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全局出發,對金融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今年3月,《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以下簡稱《論述摘編》)出版。在《論述摘編》出版發行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
作為政策性銀行和農業金融服務主力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如何貫徹落實《論述摘編》精神?如何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聚焦主責主業,更好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就農發行學習宣傳貫徹《論述摘編》有關情況,《金融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錢文揮。
《金融時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請問農發行是如何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全行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全面推進全行高質量發展的?
錢文揮: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最本質的特征,是我國金融發展最大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農發行黨委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策的背后本質是政治、政策性就是政治性”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這一重大政治原則,始終堅持政策性銀行辦行方向,堅決聽黨話、跟黨走,以抓鐵有痕的決心和馳而不息的韌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推動農發行高質量發展強根鑄魂。
一是堅持把“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建立健全貫徹落實機制,構建傳達學習、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跟蹤督辦、報告反饋的全流程工作閉環,不遺余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國之大者”,不折不扣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制定實施農發行黨委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12條規定和加強政治建設的39條規定,重大事項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報告。
二是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必修課、首修課、終身課,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全行落地生根。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等黨內集中教育,嚴格落實黨委會“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堅持抓好黨委中心組學習、黨校教育培訓、青年理論學習和“三會一課”等經常性學習。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意識形態工作部署,加強輿論宣傳和教育引導,積極推進全行文化建設,守牢意識形態陣地。
三是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融入全行治理各環節,有效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發揮黨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寫入章程,嚴格落實重大經營管理事項黨委前置研究,持續優化完善黨委決策機制,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四是堅持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最大政績,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創新推進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選優配強各級行領導班子,扎實做好干部“選育管用”工作。堅持以機關黨建帶系統黨建,深入推進“四強”黨支部和“五個一流”模范機關建設,大力整治“燈下黑”問題。堅決落實黨中央派駐改革部署,自覺接受、大力支持派駐監督,不斷深化“兩個責任”貫通協同。建立檢查整改一體化管理機制,全力以赴抓實中央常規巡視、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及成果運用。
《金融時報》記者: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聚焦服務國家戰略,主要做商業性金融機構干不了、干不好的業務。請您談談對這一重要論述的理解和認識,以及農發行在聚焦主責主業,主要做商業性金融機構干不了、干不好的業務方面,有哪些成效?農發行是如何在助力構建差異化信貸格局過程中,加強對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的?
錢文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做商業性金融機構干不了、干不好的業務”,為政策性銀行明確職能定位、堅守主責主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政策性銀行是政策性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能定位是在和商業性銀行有所區別、互為補充的差序格局中形成的。
我們理解,“干不了”體現了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之間排他性關系,在不能以市場化方式為主配置資源或經濟回報率低的領域,商業性銀行功能受限,只能由政策性銀行發揮作用。“干不好”體現了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之間的互補性關系,不是指政策性銀行經營管理水平比商業性銀行高,而是從市場機制的局限性角度出發,當商業性銀行以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不能有效解決某些戰略領域、關鍵環節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或無法統籌好效率和公平時,就需要發揮政策性銀行補短板作用予以彌補。
在構建差異化信貸格局的過程中,農發行持續強化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統籌處理好定位、邊界、產品之間的關系,全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一是明確業務范圍。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建設農業強國為主要目標,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聚焦國家糧食安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農業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區域發展戰略等領域,全面提供高質量政策性金融服務,更好發揮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主體和骨干作用。
二是厘清業務邊界。從區域、產業、特定任務、負面清單四個維度強化邊界管理,堅守農業產業鏈這條線,立足縣域這個面,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專項任務,嚴格執行負面清單要求,確保履行使命擔當、積極作為,不踩踏紅線、“跨河越界”。
三是優化產品體系。對標新時代服務“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新需要,對現有信貸產品體系進行整合優化,對新產品體系進行業務分類,落實分類管理、分賬核算的要求,抓好各項制度、流程和操作工具的優化完善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深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嚴格內部管理,健全完善服務國家戰略的響應機制和偏離主責主業監測糾偏機制,確保業務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截至2024年5月末,農發行人民幣貸款余額9.34萬億元,政策性貸款占比95.04%;“四個銀行”品牌持續擦亮,其中,“糧食銀行”貸款余額18739億元,“農地銀行”貸款余額8954億元,“水利銀行”貸款余額8575億元,“綠色銀行”貸款余額27101億元,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撐。
《金融時報》記者:政策性金融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工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策性金融要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導向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兼顧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逆經濟周期調節中,農發行是如何發揮自身作用的?
錢文揮:政策性銀行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金融手段。農發行始終堅守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要求,著力發揮逆經濟周期調節作用。尤其是近5年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農發行以更加堅決有力的舉措,全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強化逆周期政策性金融供給。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農發行堅決落實國家“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要求和穩經濟大盤一攬子政策措施,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信貸規模屢創新高,貸款余額增量連續兩年超過1萬億元,實現了信貸早投多投、“三農”早受益多受益,為穩大盤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高質高效完成調結構專項任務。農發行堅決履行國家在特定時期賦予農發行的特殊職責,突出支持重點,緊緊圍繞基礎設施基金、“保交樓”、復工復產、重要農產品保供穩價、“三大工程”等專項任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近5年來累計投放2萬億元,為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結構優化提供了有力政策性金融支持。
三是堅持優惠支農、讓利于農。農發行不以經濟效益為主要追求,從履行政策性銀行職責使命、創造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嚴格落實減免收費、為企紓困政策,積極發行綠色債券等籌集低成本資金,著力向內挖潛騰挪讓利空間,推動新發放貸款利率有序下行,平均利率水平明顯低于金融同業,努力為“三農”提供更加優質優惠的金融服務,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金融時報》記者:今年是農發行成立30周年,也是政策性金融成立30周年。農發行在30年的探索中取得哪些經驗?
錢文揮:自1994年成立以來,農發行始終堅決貫徹國家戰略和“三農”大政方針,堅持以農為本,深耕“三農”沃土、傾力支農惠農,以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聚焦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加大支持力度,累計投放支農資金(貸款和基金)33.80萬億元,截至2024年5月末,資產余額已超10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農業政策性銀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國建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回顧過往,我們在政策性銀行履職發展的進程中有了很多收獲,也有許多體會,包括“九個必須堅持”: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矢志不渝把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作為“根”和“魂”夯實鑄牢;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堅定不移把服務國家戰略和“三農”發展作為神圣使命扛穩抓實;必須堅持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定位,不折不扣把執行國家意志與動態調整戰略策略作為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恪遵謹守;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穩健經營,一以貫之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抓緊抓實;必須堅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持不懈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狠抓嚴控;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持之以恒把改革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固本強基;必須堅持科技興行、人才強行,篤行不怠把金融科技和人才資源作為強大支撐用好用活;必須堅持文化引領、培根鑄魂,馳而不息把打造特色企業文化作為核心競爭力培優建強;必須堅持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毫不動搖把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根本保證嚴管嚴治。
這些收獲和體會是農發行成立30年來的寶貴財富,我們將進一步總結提煉,形成對農業政策性銀行經營管理的規律性認識和重要經驗,為新征程新使命新跨越提供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