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下簡稱“農發行”)迎來市場化發債20周年。30年前,經國務院批準,農發行組建設立,成為國內唯一專司支農的政策性銀行。20年前,農發行在銀行間市場招標發行第一只農發債,正式開啟了市場化自主籌資的嶄新篇章,如今已成為債券市場主要發行主體,在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發展中貢獻著重要的政策性金融力量。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回望,農發行的市場化債券發行之路,是一代代薪火相傳、一次次風雨兼程、一步步創新超越,是一段20年的上下求索。
以支農為本 擔當籌資重任
農發行從1994年成立之日起,就肩負了政策性金融支農的重任,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服務“三農”的重要制度安排。過去的20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農發行致力于服務國家戰略和“三農”發展,持續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作用,把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優勢和國家信用支持轉化為匯集金融資源的強大力量,搭建了一條政策性金融支農的重要融資渠道,為高質量服務國家戰略、宏觀調控和“三農”發展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
時間回溯到建行之初,農發行暫未開啟市場化自主籌資,資金主要來源于人民銀行的再貸款和財政資金支持等。2004年以后,農發行業務范圍從專司糧棉油收購到糧棉油全產業鏈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信貸“兩輪驅動”,支農領域不斷拓展,信貸投放資金需求隨之增加,資金籌措壓力進一步加大。為適應內外部形勢變化,拓寬資金來源渠道,農發行于2004年7月開啟了市場化自主籌資之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為依托,通過發行政策性金融債券從境內外市場籌集資金回流反哺“三農”,負債端逐步向以市場化發債為主的“自籌制”轉變,大大緩解了農業農村領域資金投入不足的矛盾,為全行推進重點任務及全力支持“三農”領域提供了重要保障。
20年風雨兼程,20年春華秋實。20年來,農發債從無到有,從摸索筑基到快速躍升,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階段。20年間,農發行深耕“三農”沃土、傾力支農惠農,以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聚焦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資產總額突破10萬億元,債券籌資規模顯著增長,農發債年度發行量增至2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速超過23%,債券余額在負債總額的占比超過70%,服務“三農”職能作用有效發揮。截至2024年6月末,農發行累計發債籌資超過17萬億元,存量債券余額超過7萬億元。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穩糧保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服務實體經濟……農發行20年發債之路,就是一段堅定不移執行黨中央政策、服務國家戰略和“三農”發展的光榮歷程,彰顯支農報國的擔當,體現金融為民的情懷。作為中管金融企業,農發行始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通過債券發行籌集支農資金,在黨的統一領導下擔當作為,不斷鞏固在農村金融中的支柱和骨干作用,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和強國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
以發展為綱 勇立市場潮頭
農發行市場化發債的20年,也是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時期,農發債的發展歷程折射著債券市場發展史。20年來,農發債從起跑到并跑再到領跑,始終作為重要參與者,與中國債券市場同呼吸、共命運,有效推動著中國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拓寬發行場所。2004年,農發債最初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經過多年努力和發展,已在境內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柜臺市場、境外市場等多場所發行,實現發行渠道全覆蓋。當前,農發債在銀行間市場保持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雙場所常規發行格局;交易所市場保持滬深證券交易所場所不定期發行,在保留發行人多場所發行和合作通道的同時,為小型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投資農發債提供便利;柜臺市場開啟一級發行,試點創新面向中小金融機構的柜臺發行,踐行普惠金融理念,為個人和企業投資者提供高信用等級標準化常規化金融產品;境外市場推出人民幣點心債,得到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者的積極認購,為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加快債券市場對外開放貢獻力量。
深度參與改革。農發行配合人民銀行率先啟動直接面向境內外投資者試點招標發行,實現境內外各類金融機構直接參與一級認購農發債;推動農發債標準債券遠期實物交割業務上線,持續為市場提供農發債優質標的,滿足投資者多元化交易策略和對沖風險的需求;申請獲批并常規開展隨買隨賣做市支持操作業務,增強農發債交易屬性,提升存量農發債品種的流動性,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聯動發展。
強化交流合作。通過加強與市場主體和基礎設施等相關方的聯動互動,建立高質量、可持續的合作關系。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對外開放步伐,主動融入全球金融市場。首發“債券通北向通”金融債券,積極推進存量債券境外市場披露,打通了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的新渠道。首批簽署“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與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合作,完成《中國綠色農業標準及金融支持模式研究》等課題研究,建立國際權威認證的綠色及可持續債券框架。參與國際金融論壇(IFF)的綠色銀行體系建設咨詢項目,參加由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組織的國際討論會,并與澳交所、新交所研究開展境外債創新業務。
幾度劈波斬浪,而今鼎立市場。2015年以來,農發行債券年發行量連超萬億元,穩居我國債券市場第三大發行主體和最大的“三農”主題債券發行主體,斬獲境內外權威機構“發行創新獎”“債券通優秀發行人”等20多項殊榮。
以創新為要 打造特色品牌
“不日新者必日退”。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20年來,農發行在奮進中發展、于變革中前行,爭做債券市場的創新示范者,不斷強化債券產品和業務創新,形成了境內外市場一體化、批發零售同步化、發行方式多樣化、投資者多元化的新格局。
