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涼山深處,藏著一片寧靜的水域,全國第三大高山天然深水湖泊——馬湖坐落在群山深處,像一顆“綠寶石”鑲嵌在山頂,是雷波縣的一座生態資源寶庫。為了支持馬湖濕地生態修復,農發行提供貸款5億元,助力當地生態搬遷、復綠增林、土地復墾、莼菜種植等,打造了集生態、景觀、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廊道,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雙重提升。
隨著全球極端天氣、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日益突出,綠色發展已成為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和降低氣候變化影響的迫切需要。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綠色發展。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2024年,農發行持續深耕“三農”沃土,擦亮“綠色銀行”品牌形象,助力“三農”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截至2024年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2.67萬億元,有效補充了“三農”綠色發展資金缺口。
聚焦綠色項目精準供給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綠色是“三農”的底色,為助力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農發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聚焦主責主業,圍繞“三農”綠色發展重點領域優化綠色金融供給,支持了一大批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效果顯著的綠色項目。
江蘇邳州市燕子埠鎮,草木蔥蘢的山石間,一片裸露的礦坑和山土讓人凝目。曾經的礦山由于長期露天開采,山體和植被破壞較為嚴重,還存在滑坡、塌陷和山洪等各種地質災害隱患。農發行貸款5.8億元,支持了邳州市19個廢棄露采礦山的生態修復工程,共計修復礦坑面積5600余畝,不僅有效改善空氣質量、防止水土流失,還通過規模化綠色農業、生態養殖,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居民增收。現如今,修復完成的廢棄礦山已“變廢為寶”,綠水青山煥發出盎然生機,為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良機。
邳州市的礦山修復工程只是一個縮影。2024年,農發行累計投放綠色貸款7106億元,聚焦國家儲備林建設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長江黃河等重要江河湖庫污染防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業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五大重點領域,支持了一大批環境、社會效益突出的綠色項目。截至2024年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26784億元,占全部貸款的27.8%。同時,該行綠色貸款余額占全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超過7%,有效補充了“三農”綠色發展資金缺口。
與此同時,農發行加快綠色創新,積極穩妥探索碳排放權、碳匯權益、排污權等可量化交易的綠色權益擔保方式以及“生態修復+生態農業”、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等新模式,探索破解現金流管理難題,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信貸模式,落地了一批優質的綠色低碳項目,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截至2024年末,該行支持的綠色項目共計節約標準煤超1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6200萬噸、節水超5億噸,在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等方面的社會效益明顯。
為加大籌資力度,農發行豐富綠色債券發行品種,創新推出同期限要素的綠色債券和普通債券“孿生債券”發行模式,引導低成本的社會資金參與,助力綠色產業發展。截至2024年末,該行累計發行綠色債券人民幣1240億元、歐元5億元。此外,農發行強化碳減排貸款投放和資金申領管理,切實提升碳減排支持工具使用質效,全年累計申領碳減排支持工具49億元,主要用于支持風電、光伏及生物質能發電等清潔能源領域。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完善多層次立體化綠色金融體系
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體系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力量。在加大綠色金融供給的同時,2024年以來,農發行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戰略規劃、公司治理、基礎管理以及自身運營等各方面,持續完善多層次、立體化的綠色金融治理、管理體系,引導全行強化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環境、社會和治理能力,擦亮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強化戰略引領。2024年,農發行制定印發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2024—2025年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將生態文明建設、污染防治攻堅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美麗中國建設以及ESG理念等納入全行整體戰略,明確新形勢下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的戰略目標和實現路徑。在組織層面,該行充分發揮董事會綠色金融委員會和高管層綠色信貸委員會統籌領導和科學決策作用,形成各部門積極協同合作、分支機構奮進落實、全員參與踐行的機制;用好綠色金融專項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綠色金融專項人才庫,全方位加強綠色金融人才培養、儲備,提升綠色服務主動性與積極性。
嚴密的管理體系是系統推進綠色金融工作的重要保障。農發行注重夯實管理基礎,通過“綠色銀行”一攬子政策制度,給予綠色金融差異化支持政策,引導信貸資金向支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成效顯著的綠色項目傾斜。同時,該行持續優化綠色信貸管理,細化信貸全流程各環節管理要求,將氣候風險納入內部資本充足評估程序,開展信貸資產環境和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研究。持續深化合規管理,開展綠色信貸專項審計,夯實管理基礎。強化環境信息披露,充分披露自身運營和綠色金融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環境和氣候因素對自身的影響,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金融機構不僅是“雙碳”的支持者,更是“雙碳”的踐行者。在推動自身減排方面,農發行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日常經營管理,大力倡導綠色辦公,推行綠色采購,系統規劃推動基礎設施綠色建設和綠色改造,依托科技全方位開展自身運營碳盤查,持續推動節能降耗以降低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并積極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彰顯了政策性銀行的責任擔當。
綠色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為加強交流合作,農發行發揮亞太農協主席單位作用,推動將綠色金融納入亞太農協長期戰略規劃,積極與協會及協會成員開展綠色金融合作。同時,該行對外開展了多層級綠色金融對話,例如,與法開署開展雙邊會談、赴法開署訪問并就綠色金融合作深入交流;深化與亞洲開發銀行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的合作;通過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宣傳服務生態農業領域經驗等。為宣傳借鑒綠色金融發展實踐,農發行還廣泛參與國際會議,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論壇”、亞投行主辦的經濟發展和環境效益研討會等,并在法開署主辦的綠色金融主題會議和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部長會議上分享了綠色金融發展經驗。
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是服務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需要。農發行表示,下一步,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引導資金精準滴灌“三農”綠色發展領域,提升全行環境、社會和治理能力水平,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打好“十四五”“綠色銀行”品牌建設收官戰,謀好“十五五”綠色金融大文章開局,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者:本報記者 余嘉欣 編輯:韓勝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