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發行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不斷強化頂層設計,持續完善體制機制,構建起“一二三五”的“綠色銀行”體系,在董事會和高管層統籌領導下,各部門積極協同合作,分支機構奮進落實,全員參與踐行,有力推動全行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今年1至9月,全行累計投放綠色貸款6621.51億元,同比增加1214.85億元。截至9月末,全行綠色貸款余額達到2.3萬億元,高質量服務“三農”綠色低碳轉型,彰顯了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責任擔當。
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優勢,服務“三農”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是“三農”的底色,加快推進“三農”領域綠色發展意義重大。近年來,農發行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綠色發展引入農業政策性金融實踐,持續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作用。
聚焦重點領域,加大支持力度。農發行聚焦國家儲備林建設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長江黃河等重要江河湖庫污染防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業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等五大重點領域,支持了一大批環境、社會效益好的優質綠色項目,綠色金融業務發展跑出加速度。截至9月末,全行綠色貸款余額2.3萬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26.55%,提前超額完成2023年度和“十四五”時期目標任務,“綠色銀行”建設成效顯著。
▲重慶市分行信貸支持渝北區銅鑼山礦山公園核心區配套設施建設工程項目,實現從廢棄礦坑到“礦山公園”和“城市綠肺”的美麗蝶變,有效助力當地生態系統修復。
▲浙江省分行信貸支持上虞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及精品村和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項目,打造“千萬工程”上虞樣板,使得原本破舊普通的小村落蛻變成美麗如畫的景區村,有效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緊扣降碳減污,加速綠色創新。農發行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加速綠色金融創新,探索有效綠色信貸模式。探索推進碳排放權、碳匯權益等綠色權益擔保方式,創新推出“國儲林+綠色產業鏈”“森林質量提升+木本糧油種植”以及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等融資模式,破解現金流管理難題,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信貸模式,落地了一批優質的綠色低碳項目,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截至今年9月末,累計支持綠色項目10640個,共計節約標準煤1300余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3000余萬噸、節水約2.5億噸,在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護和修護鄉村生態、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等方面環境及社會效益明顯,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目標實現作出了積極貢獻。
▲江西省分行積極探索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金融創新,推出林業碳匯貸款,支持銅鼓縣碳資源開發新造林,持續助力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建設。
▲甘肅省分行信貸支持永昌河清灘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建成后,可有效減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煙塵,產生顯著環境效益,助力當地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夯實管理基礎,助力綠色金融發展提質增效
農發行重點圍繞制度、流程、標準、風控、系統五個方面縱深推進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將“綠色銀行”建設要求融入經營管理全過程、各方面,為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打牢堅實基礎。點面結合制定打造“綠色銀行”一攬子政策制度,多措并舉發展綠色金融,引導信貸資金向支持“三農”領域綠色、減排、固碳等方面傾斜。制定印發綠色金融管理辦法,積極落實環境社會治理要求,提升綠色金融管理水平。不斷細化綠色信貸標準,規范全行綠色信貸認定。將環境、社會和治理要求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及信貸業務全流程管理,持續深化合規管理。強化科技支撐,將綠色信貸全流程管理要求嵌入信貸管理系統,實現剛性控制。建立完善綠色信貸考評激勵機制,提高綠色信貸考核指標比重,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強化環境信息披露,充分披露自身運營和綠色金融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環境和氣候因素對農發行的風險影響,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下一步,農發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擦亮“綠色銀行”品牌形象,引導資金精準滴灌綠色領域,穩步研究建立ESG體系,提升全行環境、社會和治理能力水平,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為服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農業政策性金融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