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陸宇航
在9月6日閉幕的亞太農村及農業信貸協會(以下簡稱“亞太農協”)第23屆全體大會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董事長錢文揮當選亞太農協主席。對此,他有何感想?他如何看待亞太農協對于推動亞太地區農業及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未來,將在哪些關鍵領域發力,推動合作深化,促進亞太地區繁榮興旺?對此,錢文揮接受了《金融時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本次大會是疫情發生以來亞太農協首次線下大會,我很榮幸在這個場合接任亞太農協的新一任主席。這是農發行第二次當選亞太農協主席單位,距離第一次當選已經過去了20年。20年間,亞太農協發展壯大,農發行也在與協會及各成員機構交流合作中獲益良多。很感謝亞太農協長期以來對農發行的信任和支持,我會把這份信任轉化為責任和動力,傾心傾力做好任期內的工作?!卞X文揮表示。
《金融時報》記者:在推動亞太地區發展方面,亞太農協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農發行與亞太農協有何淵源,如何通過雙方合作助推區域發展?
錢文揮:亞太農協長期致力于加強亞太地區農業農村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自1977年成立以來,依靠合作共進、開拓創新,在糧食生產、金融減貧和降碳減排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推動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和成員能力提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來,作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組織,亞太農協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幫助成員機構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種風險挑戰,積極開展金融培訓、項目咨詢和信息共享,推動地區普惠金融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亞太農協金融服務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增強,為創造舉世矚目的“亞太奇跡”貢獻了重要力量。
自農發行1995年正式加入亞太農協以來,農發行與亞太農協相伴相融、共同發展。農發行成功承辦4次亞太農協執委會會議,積極參與并承辦地區政策論壇、全體大會等重要活動。農發行資產總規模已經從20年前的不足1萬億元增長到近10萬億元人民幣,亞太農協也吸收了20多個國家的90余個成員。
通過亞太農協,農發行向世界分享了維護糧食安全、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支持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經驗,深化了與亞太地區涉農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同時,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聯結政府和市場的獨特優勢,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服務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和綠色發展,積極用好面向東盟金融開放平臺,支持更多涉農企業“走出去”,為深化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金融時報》記者:您當選為新一任的亞太農協主席,農發行也第二次當選亞太農協主席單位,開啟了亞太農協發展的新篇章。后續,您將從哪些方面著手,發揮亞太農協作用,積極應對機遇與挑戰,進一步推動亞太地區農業及社會經濟發展?
錢文揮: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履行好亞太農協主席單位的職責,與成員機構密切協作、同心同力,持續推動亞太地區農業金融領域的合作分享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為此,首先,要推動規劃執行,著力推動亞太農協2019年至2024年發展戰略規劃和本次會議各項決議實施,促進亞太農協培訓、咨詢、人員交流等各類合作,助力亞太農協可持續發展。其次,要加強共同研究,通過聯合課題研究、建設多邊專家團隊、實地考察、籌辦論壇等形式,更好地發揮亞太農協國際融智平臺的作用。強化農發行亞太農協農業金融研究中心的功能,加強與亞太農協成員機構間的交流互鑒。再次,要促進經驗分享,以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鼓勵成員機構更多、更好地分享本國和本機構在應對氣候變化、維護糧食安全、推動包容性增長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近期,農發行將出版《農業政策性銀行扶貧論綱》,把中國農業政策性銀行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做法與各國共享。
最近幾年,氣候變化、區域沖突、新冠疫情交疊沖擊,亞太地區糧食生產、流通各個環節的不確定性凸顯。作為亞太農協主席,我對亞太農協和成員機構未來發展有以下設想:第一,加大對綠色金融、糧食安全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農業糧食體系加速向更綠色、更包容、更具韌性、更高效且更可持續的方向轉型,助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二,提升金融供給能力,優化資源配置,健全服務體系,加快產品創新,加強風險防控,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更好服務農業農村實體經濟發展。第三,擴大亞太農協影響力,進一步強化與政府、企業、國際金融組織、聯合國專門機構等的合作,凝聚發展共識,促進合作開放共贏。
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中指出,21世紀是亞太世紀??v然面臨困難和挑戰,亞太地區的未來仍然充滿機遇,亞太農協也必將在本地區農村金融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金融時報》記者:除了全體大會外,本次亞太大會還有地區政策論壇、第76屆執委會會議等議程。在您看來,本次會議有哪些亮點?形成了哪些共識?
錢文揮:本次會議是疫情發生以來亞太農協大家庭首次線下“全家福”式會晤,新老朋友再次聚首,為深化交流觀點、拓展雙多邊合作提供了機遇,為暢通農業國內國際循環、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搭建了平臺,意義非常重大。
本次會議的地區政策論壇以“綠色和氣候金融賦能農業:可持續糧食體系關鍵驅動力”為主題,旨在分享經驗、共享信息、互學互鑒,為應對糧食安全危機作出積極貢獻。論壇上,與會代表和專家圍繞主題,對綠色和氣候金融如何賦能糧食和農業體系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深度探討,認為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危機迫在眉睫,強調要積極推動綠色和氣候金融,緩解氣候變化對區域糧食體系影響,強化綠色和氣候金融服務與農業食品行業間無縫政策銜接,并分享了各自機構在綠色和氣候金融工具開發與應用的實踐經驗,十分具有啟迪性。
此次會議舉辦地點設在廣西南寧,體現了深化區域交流合作的堅定決心。廣西具有“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地理優勢,是對接東盟的橋頭堡,是中國同亞太國家之間重要的交往合作平臺、交通物流樞紐和經貿橋梁。亞太農協的很多成員國也是東盟成員,雙方在發展訴求、合作理念上都非常契合。通過本次會議,我們與很多機構建立并加強了相互聯系,有助于對接企業客戶需求、加強農產品貿易,深化中國—東盟經濟合作。
會議還形成了許多共識,概括起來最突出的有三點:一是全力服務糧食安全。糧食的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環節鏈條長、范圍廣、規模大、成效慢,非常需要金融的支持幫扶。要加大對糧食全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種業振興等的支持力度,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構建更加便利、高效、穩定的糧食安全體系。二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事關全球共同利益。要精準對接綠色發展金融需求,持續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和模式創新,積極支持有機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和氣候韌性農業發展,減少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的不利影響,推動農業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三是持續深化國際合作。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面對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才能互惠共贏、永續發展。要秉持亞太農協宗旨,圍繞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等領域,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加強交流合作,凝聚發展合力,推動亞太地區繁榮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