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工作。作為中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因糧而生、伴糧成長、隨糧壯大,長期以來始終把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根本職責和首要任務,把糧棉油信貸業務作為立行之本和發展之基,立足于收儲領域,沿著糧食產業鏈、供應鏈拓展信貸鏈,充分發揮糧食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12-2021年,累計發放各類糧棉油貸款6.59萬億元,其中發放糧油收購貸款3.49萬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油3.98萬億斤,糧油收購主導銀行地位不斷鞏固。
農發行山東郯城縣支行信貸支持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項目。
2022年,農發行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住經濟大盤的各項決策部署,按照“保收儲、增供給、當主導、防風險”的總體要求,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大貸款投放,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截至9月末,農發行糧棉油貸款余額16875億元,有力保障了糧棉油市場平穩運行,以實干實績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一、充分發揮糧食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
農發行始終把支持糧食收購作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保障收購資金供應。優化政策性業務信貸服務,加強信貸資金監管,及時足額保障中央和地方儲備糧增儲、輪換和最低收購價信貸資金供應,增強國家和地方糧食宏觀調控能力。在最低收購價預案啟動或不啟動的情況下,順應糧食市場化改革大勢,主動作為,創新信貸支持模式和貸款產品,全力推進糧食市場化改革進程,努力托住糧食收購的“資金底”,市場化收購貸款投放占比近年來呈上升態勢,進一步保障了糧食市場穩定,鞏固了糧棉油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地位。十年間(2012-2021年),農發行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能力不斷提升,確保糧食顆粒歸倉,全力服務穩住經濟大盤。
(一)糧油收購貸款投放增加,持續發揮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農發行全力保障糧食收購資金供應,以有力的政策性金融保障徹底解決了“賣糧難”和“打白條”的問題,有效地保護了農民利益。每年糧食上市前,總行提前赴糧食主產區開展實地調研,各分支機構第一時間做好客戶布局和收儲庫點資格認定等準備工作,提早備足資金頭寸,始終做到“錢等糧”。十年間,農發行支持企業收購糧食數量占全社會收購量比例常年達到50%以上,糧油收購主導銀行地位不斷鞏固。今年以來,農發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住經濟大盤的決策部署,克服重重困難,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全力保障糧食收購資金供應,夏糧收購期間(2022年5-9月),累計投放糧油收購貸款1486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油1655億斤。
(二)大力支持政策性糧食收儲計劃,確保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落實。農發行始終堅守政策性業務主陣地,及時足額保障中央和地方儲備企業執行糧油儲備輪換資金需求,提前做好最低收購價收購各項準備工作。十年間,累計發放政策性糧食收儲貸款2.41萬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食2.03萬億斤。
(三)加大市場化收購支持力度,積極配合國家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農發行大力支持各類企業開展市場化收購:持續深化與中糧、中化等涉糧央企,以及冀糧、魯糧等省級國有糧食集團的信貸合作,發揮帶動引領作用;積極支持金沙河、想念面業等優質民營企業開展市場化收購,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為其解決融資需求。十年間,累計投放糧食市場化收購貸款1.08萬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食1.95萬億斤;糧食市場化貸款投放量占全部糧食收購貸款比重,由2016年最低12%提高到2021年46%。
二、推動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配合國家開展糧食“去庫存”工作
2016年以來,農發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提升站位,堅持原則,加強協調,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政策性糧棉油去庫存工作。經過7年時間我國庫存糧食消化取得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糧食庫存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支持國家專項儲備收儲計劃,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供給
農發行大力支持糖、肉等重要農產品專項儲備,有力保障了重要農產品市場供給,助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供給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體系安全有效。
(一)積極支持儲備肉收儲工作,保障肉類市場的正常供應和價格平穩運行,維護養殖戶和消費者利益。十年間,累計投放儲備肉(含凍豬肉和凍牛、羊肉)貸款345億元,支持中國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中糧肉食(北京)有限公司、天津二商迎賓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承儲企業完成國家收儲任務。2013、2014年生豬市場低迷,生豬養殖戶嚴重虧損,累計發放貸款57億元,支持74戶承儲企業收儲中央儲備凍豬肉26萬噸,穩定生豬市場,保護養殖戶利益。2018、2019年受非洲豬瘟影響,豬肉市場供應緊缺,豬肉價格上漲,發放貸款188億元支持國家增儲計劃,平抑市場價格,促進生豬生產。2021年豬肉價格持續走高,積極支持儲備肉出庫,推動豬肉市場價格回落。農發行對儲備肉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保障實現一周每人每天餐桌上有二兩肉的目標,為人民幸福生活添磚加瓦。
(二)全力支持儲備糖收儲工作,為保障食糖市場穩定提供資金支撐。食糖作為我國重要農產品,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市場穩定安全。我國食糖生產稟賦較差,年均產量僅1000萬噸,而年均消費在1500萬噸左右,為維護國內食糖市場供求平衡與價格基本穩定,把“糖罐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農發行全力支持儲備糖收儲工作,為保障食糖市場穩定提供資金支撐。十年間,累計投放儲備糖貸款509億元,支持華商儲備管理中心、廣西農墾糖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完成儲備任務,為彌補食糖市場供應缺口、維護食糖市場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農發行認真落實國家食糖宏觀調控政策,配合國家開展食糖收儲工作,維護主產區3000萬蔗農利益,推動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配合做好進口儲備糖的收儲工作,增加食糖市場供給,助力我國經濟外交發展。
四、創新信貸產品和支持模式,推動糧棉油信貸高質量發展
(一)創建糧食信用保證基金,助力東北玉米收儲制度改革。2016年,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實行“市場化”加“補貼”的新機制,國家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對玉米收儲制度進行改革,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農業領域的重大舉措,也是深化農業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農發行提高站位,秉持家國情懷,牽頭制定信用保證基金方案和實施細則,在發揮主渠道作用大力支持市場化收購的同時,按照市場原則和銀行規律有效防控貸款風險積極推動收儲體制改革落地。信用保證基金的建立對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激活玉米產業鏈條、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其他品種糧食收購政策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截至9月末,全國已經有17個省份建立了信用保證基金,基金總規模達65億元,繳存企業753戶,信用保證基金累計支持企業556戶,累計投放貸款304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油226億斤,成功實現了政府、銀行、企業等各方多贏局面,成為解決糧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動了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保障了種糧農民利益。
(二)創新供應鏈金融信貸支持模式,大力支持糧油全產業鏈發展。農發行順應糧油市場化改革大勢,創新供應鏈金融信貸支持模式,大力支持糧油產業發展。一是加大信貸模式創新,積極推進產銷對接,通過供應鏈金融信貸支持模式支持優質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參與市場化收購。2021年度秋糧收購期間,農發累計向211家企業發放貸款391億元,實現糧食交易333億斤;2022年度夏糧收購期間,促成企業達成購銷合作意向75項,涉及購銷需求154億斤,發放貸款115億元。二是研發線上電子化融資渠道。農發行創新發展以物資流為核心的供應鏈信貸業務模式,2021年“競拍貸”在國糧交易中心上線運行,使用“競拍貸”模式支持企業通過糧食交易中心、交易批發市場等平臺拍賣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糧食,實現競買資金自動辦貸,確保“去庫存”下游信貸鏈條順暢,與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進行實時數據交互,確保雙方賬務一致,信貸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