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職能定位,其中提出: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在這種背景下,政策性銀行分類分賬改革有望加快推進,并將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外貿、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金融服務。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農業發展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錢文揮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定位功能、業務范圍、業務邊界、產品匹配體系以及監管體系是政策性銀行未來改革的主要內容,目的都是引導政策性銀行在進一步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防控好風險。
《中國銀行保險報》:今年是政策性銀行成立30周年。從長期實踐來看,政策性銀行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錢文揮:政策性銀行承擔的功能作用具備一定的獨特性,這與我國的經濟體制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最大的區別在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融合,即: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政策性銀行可以很好地發揮政府與市場的橋梁作用,具體來看有幾個方面:政策性銀行是助推國家戰略落地的一個重要手段,服務國家戰略,需要政策性銀行去辦理一些特殊事項。政策性銀行是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無論是2022年穩經濟大盤,還是“三大工程”等都由政策性銀行參與落實。政策性銀行是政策扶持的重要渠道,例如在“三農”領域,一些政策性扶持會通過農發行來落地。政策性銀行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是引領市場。當市場處于弱勢,回報相對比較低,商業資本、商業銀行不愿意進入的時候,需要政策性銀行先打開局面,在形成一定的市場氛圍后,再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商業金融進入。
基于政策性銀行具備的上述功能,更需要法律和相關制度性安排來把政策性銀行的功能優勢明確下來。這一次,我帶來的提案也是希望強化依法治國,加快推進政策性銀行立法,以此促進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能發揮。
《中國銀行保險報》:完善不同類型機構的定位,意味著政策性銀行要與商業銀行形成差異化。就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與支持實體經濟而言,政策性銀行的特色應該是什么?
錢文揮:我個人認為,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還是要有所區別——商業銀行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一種模式,其以盈利作為導向,在這樣一個基礎上服務國家戰略。商業銀行與政策性銀行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各有側重,在市場領域,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應由商業銀行來承擔,政策性銀行則不必參與,避免過度競爭。
但是相反,當市場配置資源與國家戰略要求不夠匹配時,一些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就會比較突出,例如兩極分化、城鄉差異,這時候政策性銀行就應發揮作用。
同時,也有一些領域不適合商業銀行參與,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就是其中一個重要例子。對于國家糧食儲備等涉及國家安全的重要敏感領域,海外上市、接受海外審計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就不適合參與了。此外,2022年的“保交樓”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是政策性銀行優勢和獨特作用發揮的一個縮影,這種特殊領域由政策性銀行來履行職責比商業銀行要更好,所以兩者還是有所側重和不同的。
《中國銀行保險報》:結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為政策性金融機構明確的定位,政策性銀行改革的方向應該是什么?
錢文揮:未來政策性銀行的改革內容應當涉及定位功能、業務范圍、業務邊界、產品匹配體系以及監管體系,要引導政策性銀行在進一步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防控好風險,具體包括政策性業務與自營性業務要分類分賬管理等。這是政策性銀行發展的一貫要求,但有些工作還沒有完全落實落地,需要進一步通過改革來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