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鹽城市,新洼村的劉井安拿出手機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展示短信提示:“昨天賣的4車糧,共計50多萬元,晚上7點多錢就到賬了,特別快。”他2016年開始種糧,目前面積達1600多畝。
亭湖區金陳村的種糧戶孟紅軍2008年開始流轉土地種糧,現在有400多畝地,小麥畝產1000多斤,高的時候1200斤。“糧食收購資金也是當天結清,不會過夜。”孟紅軍說。
江蘇省靖江市,68歲的唐正平原本是斜橋鎮新華村的村干部,退休后開始了流轉土地種糧,如今種植650畝,是種糧大戶。一畝地產糧1100斤左右,按每斤1.27元的收購價來算就是1300元左右。4臺收割機收好后直接拉到糧食收儲公司,賣糧款是“賣一車就有一車進賬”。
讓種糧大戶能快速收到糧款的背后,首先是糧食收購企業的資金保障到位。以負責開展亭湖區地方儲備糧收儲和自營糧經營業務的亭糧集團為例,每年夏秋兩季糧食收購前,農發行鹽城市分行相關負責人就提前主動調研,了解企業收購資金需求,每年的糧食收購貸款都是第一批發放。正是因為農發行的大力支持,亭糧集團糧食收購資金都能在開秤前到位,真正做到了“錢等糧”。
今年來,農發行鹽城市分行向亭糧集團發放貸款1.12億元,足額的資金保障也就保證了像劉井安、孟紅軍這樣的種糧大戶能踏實賣糧,糧食收儲企業能放心收糧。
農發行鹽城市分行此前準備夏糧收購貸款信貸規模為33億元。截至8月末,該行已累計發放收購貸款21.2億元,確保收購資金充裕。
此外,確保糧農資金快速到賬的是農發行直連系統的支持。夏收期間,農發行江蘇省分行保障網銀和銀企直聯系統提供“7×24”服務,使用網銀系統結算支付收購資金,農民售糧款基本實現“秒到賬”。
有糧不愁賣,種糧大戶們對售糧的資金結算服務客戶滿意度也大幅提升,都在計劃著繼續擴展種糧面積。來自鹽城市亭湖區南洋鎮的種糧大戶陳明寬說,他現在流轉了周邊6個村的土地,總共種植6000多畝,之后計劃擴展到1萬畝左右。
守住了“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還要努力讓農民的糧食能有個好收成,賣個好價錢。
在保護糧農利益方面,農發行也著力多做一點。糧食種植受天氣影響大,農發行高郵市支行針對收購期部分小麥受雨的問題,及時聯系糧食銷售服務中心,烘干設施全面開放,為售糧農戶的運輸、烘干、銷售等流程進行服務。
夏收之際,金融機構正全力保障農民種糧收益,讓糧農有了堅定的信心和持續種糧的底氣,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馮娜娜,中國銀行保險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