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因地制宜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增強農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持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今年以來,我國局部地區遭受極端災害天氣,由此帶來的洪澇災害給糧食、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的生產造成不利影響,農業的穩固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農發行松桃縣支行信貸支持的松桃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需要農業對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足夠且穩定的支撐。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穩定農業生產、全面發揮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全力促進鄉村振興。在此過程中,更離不開各級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支持與扶助。
穩定農業生產
國常會指出,要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糧食產量在1.3萬億斤以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提升儲備和市場調控能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要保障糧食安全,助力農民增收,統籌全國耕地管理和糧食總供求管理,出路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這既是對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管理者的要求,也是對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要求。
金天認為,穩定農業生產要依靠科技的力量,這需要各級政府在技術手段支持下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
為穩定農業生產,各級政府將“藏糧于技”通過科技方式落到實處。比如,黑龍江省圍繞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出臺相關實施意見,明確“21條”政策支持措施。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農民教育培訓、優質良種工程等領域完善系列配套政策,推動農技人員為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有償增值服務,探索“農技推廣+金融信貸”模式,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加大創新研發力度。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把種業創新作為重點任務,今年審定推廣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品種334個,布局建設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16個;建設了10個作物專家育種示范基地,制定全省今年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區劃布局,指導全省種植戶科學選種用種,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目前,黑龍江省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45%。
南京審計大學金融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小玲認為,“藏糧于地”戰略更需要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目前,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理、農業灌溉等具體舉措都存在投資規模大、資金回收慢等問題。在這方面,農發行可以發揮政策性銀行優勢,為“藏糧于地”提供長期、低成本、高效率的資金支持。同時,政策性銀行可以探索通過發行債券、吸引社會資金等方式,拓寬項目融資渠道。
今年以來,農發行累計發放農地貸款 1359.94億元,同比多放454.44億元。截至10月末,農發行農地貸款余額2757.56億元,為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落實“藏糧于地”戰略貢獻力量。
據記者了解,全國各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幾乎都有農發行的信貸資金支持。比如,貴州松桃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及生態環境保持工程等,農發行共為該項目投放貸款4.65億元,切實為“藏糧于地”戰略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據悉,項目建設總規模約16.48萬畝,預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4萬畝,其中: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8261.36畝,通過對項目11345.69畝耕地提質改造及田坎削減預計新增水田504.98畝。
在綜合施策之下,今年,我國夏糧、早稻、秋糧三季糧食單產均實現增加,其中良種的貢獻率達到45%。目前市場緊缺的優質專用小麥面積提高1.5個百分點,優質早稻面積提高4個百分點,糧食品質持續優化。我國糧食產能穩步提升,全年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國常會指出,要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
金天認為,監管部門可以考慮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給予更大力度的專項額度引導和定向利率優惠,同時結合貸款主體和所屬領域的實際情況,對銀行機構相關產品在風險管理和考核上作出一定指導和安排。
為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近年來,各地監管部門聯合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將資金更多投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比如,近日,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聯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等印發湖南省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實施意見,出臺了18條舉措,全力助推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工作。
措施中包括,要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資源配置:建立健全“服務分級、主體分層、產品分類”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體系,探索形成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鄉村振興融資模式,引導信貸資源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十四五”期間保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總量較快增長。
實施意見提出具體要求,包括根據需求提供差異化特點,分層次、廣覆蓋的專屬金融產品,明確專崗專人辦理,拓寬抵質押物范圍,鼓勵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支持發行鄉村振興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挖掘培育更多企業掛牌融資,推動“保險+期貨”業務發展,構建農業保險產品體系,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風險保障需求等。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認為,當前,應切實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利性,加強信貸、產業、財稅、投資政策的協調配合,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和財稅政策工具,建立健全以激勵為導向的普惠金融政策體系,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監管部門應引導金融機構提高區域金融服務能力,鼓勵現有金融機構向欠發達地區延伸服務、拓展功能;放寬市場準入,引導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有序參與,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普惠金融體系。
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近年來,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環境正在改變,兩權抵押貸款、信用貸、政府背景擔保公司的擔保貸等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正成為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信貸方式。
專項金融服務助推鄉村振興
國常會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改善脫貧地區發展條件。
鄉村要振興,農民要富裕,歸根到底要靠發展。金天認為,當前,應依托農業農村獨特資源優勢,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壯大富民興村產業,讓農民更多參與產業發展、分享增值收益。
實現這些目標,需要金融機構為鄉村振興量身訂制金融服務方案。在制訂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方案上,各家銀行在不斷探索中,相繼推出各式各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以廣發銀行為例,記者了解到,近日,在廣東潮州召開的高質量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服務鄉村振興推進會上,廣發銀行與廣東省人社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廣發銀行將提供500億元意向資金,并協同“銀行、保險、投資”綜合金融服務,全力推動相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據了解,廣發銀行出臺“粵菜名店貸”“技工服務貸”“家政服務貸”產品方案,為三項工程相關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單戶授信額度最高1000萬元、有效期不超過3年、額度可循環使用的特色融資支持。
除提供有關融資服務外,廣發銀行還將在結算服務方面,配套提供慧收款和慧繳費服務方案,該方案曾獲得“The Asset最佳解決方案”等多項大獎;在信用卡服務方面,為三項工程主體定制專屬卡版,配置專屬權益;在保險服務方面,為企業和個人搭建綜合保障體系,定制組合型保險產品服務方案。
目前,廣發銀行已推出保證額度供給、實施利率優惠、開通綠色審批通道、落實“不良容忍度”等相關政策;充分利用廣發信用卡發卡近一億張、零售客戶5000萬戶的客群優勢,在“發現精彩”、手機銀行APP等渠道持續優化和運營“廣發鄉村振興專區”,搭建消費幫扶平臺,目前已上線幫扶點助農產品超過2100個。(郝飛,農村金融時報·A1 版)
鏈接:http://epaper.zhgnj.com/Html/2021-11-15/4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