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南省分行從國家安全的高度認識把握種業振興的戰略性、基礎性和緊迫性,將支持南繁產業發展作為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聚焦支持種業資源保護利用、“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等領域,通過執行優惠利率信貸政策,強化融資模式創新,先后支持一批在南繁種業領域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優勢企業客戶。截至5月末,累計支持各類南繁種業類項目17個,累計審批貸款88.15億元,累計投放33.04億元,支持種業企業生產經營所需流動資金貸款10.75億元,全力服務國家“南繁硅谷”建設。
▲該行信貸支持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
賦能南繁科研服務平臺,助力打造種業創新“孵化室”。海南因其得天獨厚的熱帶農業資源,具有發展南繁育種無可比擬的優勢。位于海南三亞的崖州灣科技城作為海南自貿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致力于打造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與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為優質種子企業提供孵化搖籃,促進種業核心技術培育和創新水平提升。近年來,為大力支持南繁種業科研服務保障平臺建設,海南分行審批項目貸款43億元,累計投放15.24億元,重點支持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共吸引帶動420多家涉農企業、20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進駐園區開展南繁科研,其中引進的國內外知名種業企業達415家,成為園區對外宣傳的“金字招牌”。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的揭牌成立,為我國南繁育種公共科研提供了重要平臺,種業科研規模效應進一步顯現。
▲該行信貸支持的廣陵高科南繁育種基地
推動南繁土地流轉,助力建成糧食育種“加速器”。為了保障國家育種大計,保護好、利用好、規劃好南繁珍貴的土地資源,海南全省劃定了橫跨陵水、三亞、樂東、東方等部分市縣區域26.8萬畝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和5.3萬畝南繁科研育種核心區。海南分行以支持南繁土地集中流轉為抓手,積極發揮“農地銀行”品牌優勢,累計投放貸款5億元,支持三亞、樂東、陵水三個市縣內南繁核心區2.8萬畝土地集中流轉,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田地平整、水利設施配套建設等,增強南繁土地綜合生產能力,為建設糧食科研育種基地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該行始終把糧食育種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著力點,先后投放了6.4億元信貸資金支持廣陵高科等一批糧食科研育種基地項目建設。其中,廣陵高科致力于糧食科研育種制種,自主經營南繁科研育種面積達2萬畝,大力培育適應環境能力強、培育時間短、培育成本低、產量高的水稻等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國家級或省級審定的、企業享有自主知識產權或獨占經營權的國家級農作物品種22個,在南繁科研育種核心區內流轉土地約1.5萬畝,服務全國60%以上的南繁育種省份,為300多家科研單位、種業企業提供科研、生產、加工、生活等服務,積極破解優良種質資源“卡脖子”問題。
▲該行信貸支持的晨海水產海上養殖基地
支持生物育種產業發展,助力打贏育種創新“攻關戰”。海南良好的氣候和水質條件為水產南繁種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海南已成為我國水產種業的資源寶庫,在國家水產育制種領域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海南分行積極對接生物種業企業,為入住園區的生物種業企業制定差異化信貸支持政策,以水產南繁種業為切入口,持續加大對海洋漁業產業支持力度,支持海洋相關產業類貸款余額達到25.12億元。三亞崖洲灣科技城入駐企業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是國內海水魚類種魚品種較為齊全、研發創新能力領先的海水魚類種業企業,為行業穩定供應良種良苗,推動漁業轉型升級。該行先后投放貸款8000萬元支持該公司開展魚蝦苗優質良種繁育,其養殖基地海水魚種魚達48種,共11萬魚尾,自主研發的虎龍雜交斑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首個石斑魚新品種,是國內絕無僅有的海水石斑魚種質資源庫。
供稿 | 海南省分行
作者 | 楊洋
編輯 | 夏金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