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發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及外部監管要求,切實推動農發行“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穩步實施。隨著業務快速發展,農發行原信貸管理系統(CM2006系統)逐漸顯現出管控能力不完善、與外圍系統信息交互弱等諸多問題。為適應新形勢下發展要求,總行黨委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決定將新一代信貸管理系統(以下簡稱“新信貸系統”)建設項目作為全行系統性重要工程,于2021年9月啟動、2023年8月完成建設。新信貸系統實現了系統功能和信息技術全面革新,顯著增強了農發行科技基礎設施的硬實力和全面高效履職的軟實力。
打造銀行“智慧”系統
“智”造引領。新信貸系統的建設始終秉持審慎與前瞻并重的原則,多次組織專家團隊赴同業金融機構進行深度調研,廣泛開展項目咨詢。同時,與總行各業務部門及省級分行開展訪談,全面剖析信貸制度、業務流程、系統使用情況的現狀,并進行詳盡的差異化分析,確保新系統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智”慧聚力。系統建設匯聚了全行業務骨干,并特邀同業人員百余人參與,組成專業團隊,通過深度學習、實操練習、詳細比對、認真論證加強業務人員與技術人員的緊密合作,實現空間上的合署辦公,有效減少了溝通障礙,顯著提升了系統建設效率。
“智”能提升。在新信貸系統一、二期成功上線的基礎上,立足現代銀行業發展趨勢,持續探索農發行信貸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思路,深入收集新一代系統的優化建議,針對系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優化和升級。此外,還積極探索將新技術、新應用引入系統,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以不斷提升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堅持“四高”系統建設原則
新信貸系統是全行級的信貸業務辦理與信貸風險管理的綜合性信貸管理系統集群。系統建設采用了先進的軟件開發技術和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以構建信貸管理、信貸風險監控、信貸分析決策三大板塊為目的,進一步實現數字化轉型,建設過程中始終圍繞:
堅持高起點。高起點是指新信貸系統要達到同業先進水平。通過廣泛論證系統功能架構,科學規劃業務組件布局,充分吸收消化業內先進的風控管理經驗,通過系統實現規范化管理和對信貸業務的全面支持;強化數據應用,打通新信貸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數據鏈,實現各系統各環節數據無障礙交互,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堅持高標準。高標準是指要做到五個“一體”,即:生產與智控融為一體,監管規則與業務規則融為一體,產品原型引進與客戶化改造融為一體,制度優化與系統重建融為一體,同業先進經驗與農發行特質融為一體。進一步實現全行客戶、產品、流程、授權、風控等管理要素的有機整合,提升客戶服務、產品創新及風險防控能力,為全行高質量發展提供系統支持。
堅持高效率。高效率是指要快速落地新系統,初始建設保基本,后期升級促優化。第一期工程重點圍繞保障業務連續、實現監管需要、滿足基本功能三個方面開展;第一期之后,將根據業務管理需要和項目實施計劃,滾動接續項目建設快速提升系統功能。
堅持高可控。高可控是指新信貸系統要實現產權自主、運維自管、應用自研的目標。系統建設過程中,業務人員與技術人員深度參與系統研發,逐步掌握業內先進的管理經驗、開發方法,以及金融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最終實現業務、技術、管理等領域的多維度創新,為服務“三農”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實現“五個方面”成效
實現改革適應能力的有效提升。新信貸系統通過全面化、精細化、組件化、智能化的升級改造,改進技術架構、重新規劃建設、打通系統孤島、提升迭代效率,實現對全行信貸管理理念、流程、制度、系統、管理、隊伍全方位的大變革,全面提升信貸生產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履職保障能力。
實現履職水平的全面提高。新信貸系統針對農發行現有信貸業務開辦的痛點和短板進行有針對性提升,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辦貸、管貸功能,把科技支撐水平內化為自身的履職能力、服務能力。
實現風控手段的大幅改進。新信貸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平臺,建設信貸風險監控系統,實現貸前風險識別、貸中風險監測、貸后自動監控和預警,更加及時有效阻斷信用風險傳遞鏈條。
實現管理能力的顯著強化。新信貸系統重構農發行信貸業務流程,完善業務功能,夯實管理基礎,可為信貸人員提供全流程服務,不斷提升信貸人員履職質效。
實現數據質量的整體提升。新信貸系統統一信貸業務數據標準,以系統數據根源治理為抓手,解決外部監管、內部管理、數據統計等關鍵環節重點工作,進一步提升基礎數據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