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萌發,冀南平原一派繁忙景象。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七級鎮的萬畝規模化現代農業種植產業基地上,農機在耕地上來回穿梭,春耕備耕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不光這一片,還有趙村鎮、高公莊鄉、侯貫鎮那片地,加起來總共有6萬畝。”河北洺玉糧食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孫書鋒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他介紹說:“為了幫我們打造這片現代農業規模化產業基地,農發行給了7400萬元項目貸款,這讓我心里有了底氣。”
就在孫書鋒憧憬著未來的時候,遠在750多公里外的山東省煙臺市,眾德集團董事長王其選也是喜上眉梢:“太及時了!3000萬元國家儲備化肥貸款兩天就到賬并付給了生產廠商。”提起農發行的支持,孫書鋒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新年伊始,由于肥料原材料持續上漲、貨源緊張,作為國家化肥淡儲承儲企業的掌門人,孫書鋒一直在為如何保障春肥供應穩定而擔憂。而現在,他轉憂為喜:“我們已經為春耕備播儲備了硫酸銨兩萬噸、磷酸一銨兩萬噸、復合肥1萬噸……”
臨近3月,雖然依舊春寒料峭,但全國主要糧食產區已相繼進入了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然而,受2021年秋汛影響,我國多地冬小麥播期拉長、晚播面積大,苗情比較復雜。越是這樣,越要抓好春耕備耕,力保夏糧豐收——這對于保障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至關重要。
春耕是全年農業生產的“第一仗”。作為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農發行助力各地打好這一仗責無旁貸。近日,《金融時報》記者分別從河北、山東、安徽、湖北、湖南、貴州等多地采訪了解到,農發行各級分支機構全力支持農資供應,聚焦耕地和種子兩大關鍵,確保信貸資金及時到位,千方百計搶抓農時保春耕。
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月10日,農發行全行共發放春耕備耕貸款700億元,同比增加421億元。
搶抓農時保春耕
化肥是糧食的糧食。然而,由于疫情疊加匯率變化導致進口化肥價格持續走高,國內農資市場行情變化加劇。為抵御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不少化肥企業紛紛降低儲備,致使行業內甚至出現訂單價格低于生產成本的現象。
農時不等人。為完成5萬噸化肥儲備任務,王其選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主動與上游原料廠家聯系對接。但貨源緊張,要確保春肥供應及時到位,他急需資金支持。
王其選與農發行打交道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當3000萬元貸款及時打入集團旗下化肥企業時,還是讓他對“農發行速度”感嘆不已,于是便有了前面那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農發行煙臺市分行行長姜紹華介紹,為幫助企業有效節約經營成本,該行還優化信貸業務服務模式,主動承擔抵押登記費、押品評估費,做到“應擔盡擔、應降盡降、應免盡免”。
“化肥原料大漲,化肥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體現為成本的競爭。”王其選告訴《金融時報》記者,今年,單農發行免除企業全部單位結算賬戶管理費及年費,就減費讓利逾萬元。
在對各地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備足春耕生產物資,保障農資供應,今年以來,農發行各分支機構密切關注農資企業的生產重點和流通計劃,提前打通辦貸“綠色通道”、備好信貸資金規模,并實行了優先受理、優先調查、優先審查、優先審議審批、優先投放的“五優先”措施。
在安徽,農發行圍繞農資早準備、早儲運,超前對接輝隆農資、中農國昌等龍頭企業,一企一策研究制定融資服務方案,并針對季節性經營資金缺口擴大、技術改造等投資需求旺盛情況,及時審批貸款5.92億元支持企業擴大產能,保障春耕備耕農資供應。
進入春耕備耕時節之前,農發行江西省分行就采取省市縣三級聯動,有針對性地制定了金融服務方案。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該行創新物資供應鏈信貸業務模式,落實擔保方式、利率等方面的差異化措施,簡化辦貸手續。截至記者發稿時,該行累計授信36億元,發放貸款超15億元,為江西省農業穩產增產源源不斷地注入金融“活水”。
“糧田”真正變“良田”
“農田提標準、穩產有保障。”這是記者在對各地的采訪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的確,耕地質量是糧食生產的根基,如何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成為各地精心謀劃春耕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湖南常德安鄉縣大湖口鎮、三岔河鎮、黃山頭鎮、安全鄉等地,遠遠望去,一片片平整的農田向遠處綿延,一望無際。田間道路、硬化溝渠縱橫交織,在天光的映襯下,像極了絕美的田園版畫。
