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發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精神,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落實黨中央深化金融改革決策部署,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走深走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農發行將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在深化改革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為更好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內外部重點領域改革,農發行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黨委書記任組長,統籌部署、協調與組織實施內外部改革工作。積極落實黨中央“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的決策部署,推動業務分類分賬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每年制定出臺深化改革工作方案,建立年度重點改革任務目標清單,構建可檢核、全過程的改革落實機制,推動改革精準發力、精準落地。2018年以來累計部署推進改革任務目標606項,堅持不懈把改革推向前進,持續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主動加強對“干不了、干不好”重大問題的研究,深化對職能定位、業務范圍、業務邊界、產品體系的認識,強化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全力做好具有農發行特色的“五篇大文章”,健全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全面提升服務質效。截至2024年6月末,農發行資產總額10.59萬億元,貸款余額9.45萬億元,政策性業務占比95.33%,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發揮了主體和骨干作用。
農發行自覺從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謀劃推進改革,對深化全行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與時俱進豐富改革內涵,八項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業務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資產負債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資產負債統籌提質效的能力明顯增強,促進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資產負債管理的組織、制度、監測和科技支撐體系建立健全,統籌管理提質效的目標更加清晰,先進管理理念和工具傳導應用。業務經營計劃管理“指揮棒”作用有效發揮,內部資本約束機制加快構建,內外部定價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利率風險緩釋能力逐步提升,流動性風險管理手段持續豐富,資產負債管理相關信息系統接續上線。資產與負債雙抓雙融雙促,穩規模、優結構、降成本、促匹配,推動實現支農履職與經營質效的“雙提升”。
——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管理體系改革有力推進,“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貫通傳導,客戶服務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建立行業分析機制,打造總、省兩級客戶規劃體系。建立“總對總”營銷服務機制,打造“五個一”規范化服務流程。全面推進客戶群建設與重點客戶工程,全行貸款類客戶數較2018年增長74%。建立“4—4—4”的客戶分類分級管理體系,構建統一協調的差異化服務體系。開展客戶經理制試點改革,推動客戶經理隊伍專業化建設。推進產品模式創新,創新推出現金回報、金融扶貧、競拍貸等業務模式。推進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小微智貸、網銀、手機銀行等系統建設,豐富對客服務渠道。建立客戶會商診斷機制,推動客戶管理關口前置。
——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改革持續優化,現代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基本形成,風險管理專業化和精細化能力建設持續加強。“全面、全程、全新、全員”現代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完成,風險偏好和組合限額逐步完善,百余項風險管理政策制度制定或修訂,資本約束、垂直管理、風險報告等機制不斷健全。內部評級、地方財力分析在多個業務領域有效應用,減值準備和風險分類實現全口徑資產覆蓋。押品系統、RWA、業務連續性等十余個系統上線運行或取得重要進展,風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政策風險、戰略風險等12類風險以及非傳統領域風險的綜合統籌能力有效增強,金融風險防控處置精準有力,資產質量繼續保持在銀行業金融機構較好水平。
——內控合規管理體系改革有序推進,內控合規管理質效不斷提升。縱向上,全面建立從董事會、高管層到縣級支行的內控合規組織架構;橫向上,建立健全內控合規“三道防線”,內控合規組織體系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貫徹農發行監督管理辦法,不斷優化制度全環節管理機制,進一步補齊制度短板,制度體系更加科學、規范和完備。創新在縣級支行設立“三合一”專員崗位,探索“不貳過”機制,深入推進“靶點”整固,強化內外部檢查問題一體化整改,持續深化聯合監督和綜合檢查機制建設。內控合規管理體系基本完備,內控合規監督管理質效不斷提升。
——信貸管理體系改革深入推進,具有農發行特色、適應業務發展管理要求的現代信貸管理體系逐步構建。整合信貸產品,構建對外滿足客戶需求、對內規范分類管理的信貸產品體系。打造定位清晰、層次分明、管理規范的信貸政策和制度體系。建立精煉、高效信貸流程,加強信貸隊伍和信貸“四個中心”建設,初步實現“集約化、扁平化、專業化、信息化”辦貸的改革目標。完善差別化授權和統一授信管理體系,建立健全信用風險監控體系。優化信貸管理系統功能,全面完成新一代信貸管理系統集中建設任務,自主研發風險監控模型,監控系統上線推廣,信貸風險監控體系建設實現突破。
——財務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以服務戰略為核心、以規范管理為基礎、以價值管理為主線、以科學管理為重點的現代財務管理體系初步建成。穩步推進全面預算管理,持續強化財務與業務全方位融合。持續優化財務資源配置,提升財務資源使用質效。搭建完成財務集中核算體系,實現省級分行集中模式的財務集中核算。深化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應用,構建全行級價值管理平臺,為戰略決策、經營分析、績效考核、客戶服務等領域提供有力支撐。
——運營集約化改革邁開步伐,“提升服務質效、提高業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強化風險管控”的效果初步顯現。實現集約化模式轉軌,完成分散運營向全國大集中轉變。推行運營全流程標準化,不斷提升運營操作規范化水平。開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渠道,銀企直聯服務集團客戶數連續3年翻番,財政預算資金支付、住房公積金結算等地方特色渠道場景快速拓展,線上業務替代率保持95%以上。聯通國家重大金融基礎設施,上線人民幣跨境支付平臺、數字人民幣平臺,對接新一代中國票據業務系統,業務直通式處理水平顯著提升。
——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落實“控總量、調結構、提素質”改革目標,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持續提升。明確四級行職能定位,優化內設機構設置,推動集約化經營,提升對客服務質效。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四級行人員比例持續優化。深入實施人才強行工程,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積極構建符合農發行特點的行員等級體系,拓寬員工職業發展空間。持續推進激勵約束機制建設,構建了縱向涵蓋各級機構,橫向涵蓋管理行部門、班子及員工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考核體系。強化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隊伍建設。
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科技賦能改革成效顯著。制定并實施農發行科技三年規劃和“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啟動數字賦能工程,統籌部署支撐“八項改革”的信息科技建設,上線改革配套信息系統百余個,填補了多項空白,實現了多級跨越。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業務、數據、技術深度融合,數據治理持續深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夯實,網絡安全管控體系不斷健全。成立軟件開發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組建業務研發中心,信息科技組織架構進一步完善,建成覆蓋主要科技管理領域的信息科技制度體系,業技融合新機制逐步確立。大力推進信息科技“千人計劃”,穩步推進企業架構治理和管控體系優化,不斷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為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打牢基礎。
下一步,農發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不斷開創新時代政策性金融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