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分行堅守“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使命,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充分履行農業政策性銀行職能,發揮政策性優勢,探索創新轉型,提供適應遼寧鄉村振興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支持模式、發展思路和信貸資金,較好發揮了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強弱項的作用,在金融服務遼寧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了主體和骨干作用。2019年,累計投放各類支農貸款316.32億元,同比多投放65.67億元,年末涉農貸款余額達1325.98億元,比年初凈增112.86億元,增幅9.3%。
保障糧食安全,服務糧食產業流通升級打開新局面
該行認真落實國家糧食信貸政策,及時足額提供各級儲備糧油資金需求。積極應對糧食收購市場化改革,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在產區,提升收購份額,鞏固收購主渠道作用;在港口區,依托區位優勢,豐富信貸品種,促進糧食儲流通暢;在產銷平衡區,靈活支持政策,發揮調銷優勢。對全省237戶涉糧企業進行大調查、大營銷,糧油信貸客戶增長30%。依托糧食資源優勢和港口物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主導和推動農業產業聯盟發展,以點帶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支持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以錦州港為核心,運用供應鏈金融理論,發起成立“現代農業產業化聯盟”,吸納全產業鏈會員單位60余家,打造東北地區糧食南運銷售的核心通道;圍繞盤錦港探索“糧港通”金融模式,打造“北糧南運”重要節點;聯合省糧食發展集團、盤錦振興集團等企業,打造“盤錦大米聯盟”,投放9.62億元支持盤山縣30萬畝土地提質增效和土地流轉項目,助力農業綜合生產水平提升和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全年,累計發放各類糧油貸款107.6億元,其中政策性糧油貸款72.6億,市場化收購貸款35億元、同比多投放10億元,有效發揮了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確保了糧食安全收儲、有序流通、市場穩定。
▲助推規模化經營實現標準化生產——支持打造盤錦大米聯盟產業
緊跟支農政策,支持中長期項目補短板實現新突破
積極探索PPP模式和自營模式,靈活運用TOT融資模式,引入社會資本盤活政府存量資產,緩解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問題,為中長期項目貸款探出了新路徑,業務人員下沉基層開展項目輔導和咨詢服務,覆蓋全部65家縣級支行。特別是對錦州市熱電、供暖等4個存量項目進行整合,引入社會資本并投放貸款40億元,實現了“多方共贏”;向丹東寬甸投放中長期貸款2.2億元,支持建設集中供熱項目,解決分散供熱問題,大大節約能源,減少大氣污染,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全年累計投放中長期基礎設施貸款162.67億元,支持中長期建設項目57個,貸款余額達到690.86億元,比年初凈增100.7億元,增幅17.1%。特別是TOT模式貸款累計支持13個項目,投放金額超108億元。
挖掘資源優勢,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取得新振興
認真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及省委“1+8”系列文件,建立與省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文化和旅游廳、供銷社等部門長期溝通機制。重點在整合“農田土地資源”上做文章,深入挖掘鄉村振興新的增長點,充分運用土地占補平衡和增減掛鉤指標交易政策,采取“指標收入+項目”方式,將有收入來源的土地整治類項目與城鎮化建設、路網建設等項目進行優化組合,解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領域投入不足問題,全年審批新民土地綜合整治、新賓特色農產品產業園區建設等項目7個、貸款金額33.5億元,發放13.92億元;聚焦重點旅游項目融資需求,審批喀左縣浴龍谷溫泉度假區、龍源湖全域旅游核心起步區等旅游項目5個、貸款金額5.05億元,發放3.44億元;在“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上發力,擇優支持海洋牧場建設運營,促進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審批項目2個、貸款金額4.8億元,發放1.83億元;布局建設“農村流通體系”,積極支持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集散中心建設項目3個,投放貸款2.87億元。
▲扶貧貸款支持桓仁滿族自治縣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實施精準扶持,助力打贏脫貧攻堅奪取新戰績
聚焦省政府指定的15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8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制定《金融支持脫貧攻堅指導意見》,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優勢,為助力遼寧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農發行方案。給予扶貧精準貸款放寬新客戶準入門檻、辦貸和信貸規模“雙優先”、期限和利率“雙優惠”等政策;聚焦產業、交通、水利、文教等重點領域,加大信貸扶持力度,全力補齊公共服務短板,發揮好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帶動作用,支持的建昌縣光伏扶貧項目建設并網發電,幫助建檔立卡人口2.6萬名,實現人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收益期20年,有效杜絕返貧,開創了綠色扶貧產業新模式,得到政府及百姓一致好評;聚焦“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運用“支農轉貸款”“扶貧過橋貸款”“公司+基地+農戶”等新模式,探索扶貧信用補償基金、信用保證保險等增信舉措,帶貧成效明顯;借助“東西部協作扶貧”“萬企幫萬村”等政策契機,支持一批具有較強扶貧帶動能力的優質客戶,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公司+貧困戶”等方式,大力支持市場化運作、成效突出、成果可期的精準扶貧項目,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內生脫貧動力,協作項目入庫6個、審批金額16.43億元、實現投放3.4億元,萬企幫萬村企業12個、審批金額25.45億元、實現投放6.84億元;同時,主動向省委組織部申請,選派9名年輕處級干部到深度貧困縣掛職,為貧困地區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務。截至年末,累計支持扶貧貸款項目39個,貸款金額53.29億元;當年投放24.84億元,同比增加10.31億元,增幅70.8%。目前,全行已累計支持全省12個地市25縣(市)扶貧項目63個,服務和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1.45萬人,金融扶貧先鋒主力模范作用凸顯。
▲建昌光伏發電項目
創新融資模式,服務民營小微企業增添新動能
針對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準入難、成本高、風險大,單純依靠傳統服務模式難以滿足需要的問題,該行重點探索供應鏈金融模式,開展了農發行系統內首個農業供應鏈信貸業務試點,通過發揮核心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降低準入門檻和貸款條件,對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簡單高效的金融服務。積極開展其他涉農業小微企業的營銷培育,有效對接企業資金需要。實現當年小微企業新增客戶107戶,貸款凈增加25690萬元。同時,積極加強與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合作,利用支農轉貸款業務提升支農效能,向葫蘆島銀行、遼陽農商銀行分別授信4.8億元、4.9億元,由兩家銀行分別向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發放支農貸款,進一步擴大支農效果。(于筍 田超)
來源 糧油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