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與十大典型案例,農發行良種產業貸“1+M+N”模式入選。近年來,農發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科技金融重點領域,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助力農業科技和種業高質量發展,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政策性金融力量。2024年1~4月,全行累放農業科技貸款195.33億元,累放種業全產業鏈貸款97.63億元。
此次獲評的典型案例是農發行貴州分行探索創建的金融支農創新模式。貴州分行通過搭建良種產業貸“1+M+N”模式,深入參與規劃設計貴州岑鞏縣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項目,幫助企業解決項目資金籌集、拓展種子銷售市場、挖掘項目現金流渠道,投放低成本信貸資金支持種業發展,推動縣域鄉村產業振興。
搶占種業政策先機,創新搭建種業產業項目運營模式。農發行省市縣三級行聯動與地方黨政部門對接,發揮政策性金融平臺優勢,推動地方政府和全國種業龍頭企業磋商合作,科學規劃“1+M+N”項目運營模式,提高項目投資成本估算和運營收益預測的準確性。該模式的“1+M+N”指“1個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對應選擇“M家龍頭企業”與“N個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合作,承貸主體為縣內的地方國有企業,企業利用農發行貸款將流轉土地建成制種基地后,“返租倒包”給合作社或大戶,根據各家龍頭企業的訂單需求開展規?;a、加工、銷售,最終通過“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形式實現制種產業鏈經濟循環可持續。
拓寬項目資金渠道,推動建立“投貸補”三位一體保障機制。農業產業項目需要土地、設備、科研和基地建設等投入,資金需求量大、低成本資金籌集難度大。為保障岑鞏縣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項目順利實施,農發行推動建立產業基金投資、信貸資金支持和政策獎勵資金補助“投貸補”三位一體機制,助力解決項目“融資難”問題。其中,農發行審批4.4億元涉農產業項目貸款,目前已投放2億余元用于種業基地建設。
圍繞種業產業收益鏈條,多層次挖掘項目還款來源??紤]到農業產業項目利潤率較低,投資成本回收周期長,農發行幫助企業圍繞“1+M+N”運營模式,在產業鏈條上挖掘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現金流,設計土地租金、資產租賃和種子銷售收入等多渠道還款來源,保障項目持續健康運營,助力種業發展補鏈延鏈強鏈。
保障各方主體權益,多途徑建立風險補償機制。農業產業項目投資周期長,自然災害、市場價格波動、行業競爭以及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項目實際收入產生影響。為有效防控項目的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農發行主動協調,推動建立“全額保證+資產抵質押+風險補償基金”風險緩釋機制,發揮農業保險“穩定器”作用,多途徑保障種植農戶利益和信貸資金安全。
岑鞏縣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項目實施后,推動形成了種業全產業鏈“循環經濟”,帶動當地易地扶貧搬遷人口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支農成效顯著。社會效益方面,帶動幫扶1.2萬余戶、2萬余名農民從事制種就業,同時通過土地流轉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45億元,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助力鄉村振興。經濟效益方面,實現種業規?;⒓s化、現代化生產,逐步提升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實現產業增值增收,預計達產后全縣年均可實現新增制種加工產值2億元。生態效益方面,對制種基地進行“宜機化”改造升級,在提高制種效率和質量的同時,增強抗旱排澇能力,控制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項目還采用了秸稈還田和測土施肥等農藝措施,改善土壤質量,實現水資源科學合理利用。
下一步,農發行將持續強化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圍繞種子繁育、良種推廣等薄弱環節,聚焦科技創新、企業扶優、基地建設等重點領域,繼續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政策傾斜,強化投貸合力,全面落實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做深做實科技金融大文章,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助力農業強國、科技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