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信貸管理部與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簡稱創綠研究院)共同撰寫,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研究組”提供指導的《綠色金融支持中國國家公園建設:政策性銀行的實踐》課題報告在2022年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上正式發布。
建設國家公園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完善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制度創新,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選擇,是增加高品質生態產品供給的迫切需要。2021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布,中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標志著國家公園由試點轉向建設新階段。
金融如何融入國家公園建設并發揮好作用,是當前的熱點問題,也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在本報告中,課題組對國內外綠色金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國家公園相關政策進行了全面歸納總結,系統梳理國家公園潛在項目,提出綠色金融支持國家公園建設的主要方向;引入國際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的模式案例作為借鑒,詳細介紹了在國家公園體系下的風險管理措施和混合融資發展模式;重點分析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國內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通過資金運用的定向性、金融產品的優惠性、服務對象的普惠性,有效撬動社會資金流向綠色產業,積極支持國家公園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從宏觀治理、金融管理和金融機構等不同角度,提出支持國家公園建設的相關建議。
近年來,農發行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打造“綠色銀行”特色品牌目標引領下,圍繞“三農”綠色低碳發展,支持了一大批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效果顯著的綠色項目,取得了明顯的環境和社會效益。2022年三季度末,綠色貸款余額1.66萬億元,占全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7.9%。圍繞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農發行重點支持了一批生物多樣性友好項目,報告中選取了空間上覆蓋五大國家公園地理范圍,行業上包含林業、生態修復、社區發展、旅游業和養殖等行業的5個典型案例: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支持四川洪雅縣開展“珍稀樹種培育+林下種植”項目,促進森林質量提升,助力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高效轉化;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支持布爾哈通河開展水利綜合治理工程,有效保護水域生態平衡,同時為當地居民提供休閑宜居場所;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支持樂東縣萬沖15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將國家公園建設和社會民生充分結合,促進社區協同發展;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周圍具有相似生態系統和社會情況的茶卡鹽湖,支持當地發展生態旅游項目,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水平,帶動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居民收入增長;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支持南平生豬退養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助力國家公園范圍內水土環境改善。
下一步,農發行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完整、準確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賦予的深刻內涵,攜手各方共同推進課題成果推廣應用,聚焦國家公園建設重點領域、關鍵行業和薄弱環節,有效發揮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職能作用,進一步擦亮“綠色銀行”品牌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