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八閩,情暖山海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福建擘畫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宏偉藍圖。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福建省分行堅持以服務“三農”、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主動融入福建“多區同建”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在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實施生態省戰略、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經濟體系方面持續發力。2012年以來,累放貸款4320.37億元,2022年8月末貸款余額1744.28億元,是十年前的4.67倍,貸款年均增速超過16%,不良貸款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為鄉村振興和新福建建設交出了一張靚麗的金融成績單。
▲福州市海西高新科技企業港軟件開發基地項目
賦能“產業優”助推經濟發展
十年來,福建分行加快做大做優數字、海洋、綠色、文旅“四大經濟”,助力構建新產業體系,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位于福州長樂區濱海新城核心區的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是“數字福建”戰略的重要承載基地,目前已有華為、博思等700多家企業入駐。從2020年3月起,福建分行先后審批13.6億元支持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研發樓三期、海西高新技術企業港開發基地等3個項目建設,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十年來,福建分行圍繞冷鏈物流、物流園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等數字農業發展關鍵環節,共授信數字經濟貸款項目92個、金額360億元,投放貸款255億元,全力推動福建傳統農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高質量、集聚化發展。
福州福清市興化灣,海風正勁。藍天下,58臺風電機組在海域整齊列陣,直徑185米的風機葉輪迎風而動,蔚為壯觀。這是福建分行4.7億元信貸資金支持的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項目,也是目前世界上吸力樁導管架基礎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單機容量最大、基礎單體重量最優、高度最高的海上風電工程,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均上網電量174萬兆瓦時,每年可替代標準煤5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6萬噸。
走在南平順昌縣國有林場的林間,空氣清新、萬木崢嶸。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達到80.34%,是全省有名的“森林生態銀行”。2021年,福建分行創新采用國際林業碳匯(VCS)收益權質押的方式,向順昌縣國有林場投放了全國農發行系統首筆林業碳匯貸款,拓寬了綠色生態資產融資渠道。十年來,福建分行深度融入福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大力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生態資源開發與保護等減碳固碳項目建設,共授信綠色信貸項目140個、金額550億元,實現貸款投放305億元,以金融之力助推八閩大地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
在支持“海上福建”建設和文旅經濟發展方面,福建分行同樣不遺余力。十年來,共授信海洋經濟貸款342億元、投放163億元,助力“海上福建”乘風破浪;授信文旅經濟貸款390億元、投放209億元,助力打響“全福游、有全福”全域旅游品牌。
▲福州市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C區項目
共謀“百姓富”寫好民生答卷
壽寧縣下黨鄉位于閩東大山深處,當地曾流傳一句俗語:“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多年以前,這里曾是福建省唯一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鎮”。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經“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
如何用好下黨鄉特有的紅色資源和旅游資源是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2017年2月,福建分行為下黨鄉量身定制了“旅游+扶貧”項目融資方案,向紅色旅游景區一期項目審批投放扶貧貸款1.9億元,支持下黨實施村莊靚化美化工程,通過修建道路、整治河道、修繕古村、開設游客中心、建設主題園區等,將修竹溪流域沿線村莊“串點成面”,打造了下屏峰、碑坑山等紅色旅游目的地,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如今的下黨,青山疊翠、古橋流水,景色如詩如畫。2021年,當地接待游客4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過52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建鄉時的不到200元增長至20055元。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分行累放精準扶貧貸款250.41億元,帶動8.6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把“共奔小康”的幸福送到了百姓心間。
▲寧德市壽寧縣下黨紅色旅游景區項目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福建分行的奮斗目標。在全力服務脫貧攻堅的同時,福建分行牢牢聚焦交通、醫療、教育、水利、文化、住房等民生重點領域,十年間共向800余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投放貸款2439億元,有力推動信貸資源向農村地區、經濟薄弱地區傾斜,助力城鄉補短板、促公平、提品質。在閩西龍巖,永定龍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內,萬頃碧波倒映天空,一條公路橫跨兩岸,農發行支持建設的龍湖大橋項目通車后,仙師、洪山鎮的百姓到永定城區的車程由2小時縮短至20分鐘;在閩中和閩西北結合部的三明,農發行支持建設的沙縣第一中學分校迎來了873名七年級新生,莘莘學子懷著金色之夢,在秋意萌動的九月走進了嶄新校區;在閩北南平,農發行支持建設的武夷山道路工程和景觀工程串聯沿線景區和周邊村鎮,打造了一條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助力農村民生改善的“茶旅走廊”。
解碼“生態美”打造“福建樣板”
從生態省戰略到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資源始終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分行堅持以“兩山理念”為指引,持續推進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為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清新福建”貢獻農業政策性金融的智慧和力量。
“千古木蘭溪、百里江山圖、十里風光帶”,穿城而過的莆田木蘭溪,碧水安瀾、白鷺翩飛,串聯起城市與鄉村,煥發出絢麗光彩。看到木蘭溪如今的景色,有誰能想到,這條莆田的“家鄉河”曾經水患肆虐,危及下游南北平原大片地區,百姓談“溪”色變。從2013年起,福建分行主動參與木蘭溪流域整治,累計向22個項目授信163.5億元、完成投放71億元,助推“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治理”系統整治,讓昔日水患之河蛻變為造福人民的生態之河、發展之河。十年來,像這樣“舊貌換新顏”的金融故事在福建各地上演,從閩江防洪工程到泉州晉江下游生態整治工程,從龍巖市萬安溪引水工程到寧德霞浦三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福建分行累計向80余個水利項目投放貸款260億元,在治水興水中繪就了新時代人水和諧的斑斕畫卷。
▲莆田市木蘭溪防洪工程項目
福建是海洋大省,支持海洋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也是福建分行的支農重心之一。漳州東山縣是全省第二大海島縣,海洋經濟在縣域經濟中比重較大。2017年6月,福建分行向東山縣海灣生態整治一期項目投放生態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中長期貸款1億元,支持東山縣整治無序養殖場、修復海灣生態。如今,漫步于漳州東山縣海灣公園,天藍水碧海灣美、沙白林綠島礁奇,昔日沙灘養殖亂象早已不見。徐徐海風下,木麻黃的墨綠與海的湛藍裹挾著海濱步道,蜿蜒數十公里,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此“打卡”。據當地旅游部門統計,2022年端午小長假,東山縣接待游客18.2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28億元。十年來,福建分行圍繞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共向89個項目投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貸款190億元,為建設美麗中國的“福建樣板”注入了政策性金融動能。
挽住云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農發行福建分行將繼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建發展擘畫的藍圖,堅定信心決心、踐行初心使命,以敢拼會贏、滴水穿石的奮斗韌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面貌,在山海間奏起鄉村振興的新交響,書寫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福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