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四川省分行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職能,為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持續注入強大動能。2012年初至今,累放貸款7663億元,2022年9月末貸款余額4351億元,是十年前的5.6倍,貸款年均增速18.7%。在政策性金融之筆的傾情描繪下,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巴蜀畫卷正徐徐展開。
堅守主責主業 甘為大國糧倉“安全員”
綿陽市糧油集團有限公司秋糧收購現場,車輛的轟鳴聲、農民的談笑聲、糧食傳送帶的沙沙聲交織在一起,合奏出一曲歡快的豐收樂章。“農發行早早做好準備工作,備足‘真金白銀’支持我們收購優質糧,讓大家和往年一樣,農民高高興興賣糧,我們踏踏實實收糧!”公司負責人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為確保每年秋糧收購順利進行,該行提前備足信貸資金,全力保障糧食企業做好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收購開秤前,提前完成糧食企業評級授信,實現糧油有貸客戶全覆蓋;提前認定企業收購貸款資格,做好收購資金需求測算、收購風險度核定和貸款審批工作,持續發揮收購資金主渠道作用,做到“錢等糧”,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崇州市10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
隨著糧油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化,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并行成為業務發展的必然方向。四川分行認真履行政策性銀行職責,按照“多收糧、收好糧、防風險”的要求,積極主動做好市場化糧油收購信貸資金供應。十年間,累計投放各類糧棉油貸款近1300億元,其中投放收購貸款466億元,支持收購糧油2315萬噸,保障農民賣糧款及時兌付,從根本上解決“打白條”和“賣糧難”問題;貸款支持糧油收購市場份額達61%,有效發揮糧食“主辦行”作用,助力“顆粒歸倉”;及時足額提供政府儲備調控資金,保證國家糧食儲備制度落實,滿足移庫、增儲和輪換資金需求,確保“儲得好、調得動、用得上”。截至目前,糧棉油貸款余額456億元,比十年前增加136億元,增長43%。
圍繞做好糧食安全這篇“大文章”,該行下足“繡花功”,積極探索延伸糧食產業鏈條,支持四川雄健、川糧米業、老廚房米業、紅旗油脂等一批省內糧油骨干企業發展糧油加工業務;創新探索“紅高粱定向購銷風險基金”模式,通過供應鏈金融支持郎酒集團上游糧食購銷企業點對點收購脫貧戶糧食,形成了農戶和收購企業不愁賣、核心客戶不愁買、貸款風險不愁有的“三不愁”良好格局。
從餐桌糧袋到田間地頭,該行從探索單一土地流轉,到土地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機結合,到全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再到以耕地保護為核心支持土地復墾、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全程服務“藏糧于地”戰略;從支持川豬、川茶、川酒等四川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到支持成都天府國家級現代種業園區建設,助力打好種業翻身仗,全力服務“藏糧于技”戰略。十年間,全轄累放農地類貸款近1000億元,助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決戰脫貧攻堅 爭做鄉村振興“急先鋒”
四川曾有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省183個縣市區中有66個國定貧困縣、22個省定貧困縣,其中深度貧困縣45個,境內有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四大連片特困地區,是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四川分行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服務脫貧攻堅統攬履職支農全局,構建“全行、全員、全心、全力、全程”金融扶貧格局。“十三五”期間,累放精準扶貧類貸款1826億元,占貸款總投放的46%,在四川金融機構中獨占鰲頭。省分行先后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和銀保監局評為“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被四川省總工會評為“發揮金融合力,助推脫貧攻堅”勞動競賽先進單位,授予“五一勞動獎狀”;遍布于省內貧困縣的45個分支機構中,約60%獲得省市縣各級扶貧專項表彰。
▲喜德縣甘哈覺莫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2020年初,四川仍有涼山州轄屬的昭覺、美姑、越西等7個縣未“摘帽”、300個貧困村未退出、20.3萬貧困人口未脫貧。為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在攻克最后深困堡壘的關鍵作用,該行迅速制定掛牌督戰工作方案,組建脫貧攻堅黨員先鋒隊駐扎涼山州,與州分行協同聯動、通力配合,在不到一年時間里累計向涼山地區投放貸款近50億元。在政策性金融的助力下,“懸崖村”建起了鋼梯,喜德縣甘哈覺莫、美姑縣牛牛壩等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拔地而起,昭覺縣彝族群眾在虹谷拉達現代農業產業園里實現了勞動致富……2020年11月17日,涼山最后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四川88個貧困縣宣告“清零”。驕人的成績背后,有農發行的一份功勞。