這里是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每當向人說起,安鄉縣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工程負責人鐘淼就滔滔不絕:“我們通過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打造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藏糧于地’。”
“要不是農發行積極上門對接,開辟綠色通道,又提供精細化金融服務,這個項目也不會這么快落地見效。”鐘淼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流轉的50900畝高標準農田,將實現畝均增產10%以上。
穩住農業,既要不誤農時搶抓生產,也要著眼長遠補實短板。而建設高標準農田,正是補實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最見效的措施——前述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七級鎮的萬畝規模化現代農業種植產業基地就是很好的例證。據悉,該項目用于6萬畝大田作物玉米、小麥種植,實行規模化種植后,每百畝可增加有效種植面積3畝,可增加產量小麥2700斤、玉米3300斤,耕地質量明顯提升。
而項目之所以能夠迅速落地,農發行邢臺分行行長李勇告訴記者:“除了給資金,更需要主動作為。我們堅持融情融智融資,積極對接威縣黨委政府和有關企業,全程參與謀劃和設計,幫助政府解難題,幫助企業破瓶頸,全力支持糧食生產向綠、效益向優。”
在農業政策性金融的鼎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糧田”變成“良田”,為春耕備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貴州,農發行投放貸款支持的松桃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農田“地平整、土肥沃、路相通、渠相連”,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在安徽,農發行投放信貸資金130多億元,支持中低產田改造、農田墾造、高效節水灌溉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真正做到了“錢等田”。
播撒希望的種子
春耕播下種子,也播下一年的希望。
2月22日,湖南漢壽縣毛家灘鄉牛路村,金穗米業公司優質稻生產種植產業基地異常忙碌,公司負責人童鵬正組織員工備種、備肥、清理維修田間溝渠。
“今年,我們想圍繞‘優質水稻+生態種養’做文章,計劃打造10萬畝高檔優質稻種植基地。目前,我們正在建設6300平方米水稻育秧大棚,等建成后統一由專業合作社育秧供秧,統一栽培技術管理標準,產量會大幅提高。”童鵬告訴記者,“所有這些,都是在農發行信貸資金支持下做起來的。”
春耕,是農民一年收成的關鍵期;而種業,則是整個農業產業鏈的源頭。在對農發行各地分支機構的采訪中,記者感受最深的莫過于此——下好支持種業振興先手棋,助力優質種業企業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共同為“中國糧”裝上優質“中國芯”,成為農發行抓時節、強供給,落實全力支持春耕備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至關重要的一環。
大力支持春播春種良種推廣,農發行安徽分行以種業行業頭部企業、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為重點,探索產業平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訂單貸等供應鏈金融模式,推動現代種業“保、育、繁、推、管”全產業鏈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引領,由農發行貴州分行9000萬元貸款支持的“岑鞏縣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項目”,其5萬畝制種基地預計種子年產量8550噸,良種供給得到有效保障;連日來,伴隨湖北省開啟春耕備耕的“加速”模式,農發行湖北省分行的信貸資金支持也開足馬力,截至2月21日,已投放春耕備耕貸款30.53億元。
初春的陽光照在湖北省應城市陳河鎮開闊的土地上,52歲的王守德正在地頭忙活著。面對采訪,他很健談:“2021年,我種了1300畝水稻,比2020年多種了500畝,畝產差不多有1300斤,收了有169萬斤谷子,不瞞你說,賣了大概200多萬元。”
陳河鎮以種植糯稻而聞名,王守德是這里有名的種糧大戶。當被問起今年的打算時,他信心滿滿:“國家政策好啊,糧食價格蠻穩定,2021年每畝又多補貼了70多元,種糧還是越來越有搞頭的,今年計劃再多搞500畝地種水稻。”
“這么多地,整地、浸種、播種,得請人幫忙了。”估算著今年的收成,王守德不禁露出欣喜的笑容。
(1月末,農發行煙臺分行及時發放3000萬元國家儲備化肥貸款,用于支持企業為春耕備播儲備硫酸銨2萬噸、磷酸一銨2萬噸、復合肥1萬噸。 付嬈 攝)
(李嵐,金融時報)
鏈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8421378_28239_jrsb.html?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