豐富產品譜系。立足服務大局、反哺“三農”,對接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產品鏈、豐富產品譜系,品種涵蓋各關鍵期限,有效滿足各類投資者需求。率先在香港發行境外機構及零售合并人民幣債券;先后發行美元債券和歐元綠色債券,實現農發債多幣種齊發。主動配合人民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方向,對接浮動利率產品市場需求,創新發行LPR、DR浮息債券,受到市場廣泛歡迎。探索發行30年期超長期限債券,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提供優質投資標的;創新深交所債券期限品種,發行非關鍵期限債券,滿足交易所市場投資者多樣化配置需求,填補農發債相關期限空白,促進市場價格發現,完善收益率曲線。
完善機制建設。全程參與“債券通”制度設計、落地實施,為市場貢獻智慧和方案。創新存量債券第三方綠色認證模式,發行首單“債券通”綠色債券暨上海清算所發行的首只政策性金融債券,首次采用中國人民銀行39號公告和CBI雙重標準進行第三方評估認證。配合中央結算公司發布農發債收益率曲線,積極推動農發債指數產品發展,助力農發行債券總指數編制發布,更加清晰、透明地揭示農發行債券二級市場價格變化,推動債券市場整體效率提升。
打造特色品牌。“三農”“綠色”“社會責任”是農發債的鮮明特色和品牌優勢。為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農發行主動提升站位,率先發行扶貧債券、綠色債券、主題債券等特色債券,極大豐富了農發債家族圖譜。積極對接全行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創新推出三大系列七大主題債券;持續推出綠色債券產品,創新發行國內首單用于森林碳匯的碳中和綠色債券,不斷強化“綠色銀行”品牌效應,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實現“雙碳”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惟實而勵新,篤行以致遠。20年來,農發行主動作為,開拓創新,經歷“摸著石頭過河”的跌跌撞撞,走出銳意進取、創新為先的豪邁闊步,著力打造與農業政策性銀行職責相匹配的債券市場地位,著力建設與農發行資產業務發展相協調的負債管理結構,推動發債總量合理增長,產品譜系不斷豐富,投資者群體更加多元,市場關注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培塑了“農發債”的特色品牌。
以實干為帆 踏浪逐夢再啟航
時代在變革,發展無止境。當前,我國發展已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城鄉發展差距依然明顯。農業政策性銀行要繼續發揮“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作用,加大服務國家戰略和“三農”發展力度。農發債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也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
推動農發債高質量發展,是一幅壯闊的支農畫卷,是一段昂揚奮進的新征程,新時代屬于奮斗者。從發展全局中找準定位,為服務鄉村振興貢獻更大的政策性金融力量,始終是農發行和農發債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標。
推動新時代農發債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聽黨召喚、服務大局。農發行是黨中央領導下的政策性銀行,農發債是依托國家信用發行的政策性金融債券,黨的領導是確保業務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根基,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偏離和動搖。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堅持黨建引領,提高政治站位,緊跟大政方針,堅決把執行黨中央政策、落實黨中央要求放在首位,把發債籌資放到服務國家宏觀調控和“三農”發展的事業大局中謀劃推進,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政策性金融發展之路。聚焦服務鄉村振興主責主業,充分發揮市場化發債籌資主渠道作用,履行好農發債立足“三農”、服務大局的職責使命,為農發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業強國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推動新時代農發債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金融為民、服務實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金融發展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農發債將進一步聚焦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和農業強國建設,緊緊圍繞“六大領域”“四個銀行”品牌建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進一步提升發債籌資質效,豐富綠色債券、主題債券、柜臺債券等特色債券產品,為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城鄉融合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戰略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資金保障。
推動新時代農發債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開拓市場、深化合作。市場是檢驗農發債品牌的試金石,是農發債業務創新的孵化器,唯有緊跟市場需求、加強各方合作,農發債高質量發展才能行穩致遠。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農發債生態體系優化建設,發揮大型發行人引領作用,加強業務和產品創新,深度參與債券市場建設,促進農發債發行方式持續優化,發行渠道不斷拓展,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銜接聯動,投資者結構更加多元,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提升。聚焦建設統一大市場,積極助力銀行間債券市場、柜臺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發展,助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構建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
長風萬里勁,二十正青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更加壯闊的新征程,召喚我們再出發;更加輝煌的新答卷,有待我們來書寫。農發行將繼續秉持家國情懷,扛起政治使命,當好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主動提升市場應對能力,強化籌資體系建設,增強債券創新發展動能,挖掘金融市場服務“三農”發展的無限潛力,以實干奮斗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獻禮,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