“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來,該行聚焦全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脫貧縣、定點幫扶縣、易地扶貧搬遷大型安置點“四大區域”,累計向欠發達地區投放幫扶貸款688億元,其中投放產業類幫扶貸款429億元、占比62%,有力支持產業興旺,助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1年,該行在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四川銀保監局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中獲得“優秀”評價,在全系統鄉村振興專項考核中位列第一。
心系社會民生 當好美麗四川“書畫家”
宜賓三江口是長江、金沙江、岷江交匯之處,遠山滴翠,江水奔騰,安瀾入海。步入三江口濱江親水步道,江碧草青,一條城市生態長廊沿江鋪陳延展,如同長江上一條美麗的“綠飄帶”。
如今的美景令人難以想象,昔日的三江口曾是“化工圍江”的重度污染地區。緊臨三江口的8個區塊內,房屋年久失修、破舊不堪,污水直流入江,道路泥濘不堪。為實現當地居民“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共同心愿,四川分行投放貸款25億元支持三江新區宜賓電廠搬遷拆除等項目,在全面解決百姓宜居宜業問題的同時,對搬遷騰出的長江岸線8個區塊原址進行植被生態修復,打造沿江綠化景觀帶,修建生態悠閑親水步道,助力三江新區打造城態、業態、文態、生態“四態合一”的國家級園區。搬遷騰岸后的拆遷區域,綠草如茵、綠道蜿蜒,與清澈的江水共同構成了靚麗的風景線。作為長江沿線風貌整治的成功案例,三江口的事例被選入“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展”。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項目
在成都平原,總長度近400公里的“人工天河”毗河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惠及人口450萬人;在巴中通江,環高明湖經濟帶建設項目之一的如意橋游人如織,成了“網紅打卡地”。一個個民生項目,讓當地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更加充實。十年來,該行持續聚焦農村路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田水利、城鄉供水污水、涉農棚戶區改造等“三農”重點領域和城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放基礎設施類貸款超過4460億元,支持新建和改擴建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里程超過5萬公里、新建或改建綠化設施面積700萬平方米、公共廁所8000余座,解決95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和71萬農村人口用電問題,生態修復治理土地面積46萬畝,惠及貧困人口和脫貧人口約360萬人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該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導向,以長江大保護、林業生態保護等為重點,支持達州蓮花湖濕地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德陽旌東片區國家儲備林建設、瀘縣經開區分布式能源項目等大批生態環境領域重點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已支持綠色信貸項目463個、綠色信貸余額825億元,為助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提供了“四川樣板”。
2022年以來,四川分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扎實穩住經濟大盤、運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戰略部署,加大加快信貸投放,在投放貸款1100多億元、凈增超800億元,開足馬力、加班加點辦理農發基礎設施基金,支持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國道350線倉山至中江段公路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及時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向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城鄉冷鏈和重大物流基礎設施等8個大類,綜合交通樞紐、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3個專項的196個項目,投放農發基礎設施基金183億元,著力發揮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跨周期調節作用,為穩住經濟大盤、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作出積極貢獻。
▲達州蓮花湖濕地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四川分行將一如既往堅守“三農”主場主業,深化“五大發展”“治理強行”,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接續服務四川穩住經濟大盤和“三農”基本盤,譜寫政策性金融助力治蜀興川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