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分行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聚焦“五篇大文章”,持續深耕“綠色銀行”品牌,在高質量發展中用一串串數字交出一份優異“綠色金融”答卷,致力扮靚美麗江蘇。2023年,支持綠色項目725個,共計累放綠色貸款854億元,綠色貸款增量688億元,均位列全系統首位。綠色貸款增速56%,是全部貸款平均增速的2.7倍,年末綠色貸款余額超1900億元。
在綠色信貸發展理念上“五新”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對于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江蘇分行堅持以綠色理念引領綠色發展,以綠色銀行服務綠色發展,實現綠色信貸發展理念“五新”融合。構建新思路,該行把握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立足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大框架大戰略深度謀劃,在重大戰略、重大項目中融入綠色理念,推動綠色信貸提檔升級。建立新機制,深化推進銀政“框架+清單”一攬子合作,與無錫市政府簽訂了300億元生態環境領域專項合作協議,轄內常州分行參加省生態環保廳、省財政廳牽頭“金環”對接洽談,現場簽約金額80億元。探索新模式,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和產業開發項目有機融合,成功探索并累放EOD項目貸款50億元,打造了全系統首個環保部EOD入庫項目,并入選總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典型案例。開發新產品,聯合省生態環境廳推出“環基貸”特色產品,匹配專項政策和專門資源,探索碳排放權、排污權、碳匯權、林權等擔保路徑,組合搭配最佳融合方案。嵌入新工具,對接碳減排支持工具、綠色金融債券融資工具,2023年6個項目申領碳綠資金獲批,推動降低綠色融資成本。成功上線運行數字人民幣系統,以數幣方式支付項目工程款,滿足客戶多樣化資金需求。
▲農發行支持的方廳水院項目效果圖
基于“五新”綠色信貸發展理念,該行成功打造了一批示范性、引領性項目案例,方廳水院項目就是其中之一。方廳水院項目是蘇州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重點項目,該行搶抓示范區建設機遇,以跨省聯合貸款方式支持方廳水院項目建設,助力以先進節能降碳技術建設國內領先的“零碳”大型公共建筑,引領打造示范區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
在綠色信貸推進措施上“四關”緊扣
在“五新”融合綠色信貸發展理念引領下,江蘇分行跳出結果看過程,將思路與舉措從傳統的認定、管理向準入、評審前置延伸,以營銷準入、調評審查、成效認定、貸后管理“四關”緊扣,推動綠色信貸既嚴把質又快增效。在營銷準入環節,從辦貸源頭導入綠色發展理念,提前介入項目方案設計,如引導項目方提升建筑標準,超九成安置房項目均能達到綠色建筑等級,同步對涉綠項目予以優先辦貸。在調評審查環節,強化關注企業中長期發展中對環境的影響及治理,全鏈條延伸評審借款人、上下游客戶、擔保人的綠色屬性,涉危化品行業的深入核查環保風險,將信貸資金配置到綠色能效更為突出、環境風險更加可控的行業領域。在成效認定環節,重點聚焦二氧化碳排放、碳匯成效等量化指標,依托專業機構開展科學系統評價,避免項目違規“洗綠”,注重對綠色屬性動態評估調整,確保綠色信貸成色可靠。在貸后管理環節,將環境因素納入貸后檢查范疇,關注相關法規、監管政策以及客戶環保合規等方面的信息,對潛在的環境和社會風險及時作出預警,對存在重大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客戶制定專項貸后管理措施。
在綠色信貸支持成效上“三駕”齊驅
綠色信貸工作開展要以具體成效為支撐。江蘇分行圍繞美麗江蘇建設,牢牢把握低碳、綠色、循環三個方面取得扎實信貸支持成效。聚焦“雙碳目標”,助力節能減排降污。圍繞地方資源稟賦,支持光伏、水電、清潔煤炭火電、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既有效實現減碳降碳目標,又為用電企業節約可觀的電費開支。作為國內光伏產業鏈最為完善的地區,金壇地區已積聚光伏規上企業30家,組建產能超10吉瓦。金壇支行圍繞當地分布式光伏面板特色,先后支持4個光儲發電清潔能源項目,支持裝機總量450萬千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4萬噸,同時為超70家企業提供清潔電能并為企業節約電費成本4.4億元。聚焦“生態建設”,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抓手。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該行累計支持了鎮江圌山、邳州廢棄礦山等“山”,滆湖、長蕩湖、洪澤湖、白馬湖等“湖”,豐縣大沙河森林、連云港云臺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林”,及高標準農田改造和全域土地綜合治理等“地”生態修復和改造項目。2023年,累計投放貸款超過230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提升面積81萬畝,實現農業增收減排。聚焦“循環發展”,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圍繞宜居,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支持建成一批高標準農村公路、供水污水管廊、農民集中安置區、新市民生態公園以及圖書館、全民健身中心等綠色基礎設施項目,滿足了周邊居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圍繞宜業,對接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相繼支持陽澄湖大閘蟹、陽山水蜜桃等特色高效農業產品,既實現產業化規模化運作,又帶動提升產品知名度。積極支持農業循環經濟,如采取“綠色貸款+普惠貸款+扶貧貸款”特色產品支持塑料漁網加工再利用,既減少了廢棄物污染,又帶動周邊農民就業增收。圍繞和美,支持常州太湖灣、泰興黃橋古鎮、瓜洲古渡公園等15個特色文旅產業融合項目,既助力推動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又打造和美鄉村環境。
▲農發行支持的金壇光伏發電項目
▲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高品質綠色生態水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