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棉油貸款比年初凈增142億元,同比多增406億元。
農地、水利建設、國儲林貸款余額實現大幅增長,增速分別高于全行平均增速30.5、11.9和44.76個百分點。
全行不良貸款率僅0.31%,保持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最好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農發行緊緊圍繞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糧食供給、農業生產、鄉村建設、增收致富等領域持續發力,積極發展普惠金融,持續優惠支農讓利于農,為“三農”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更大力度支持、更加優惠資金、更高效率服務,促進實現共同富裕,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落實調控政策全力護航國家糧食安全
14億多人口,每天僅吃飯一項,就要消耗掉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這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最基本現實。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雖然市場供應穩定,但總體上仍處于緊平衡狀態。
民以食為天,業以農為基。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護好糧食安全,讓14億人民端牢端穩“中國飯碗”,無疑是最為首要而艱巨的課題。
有目共睹的是,作為中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農發行始終以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為已任,認真貫徹國家糧棉改革和調控政策,堅持把支持糧棉油收儲作為立行之本、發展之基,不遺余力地支持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
今年以來,該行進一步優化政策性金融服務,不斷加大對糧食領域信貸支持,全力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及時足額保障中央儲備糧油增儲、輪換和調控資金供應,積極支持地方糧油儲備和調控,持續做好儲備糧庫存監管核查,切實守護“大國糧倉”。僅上半年,農發行服務糧食安全貸款余額就超過2萬億元。
為切實促進我國糧食生產能力提升,農發行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緊緊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一方面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鹽堿地綜合利用等重點項目,推動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和糧食生產質量、效率、結構平衡統一;另一方面,大力支持種業振興,積極助力提升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破解種源“卡脖子”問題。
今年1-10月,農發行累放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等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的農地貸款超2700億元;截至8月末,累計發放農業科技貸款接近270億元;種業全產業鏈貸款約250億元,進一步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打下堅實基礎。
更值得一提的是,因糧而生、伴糧成長、隨糧壯大——建行迄今,農發行累計發放糧油收購貸款近8萬億元,支持貸款企業收購糧油超過9萬億斤——這意味著,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國糧食收購量的一半以上,都是在農發行支持下完成的。
特別是“十四五”以來,農發行累放農地、農業科技、種業貸款分別達到6781.15億元、1020.34億元和706.02億元,切實履行了政策性銀行職責使命,農發行在糧食收購領域始終發揮收購資金主渠道作用。
切實加大投入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提速
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推進鄉村振興不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支撐。
近年來,黨和國家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臺階,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但同時,我國人均資源不足、底子薄、歷史欠賬較多,“三農”領域仍存在質量和效率不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等短板弱項。
然而,由于財政支農資金總體規模有限,“三農”產業和項目又往往周期長、收益低、風險大,社會資本和商業性金融一般不愿介入,目前,金融服務供給存在結構性和規模性缺口。據粗略估算,僅“十四五”時期,資金缺口就高達36萬億元,“融資難”“融資貴”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要補齊“三農”發展的短板弱項,資金從哪里來?
作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引導資源配置的重要工具,政策性金融挺膺擔當、主動作為。近年來,農發行在全力服務國家鄉村振興、農業強國重大戰略過程中,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優勢,通過多種手段籌集資金,滾動使用、跨期調配,促進國家戰略高效落地。
數據無疑是最有力的證明——
全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四個不減”,助力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累放精準幫扶貸款16187億元;
因地制宜支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累放農業現代化貸款1.43萬億元,有力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大力支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聚焦“四好”農村路、水電氣網農村公共服務、涉農棚戶區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城鄉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累放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貸款6.8萬億元;
全力服務宏觀調控和助農惠農,聚焦穩投資、穩增長、穩預期,累放重點建設基金4640億元、基礎設施基金2459億元……
更重要的是,在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對于關系國計民生,但市場不夠完善、收益相對較低的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農發行率先進入、加大投放,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和其它金融機構跟進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發行優化支農資金籌集,累計發債籌資13.29萬億元,存款余額1.35萬億元,引導社會資金回流反哺“三農”。同時,堅決落實減費讓利要求,引導信貸資源投向支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利率平穩有序下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線上線下聯動發展普惠金融,向8.56萬戶小微企業發放普惠小微貸款1735.55億元。
可以欣喜地看到,今年,面對經濟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農發行堅持把政治能力放在首位,全面落實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戰略部署,積極調整信貸結構,錨定農業強國建設重點領域,合理把握投放節奏,前三季度累放貸款2.14萬億元,增速達到12.1%。
