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圍繞銀行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有關情況進行介紹。據介紹,近些年來三家銀行的金融扶貧呈現量增質優的態勢:截至8月末,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累計投放扶貧貸款2.5萬億元,余額1.5萬億元。截至8月末,中國農業銀行在832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貸款比年初新增1510億元,余額12425億元;深度貧困縣貸款比年初新增678億元,余額4704億元;精準扶貧貸款比年初新增655億元,余額4570億元。截至6月末,興業銀行累計投放產業精準扶貧貸款55億元。
關于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問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負責人表示,隨著易地扶貧搬遷轉入后續扶持階段,農發行深化全力做好金融扶持工作。開通“綠色通道”,執行優惠利率,對優質企業及采取風險補償基金“呂梁模式”的搬遷后續扶持貸款可以發放信用貸款。從2020年起的5年內,安排1200億元專項貸款額度,其中1000億元用于支持搬遷后續產業發展,200億元用于支持搬遷安置區配套設施建設。
關于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實施差異化支持問題,這位負責人表示,農發行堅持把支持深度貧困地區作為重中之重,先后分4批研究制定59條差異化政策,放寬貸款準入標準,優化貸款擔保政策,建立綠色辦貸通道,進一步實施優惠利率,不斷推動政策、資金、資源向深度貧困地區和未摘帽貧困縣傾斜。今年以來,累計向52個未摘帽貧困縣投放扶貧貸款165.95億元,較去年同期多投放123.39億元,有力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脫貧攻堅進程。
中國農業銀行負責人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今年疫情嚴重期間,農行及時研究出臺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全力幫助貧困地區克服疫情影響,積極推動貧困地區復工復產。具體包括:針對疫情影響專門出臺一攬子支持政策。對因疫情影響還款困難的貧困戶,采取無還本續貸、貸款展期等方式為其解憂紓困;對因疫情暫時受困的帶貧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允許企業調整還款付息安排;對貧困地區從事農業產業的企業和個人,在客戶分類、行業限額、審查審批以及額度、擔保、期限等貸款要素方面給予優惠政策。積極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貧困地區基礎金融服務水平。疫情期間,在貧困地區大力推廣掌銀、網銀、微信銀行等線上無接觸服務渠道,加快推進貧困地區金穗惠農通工程互聯網化升級,完善電子機具辦卡辦貸功能。截至8月末,實現對涼山州、甘孜州和阿壩州126個營業網點全覆蓋,支持柜面交易種類增加至42項。(劉強,《農民日報》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