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報告催人奮進,我深受啟迪、備受鼓舞。”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錢文揮親歷大會聆聽報告,讓他感慨良多。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主題,部署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一系列重大戰略任務。如何將這些重大決策部署逐項細化落到實處?對農業政策性銀行來說,這意味著更高的要求,應如何深化布局?
作為農發行掌門人,錢文揮近日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專訪時,談了他參加大會的深切感受,并對如何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了深入思考。
《金融時報》記者:作為二十大代表,首先請您談談參加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給您觸動最大的是什么?您最關注的話題是什么?
錢文揮:這次大會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這些偉大變革是全方位、根本性、戰略性的,影響是全局性、歷史性的。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勢之復雜、斗爭之嚴峻、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世所罕見、史所罕見。十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攻破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最根本的就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充分彰顯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必將乘風破浪,不斷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偉大勝利。
作為來自農業發展銀行的代表,這次大會我尤其關注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我行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堅守主責主業,緊緊聚焦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目標任務,堅持以服務鄉村振興統攬全行發展大局,持續加大金融支農力度,進一步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推動綠色發展中全力貢獻農發行智慧和力量,著力打造“糧食銀行”“水利銀行”“農地銀行”“綠色銀行”,以實際成效高質量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職責使命。
《金融時報》記者:我們注意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鄉村振興部分強調了糧食安全,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作為一家糧食信貸主導銀行,這對農發行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如何服務好國家糧食安全?
錢文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是農發行信貸支農的首要任務,是農發行安身立命的根基。農發行將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守政策性銀行職責定位,統籌做好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積極構建全方位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的發展格局,有效發揮糧油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
一方面,全力保障政策性收儲資金供應,及時足額保障中央儲備增儲輪換信貸資金需要,積極做好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信貸支持,加大對地方儲備糧油信貸支持。同時,大力支持市場化收購,積極推廣“定購貸”“訂單貸”“倉單貸”等供應鏈金融新模式,構建糧食信貸市場化發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積極支持糧食全產業鏈發展,構建產購儲加銷一體的信貸支持模式。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種業振興”戰略,積極推動產銷對接,支持北糧南運、中糧西運、西雜東運、北出南進,暢通國內糧食大循環,積極支持糧食進口,助力解決糧食結構性矛盾。
此外,樹立大食物觀,大力支持肉蛋奶果蔬等重要農產品的穩定生產和有效供給。
《金融時報》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此,農發行將如何布局?
錢文揮: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五大任務之一,部署了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重大任務,為農發行更好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農發行將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一是服務提升綜合生產能力“保豐收”。聚焦耕地、種子和科技三大農業基礎支撐,大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保護提升,緊緊抓住種子這個農業生產的“芯片”,大力支持農業科技企業發展和“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二是服務特色產業發展“促增收”。因地制宜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建設,助力發展以創意農業、田園綜合體、鄉村養老等為代表的鄉村富民新產業新業態。支持構建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有效打通城鄉流通渠道。
三是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守底線”。重點幫扶“三類人群”,優先支持與防返貧監測對象、脫貧人口、易地搬遷群眾等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企業或項目,確保貸款持續發揮聯農帶農惠農作用。突出支持“四大區域”,持續開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十大專項行動,支持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深化“四融一體”定點幫扶體系,因地制宜探索脫貧地區東西部協作支持模式,全面助力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四是聚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領域薄弱環節“補短板”。圍繞“十四五”國家水利規劃的重點領域,積極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國家水網骨干工程、重大引調水工程、防洪工程。加大對縣域范圍內新型城鎮化建設信貸支持力度,支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支持老舊小區改造等住房保障領域金融服務。
五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理念“優服務”。認真開展客戶大普查、大走訪、大營銷,進一步完善政策產品,優化客戶服務,滿足差異化融資需求,堅持融資融智相結合,強化金融科技支撐,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金融時報》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推動綠色發展作為專門部分進行部署,提出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創新綠色金融模式、支持綠色發展方面,農發行有何新的舉措?
錢文揮: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兩山”理念的內在要求,是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和落實“雙碳”目標的有力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了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金融等政策和標準體系,為進一步做好綠色金融提供了根本遵循。農發行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五個重點領域”,著力推進“綠色銀行”建設。
——聚焦長江黃河等重要江河湖庫污染防治,加大對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的支持力度;
——聚焦農業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中低產田改造、高效節水灌溉、耕地土壤污染治理與防治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支持一批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防治等項目;
——聚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大對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體提升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支持力度;
——聚焦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大對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以國家儲備林為主體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儲備林、生態林、碳匯林等固碳項目;
——聚焦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大對風電、光伏等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運營以及已納入規劃、符合生態保護要求的水電建設等的支持力度。
《金融時報》記者:今年以來,黨中央出臺了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農發行圍繞服務穩住經濟大盤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結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主要有哪些安排?
錢文揮: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調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以來,農發行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和國務院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及時推出30條服務穩經濟大盤舉措,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人民銀行下達的年度信貸計劃,僅用不到3個月時間完成農發基礎設施基金投放工作,迅速完成了第一批“保交樓”專項借款的投放工作,有力落實了黨中央部署的重大任務。
下一步,農發行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職能作用,堅持“五個強化”,用好管好基礎設施基金,加快穩住經濟大盤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即,強化與政府溝通協調,推進項目加快建設;強化資金支付,推動企業加快資金使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強化投后管理,推動各行加強風險防控;強化投貸聯動,提高基金綜合質效;強化基礎管理,提升基金管理水平,保障基金穩健運行。同時,積極推進“保交樓”專項借款資金支付,穩步推進設備更新改造專項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李嵐,金融時報01 02版;金融時報客戶端)
鏈接:
https://epaper.financialnews.com.cn/jrsb/html/2022-11/10/content_797438.htm?div=-1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0534711_28239_jrsb.html?app=1&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