齊發展
3月12日,第六屆長江三峽(巫山)李花節暨春季旅游產業活動在重慶巫山縣開幕。“中國李鄉”30萬畝“陽春白雪”含苞待放,準備迎接五湖四海的賓客。
重慶巫山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宜脆李等水果的生長發育,被譽為“全國優質李生產基地縣”“中國脆李之鄉”。近年來,巫山縣把脆李作為全縣現代特色高效農業、“一主兩輔”產業之一,大力打造“巫山脆李”品牌。2023年,重慶分行向國家果樹種質資源重慶(巫山)李子種質資源圃項目審批3400萬元貸款,支持其依托“種業+農地+科研”模式,建設國家級種質資源研究基地,培育優良李子品種,增強巫山縣脆李產業市場競爭力,助力巫山打造全國青脆李著名產地、三峽庫區巫山脆李核心生產區。
近年來,重慶分行以全市實施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為抓手,累計投放產業貸款301億元,先后支持涪陵榨菜、忠縣柑橘、石柱辣椒、酉陽油茶、豐都金雞等特色產業發展,助力打造“巴味渝珍”特色農業品牌。
逐“綠”前行,裝點巴山蜀水美風景
重慶豐都縣地處長江上游,武陵山脈深處,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受喀斯特地貌影響,當地蓄水、保水能力較弱,工程性、季節性缺水現象突出,全縣供水能力亟待提升。2022年,重慶經歷了六十年來最強高溫天氣,連日高溫導致豐都縣多條河流斷流、水庫干涸,農村地區供水短缺,筑牢水安全保障體系刻不容緩。
了解到相關情況后,重慶分行迅速行動,立足豐都縣境內流域沿岸砂石資源豐富的優勢條件,積極探索“政府引導+銀行支撐+公司經營+市場運作”的“以砂興水”新模式,累計投入信貸資金4億元,支持豐都縣茨竹、蓮花等6座水庫建設,切實提升全縣供水保應能力。
近年來,重慶分行圍繞打造“水利銀行”“綠色銀行”特色品牌,累計投放長江大保護貸款近千億元,重點支持水利、國儲林、農村清潔能源等領域項目,截至2023年底,綠色貸款余額692億元,占全市的10%,為重慶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貢獻政策性金融力量。
▲基金支持的觀景口水利建設項目
加“數”奔跑,賦能普惠金融提質效
今年3月7日,重慶市武隆區潤龍水利工程維護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接到重慶分行客戶經理的來電,得知申請的一千多萬元貸款當天將投放到位。這意味著,去年以來一直困擾公司的項目資金缺口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以前跑過幾家銀行,都被拒絕了,如今有了農發行的貸款,工作推動就更有底氣了。”公司負責人坦言。
潤龍公司是武隆區的一家普惠小微企業。2023年,公司承建武隆區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接龍內澇應急和水源地保護等多個項目,資金缺口增大急需融資,但一直苦于沒有抵押物,難以從銀行貸到款。重慶分行聚焦做好“數字金融”“普惠金融”大文章,借助總行“小微智貸”系統,為在渝小微企業量身定制了“融擔貸”線上應用場景。該場景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手段,在擔保公司為小微企業提供增信基礎上,由重慶分行“見擔即貸”,借款人全流程在線辦理業務,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授信激活、放款申請、合同簽訂等環節,既有效解決了部分小微企業自身實力弱、抵質押擔保物不足、風險管理成本較高等融資難問題,又為企業提供了優質快捷的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該系統已累計授信5億元,為重慶涉農小微企業引來了政策性金融“活水”。
“下一步,我們將以重慶市打造5000億級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為契機,將小微智貸‘融擔貸’線上應用場景作為服務重慶市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重點支持一批特色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流通領域的涉農小微企業,為重慶和美鄉村建設注入更多市場活力。”重慶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重慶分行將持續加大金融服務“三農”事業發展力度,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農業政策性金融之筆繪就新時代巴渝和美鄉村新圖景,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重慶實踐、譜寫農業強國建設重慶篇章貢獻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