為確保黨中央方針政策在農發行落地生效,農發行勇于創新,千方百計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完備適配、可得易得、長期穩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并積極做好信貸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前期準備。今年前三季度,該行接續支持重大專項任務,基礎設施基金支付率達到79%;去年以來累計向基金投資項目配套融資823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可以說,前三季度取得的成果,既是新的突破,也是以往實踐與探索的延續,凸顯了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職能作用。
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可以說,隨著服務國家戰略和“三農”發展的能力逐步增強,以及在“三農”領域的投入總量、市場份額、導向作用、影響貢獻穩步提升,農發行持續擦亮“糧食銀行”“水利銀行”“農地銀行”“綠色銀行”特色品牌,步入了有史以來支農力度最大、職能作用發揮最突出的階段。
而成績的背后,則是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創新驅動,深化改革,完善機制,持續提升治理水平,不斷推動農發行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的結果。
今年以來,農發行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系統觀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全面、動態把握好發展的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的平衡協調,統籌做好業務發展、風險防控、經營管理等各項工作,推動形成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具活力、更為安全的發展——
風險防控手段更加有力。農發行著力推進“3+1”風控檢查整治活動,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進行“靶點”整固。通過推進信貸“四個中心”建設,強化“三合一”專員和業務部門風險合規專員管理,進一步深化“不貳過”機制建設,優化地方政府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加快減值系統配套升級改造,風險防控和合規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經營管理方式更加精細。前三季度,農發行加強資產負債統籌,提升信貸資金合理留存比例,動態優化流動性儲備規模,推行利率和讓利雙目標量化管理,實現了降本增收、提質增效。同時,管理視角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在繼續抓好支農質效差支行治理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兩基”建設三年行動,大力開展“四不”問題專項治理,切實提升基層工作質效。
改革創新舉措更加精準。農發行一方面積極配合做好新一輪政策性金融分類分賬改革,啟動信貸產品整合優化。另一方面,有序推動內部八項重點領域改革,截至9月末,92項改革目標已完成50項,其中60項向下貫通目標已完成32項,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強化科技支撐,新一代信貸管理系統、企業網銀2.0版本等重要業務系統陸續投產,小微智貸“北大荒”“智棉貸”“保稅貸”等多個定制化場景成功上線,小微智貸系統榮獲“2022年中國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最佳創新應用獎”。
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有效推動了黨中央國務院改革舉措在農發行落地見效、開花結果,從而加快了實現全面建成現代化農業政策性銀行、打造國際一流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宏偉愿景的進程,更好地發揮了農發行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主體和骨干作用。
“糧食銀行”
農發行因糧而生、伴糧成長、隨糧壯大,始終把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根本職責和首要任務,把糧棉油信貸業務作為立行之本和發展之基,立足收儲領域,沿著糧食產業鏈、供應鏈拓展信貸鏈,充分發揮糧食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積極配合做好政策性糧油去庫存工作,大力支持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積極支持糧棉油等重要農產品進口,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截至9月末,全行累計投放各類糧棉油貸款5650.97億元;其中夏糧收購期間,投放各類糧油收購貸款1301.25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油1746.89億斤。
▲黑龍江省分行營業部(五常市支行)貸款支持的糧食收購項目
“農地銀行”
土地是農業的命脈,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保障。農發行始終把服務“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作為重要使命和主責主業,把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創新“農地+”融資模式,全力支持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夯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基礎。今年1-10月,農地貸款累計投放超2700億元,截至10月末農地貸款余額近75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40%,在“四個銀行”品牌中增幅最大。
▲山東分行支持“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項目
“水利銀行”
水利建設事關戰略全局、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農發行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長江大保護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持續加大對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項目的信貸支持。大力支持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建設,積極支持水能開發利用,全力服務民生水利項目,支持滇中飲水、引江濟淮、引江補漢、大興寨水庫等一批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截至9月末,累計投放貸款1737.08億元,水利建設貸款余額7325.01億元。
▲江西省樂安縣支行貸款支持的樂安縣生態水利建設項目
“綠色銀行”
農發行聚焦“雙碳”目標,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三農領域綠色發展,把打造“綠色銀行”特色品牌作為“十四五”重要戰略目標,聚焦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生態環境產業,積極支持流域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農村供水供熱及污水治理、國家儲備林、清潔能源建設等,以政策性金融“活水”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為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貢獻農業政策性金融智慧和力量。截至10月末,累放綠色貸款6915.79億元,綠色信貸貸款余額23237.65億元,較年初增長34.56%。
▲貴州省黔東南州分行投放1.97億元支持的錦屏縣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