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分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工作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積極踐行大食物觀,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經”,從保障糧油供應到服務“兩藏”戰略,從支持“福海糧倉”建設到打造“福農優品”,不斷拓寬政策性金融支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深度和廣度,為守護八閩百姓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政策性金融支撐。2020年以來,累放各項貸款2873.62億元,截至目前,貸款余額2142.55億元,較2020年初凈增892.55億元,增幅71.4%。
保障糧油供應,端牢“福建飯碗”
作為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福建分行在及時足額供應各級糧食儲備、輪換資金供應的基礎上,聚焦全省標桿糧庫建設任務,近五年來投放倉儲設施建設貸款6億元,助力提升儲備糧安全保障能力,守住管好“八閩糧倉”。
在福建,每年近7成糧食需從外省調入,強化產銷協作、保障“引糧入閩”是端牢百姓“飯碗”的關鍵。福建分行圍繞保障糧食產銷協作順暢,與省糧儲局、工商聯等單位聯合舉辦跨省市糧棉油產銷對接會,邀請省內98家糧油貿易企業和黑龍江等主產區100家供糧企業開展產銷對接。依托全行系統客戶資源,組織省內糧油貿易企業到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等主產區深化產銷協作,促進糧食產銷區優勢互補,顯著增強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同時,立足福建糧食供應鏈業務發達、外貿經濟活躍等特點,聚焦廈門建發、國貿、象嶼等糧食保供穩市骨干企業,累放糧棉油流動資金貸款536億元,支持“引糧入閩”6832萬噸,支持糧油市場供應份額常年達60%以上。聚焦國際大市場,累放貿易融資貸款超12億美元,辦理國際結算業務17億美元,保障大豆、玉米等戰略性和資源性農產品適度進口,促進國內、國際糧食雙循環,有力保障主銷區糧食安全,有力擦亮“糧食銀行”品牌。
服務“兩藏”戰略,繪就田間“豐”景
福建青山綿延、丘陵遍布,“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積僅0.33畝,不足全國水平的四分之一,耕地資源十分寶貴,落實“兩藏”戰略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
▲浦城縣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項目
“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這句俗語道出了浦城縣“福建糧倉”的地位。8月初,在浦城縣石陂鎮申明村的千畝再生稻全程機械化高效栽培示范片中,機器轟鳴、稻浪翻滾,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這里的高標準農田種植的再生稻,一年可收割兩季,合計畝產超過一噸。2022年8月以來,福建分行整合浦城轄內17個鄉鎮高標準農田建設、舊村復墾、低效園林開發資金需求,統一授信2.5億元,目前已投放貸款6382萬元,助力實現“荒地變良田、良田變糧油”。
近五年來,福建分行認真落實“藏糧于地”戰略,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文推進耕地保護建設,共向龍巖連城縣高標準農田等農地項目累放貸款268億元,支持新增耕地超30萬畝、高標準農田超86萬畝。良田還需有良種、用良技、施良肥。福建分行圍繞落實“藏糧于技”戰略,累放種業貸款13億元、農業科技貸款54億元、化肥儲備貸款17億元,支持三明天力種業等企業開展“育繁推”一體化經營,推動農機設備等科技研發轉化運用,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農業政策性金融“活水”的持續澆灌下,現如今,數十萬畝良田錯落有致、阡陌縱橫,構成一幅美麗的田間“豐”景圖。
推動耕海牧漁,守護“福海糧倉”
福建依山傍海,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為陸域面積的1.1倍;大陸海岸線長、島嶼數量、海水養殖產量均居全國前列。“藏糧于海”是福建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重要途徑。
▲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海上漁排
在寧德市蕉城區三都澳的海面上,碧海清波,集中連片的新型塑膠漁排整齊劃一,網箱內大黃魚結群洄游,呈現“滿目游鱗萬點黃”的景象。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大黃魚養殖企業的“排頭兵”,也是新型塑膠漁排養殖示范點。近五年來,福建分行累計向該企業投放貸款2.16億元,助力企業水產科研、育苗、養殖、捕撈、加工、冷鏈物流一體化發展,讓大黃魚、真鯛等水產品遠銷海內外。
“好水養好魚”。為推動生態改善、養殖升級、管理提升,2018年起,寧德全面打響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攻堅戰。近五年來,福建分行累計向霞浦海上養殖、三都澳海域開發提升項目、三都澳大黃魚產業園等7個項目投放貸款21.18億元。在助力寧德實現海洋養殖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的同時,支持清退35.45萬口舊漁排,清理9450噸海漂垃圾,助力重現海清水凈、魚鷗翔集的良好生態環境和優美景觀,唱響“人海共生、人魚共豐”的新漁歌。
政策性金融支持“向海而興”的故事還在福建各地上演。福建分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靠海吃海念海經”的殷殷囑托,緊緊圍繞“海洋強省”戰略部署,向福州連江粗蘆島遠洋漁業基地水產品交易中心項目、莆田南日島“四經”產城融合項目、漳州東山縣西埔灣現代漁業綜合提升項目等23個項目累放貸款65.22億元,支持“一條魚”“一粒鮑”“一根海帶”等海洋養殖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推動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讓一片片深邃湛藍的海洋化為“福海糧倉”,成為守護糧食安全的“海上新屏障”。
賦能向新提質,打造“福農優品”
在大食物觀的背景下,食物消費需求更加多元,食物來源更加廣泛。要成其“大”,必歷其“新”,以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進一步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明一國際生態高新科技園
走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建寧縣的明一國際生態高新科技園生產中央控制中心,工人們正通過電腦控制全廠區的生產管理;車間內,奶粉的供罐、潔凈、分裝、封口、傳輸等生產環節全部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福建分行以“中長期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相結合的方式,累計向明一生態營養品有限公司投放貸款1.35億元,支持企業按照5A級工業旅游景區標準,新建廠房和新增工藝設備、生產線等,建設集乳制品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生態型高新科技產業園,為打造閩江源頭乳業振興新標桿和“三產融合”新典范注入政策性金融動能。
在全國規模超萬億的休閑食品市場,閩系企業占據半壁江山。走進位于泉州晉江的福建盼盼食品智慧工廠,能看到用“5G+物聯網”技術烤出來的面包,和面、成型、醒發、烘烤、冷卻、包裝、入庫等關鍵工序全程實現自動化生產;車間外的生產動態看板上,一系列流程的“數字孿生”實時呈現。2005年,靠一只“法式小面包”出圈的盼盼食品,如今已成為擁有17個大型現代化生產基地、年營收超過80億元的頭部企業。早在2007年,福建分行就與福建盼盼集團建立信貸關系,至今已累計向其旗下的福建盼盼食品、長汀盼盼食品、晉江福源等企業投放貸款36.97億元,用于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生產車間智能化升級改造等資金需求,助推食品由制造向“智造”轉變,助力打響“國民烘焙大品牌”。
此外,福建省分行聚焦“福農優品”品牌建設和福建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實施,在支持農業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持續用力,共向南平圣農發展、平潭上井海珍品等271個涉農民營企業投放貸款404.81億元,因地制宜推進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食用菌、林竹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讓百姓餐桌更加營養豐盛。
下一步,福建分行將繼續積極踐行大食物觀,圍繞“全糧、全鏈、全行、全力”發展新思路,支持農業生產從耕地資源向山地、森林、海洋等全域國土資源拓展,助力構建特色鮮明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為保障福建糧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貢獻更多農發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