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著力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全面推進流域綜合治理。近年來,湖北省分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牢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以綠色金融模式創新為引領,助力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2024年10月末,綠色信貸余額2420.85億元,居湖北省金融機構首位,在農發行系統名列前茅。
聚焦重點精準發力 優化綠色金融供給
湖北地處長江中游,省內千湖璀璨、濕地縱橫,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屏障。湖北分行立足省內實際,以支持流域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和生態屏障建設。
讓水更清。圍繞長江、漢江、清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構建“水系治理+生態修復+產業提升”模式,支持水生態治理修復、河湖水系連通、水源地保護等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助力區域水體實現減污擴綠,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今年10月末,長江大保護貸款余額2732.18億元,比年初凈增424.39億元。此外,分行還通過EOD(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支持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建設,以生態旅游、生態農業收益反哺丹江口核心水源區水生態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切實保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
讓山更綠。2024年以來,累放貸款87.72億元,支持一批農業文旅示范項目,依托湖北豐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資源,打造富民興旅樣板工程,構建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分行信貸支持的“伍家臺貢茶”入選中歐地理標志第二批保護名錄,帶動當地農戶年人均增收超萬元。2024年以來,累放貸款14.38億元,支持天然林資源保護和儲備林建設,優化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生態保護和農村經濟共同發展。
讓城鄉更美。2024年以來,累放貸款135.73億元,加大對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供水保障、村莊清潔行動、廢棄礦山綜合治理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分行貸款支持的大東湖深隧污水傳輸項目,建設完成國內傳輸流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長的深層污水傳輸隧道,探索形成排澇與治污統籌協調的“城水相親、人水和諧”水環境治理新模式,成為全國金融系統支持污水傳輸深隧系統工程的典型案例和標桿項目。
深化多方交流合作 匯聚綠色發展動能
湖北擁有全國最大的碳交易市場,綠色轉型發展前景廣闊。湖北分行主動融入綠色發展潮流,積極搭建金融合作橋梁,為全省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搭建銀企合作平臺。2021年10月,舉辦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湖北“荊楚行”活動啟動對接會,積極搭建政銀企對接合作平臺,以國家“十四五”102項重大工程涉及湖北的綠色項目、省市縣三級政府“十四五”規劃中的綠色項目為支持重點,支持破解企業資金瓶頸,全力推動項目落地。
服務實驗示范區建設。與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簽訂《服務鄉村振興合作協議》,與省金融局、農委等部門共同推進政策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驗示范區建設,選取8個縣市作為第一批示范區,研究推出17項優惠政策,助力示范區縣域經濟綠色發展。
建立工作協同機制。2023年以來,部署開展服務長江大保護和鄉村振興“大調研、大宣傳、大對接”活動,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系,積極推進央企和省屬國企合作,提升綠色金融支持精準性。與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公司、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圍繞綠色金融發展、碳市場建設等重點領域,共同探索開展金融服務可行性研究,助力推動雙碳目標實現。
▲與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簽訂合作協議
探索綠色信貸模式 拓寬金融支持路徑
為有效解決綠色信貸資金配置過程中的生態權益“抵押難”、社會資金“投入難”、多元主體“參與難”等問題,湖北分行積極探索綠色金融全場景服務模式,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修復打通“金融血脈”。
開辟全域整治新領域。以支持全域國土綜合整治作為抓手,探索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產業支撐、項目平衡”的支持思路,支持“農地+油茶”“農地+中藥材”“農地+柑橘”“農地+稻谷+鴨+蛙”等特色產業發展,通過土地整治成效促進產品升級、品牌提檔、文化提升。
創新碳匯交易新模式。在十堰市探索支持碳匯交易與鄉村振興結合項目,創新“碳匯交易+農業產業發展收益”模式,2023年以來,支持開發生態碳匯林29.54萬畝、橄欖林3萬畝,產生可交易減排量405.01萬噸,帶動1400多戶脫貧戶享受油橄欖種植及相關產業發展收益,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民生效益“三效合一”。
探索產業融合新路子。創新推出“政銀企三方融合、一二三產業鏈融合、土地+資本+科技融合、多元主體融合、傳統業態與新業態融合”的“五融合”模式,支持咸寧青磚茶全產業鏈發展,通過數字化倉儲、茶旅、科創、文化等要素聯動,實現“茶+N”多元化融合,開拓政策性金融支持特色綠色產業發展新路。支持英山縣大別山道地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建設,推動中藥材產業規模化、集約化、集群化發展。
▲英山縣大別山道地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項目
培育清潔能源新業態。積極做好對生態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支持,創新采用“光伏收益+光伏設備抵押”模式,支持監利市153.33MW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減少標準煤約10068.68噸,減少二氧化硫約287.56噸,有效推進資源集約利用和節能減排。
下一步,湖北分行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圍繞環境治理、水源保護、綠色轉型、生態糧倉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走好綠色轉型發展之路,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