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位于東海之濱,如詩的人文底蘊,如畫的山水風光,蓬勃的經濟發展,彰顯了“詩畫江南”的獨特魅力。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浙江省分行深深扎根于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用一腔支農報國的真心,換來了一幅幅和美絢麗的圖景。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分行累放各項貸款5807億元,貸款余額從2012年初的不到500億元到如今突破2800億元,增長4.7倍。
打造“南潯樣本” 推進共同富裕
南潯,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古鎮,如今,這里正處于共同富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建設的最前沿。2021年5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僅一個月后,浙江分行就和南潯區政府簽訂了全省首個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合作協議,圍繞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城鄉融合均衡發展開展緊密合作,建立高層互訪、專班運行、定期例會、互派人才四大機制,率先打造共同富裕縣域樣板。
短短一年多時間里,農發行支持南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達到29個、金額216億元,累放貸款77億元,貸款余額突破百億元,成為支持南潯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力度最大的銀行。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讓南潯的城鄉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新增及提升耕地5.2萬畝,改善農村住房條件2.4萬戶,城鄉道路提升366公里,河道生態治理100萬平方米。
“自簽訂銀政合作協議以來,南潯的區位優勢、人文底蘊與農發行的業務拓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城鄉融合、共富共美的新路子,雙方攜手的共贏之路,正越走越遠、越走越穩。”南潯區委負責人表示。
總行指導并支持浙江分行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行”以來,分行上下聞令而動、令出行隨,一年多來,共與38家地方政府及在浙央企國企簽訂了支持共富協議,涉及項目總投資達2萬億元,投放貸款超1500億元,共同富裕項目評估量、審批量分別突破4100億元和2400億元,以實際行動助力“浙”里安居、“浙”里樂業、“浙”里美麗,讓更多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南潯區“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核心區修復工程項目
聚焦土地整治 保障糧食豐收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浙江,如何守護糧食安全?浙江分行有自己的答案——支持土地綜合整治和集約化利用。
2017年,嘉興市政府出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行動方案,規劃通過創新土地制度供給和要素保障,優化農業生產生活。浙江分行敏銳捕捉到這一機遇,主動加強銀政合作,加快模式創新,圍繞農地做足文章,推動與嘉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明確農發行農地信貸主辦行地位,創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信貸模式。在農發行資金的支持下,“農地保糧源”“農地換空間”的經典案例在浙北平原不斷涌現。
位于秀洲區新塍鎮的火炬村是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規劃區域之一。通過土地整治,該村完成復墾建設用地、墾造耕地、旱改水、高標準農田建設2.2萬余畝,實現了全村耕地規模化利用,糧食產量得到很大提升。村黨總支書記自豪地介紹道:“現在全村567戶,戶均擁有安置房3套,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2.56萬元增加到去年的5.33萬元。村里一年一個樣,村民的日子更甜了。”
浙江分行支持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模式引起了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入選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案例”,分行成為連續3年受邀參加全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現場會的唯一金融機構。自2018年農地業務開辦以來,分行累放農地類貸款383億元,農地類貸款余額323億元,農地信貸主辦銀行的地位更加穩固。
▲秀水火炬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
踐行綠色金融 裝點千里江山
浙江是“兩山理念”的發源地,綠色始終是浙江發展的底色。溫州生態園三垟濕地位于溫州都市核心區,是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城市濕地,也是溫州市重要的生態屏障。以前,三垟濕地河網水體曾一度受到污染,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為改善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地方政府啟動了三垟濕地環境治理及開發建設項目。
“三垟濕地致力于打造成集生態保育、科普教育和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這一規劃理念與農發行綠色金融理念高度契合。農發行省市兩級行聯動,為企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成功獲批貸款9億元,并發放首筆貸款1.5億元。”浙江省溫州市分行負責人說。隨著政策性金融“清流”的注入,三垟濕地的水質逐漸恢復了往日的清澈,“落日泛舟循桔浦,輕霞入路是桃源”的勝景一步步重現。
綠色信貸業務開辦以來,浙江分行共支持綠色項目315個,綠色貸款余額886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32%。綠色信貸“點綠成金”,從鎮海廢礦復綠到樂清國土綠化工程,從嘉善美麗鄉村提升工程到蕭山首座花園污水處理,“浙”里城鄉,處處芳菲皆是景。
▲三垟濕地環境治理及開發建設項目
創造“龍游經驗” 支持扶貧增收
“山區26縣”是浙江經濟發展的“短板”所在,是解決“三大差距”的關鍵。作為26縣之一的龍游,由于農田碎片化和居住分散化,長年經受農民增收難、鄉村建設難、政府管理難的“三大困擾”。浙江分行主動出擊,積極貢獻政策性金融智慧和力量,將下山脫貧與宅基地復墾捆綁實施,在全國首創“搭建公司化融資平臺,實行市場化下山脫貧”模式,助力龍游走出了一條“小縣大城、農民集聚”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為全國提供了易地搬遷的“龍游經驗”。
走進龍游縣首個下山脫貧安置點——晨東小區,街市繁華、交通便利、配套齊全。小區緊鄰來料加工中心,50歲的朱阿姨在這里已經工作5年了。朱阿姨是第一批入住晨東小區的居民,剛從山上搬下來時,她心里直打鼓,不知能不能適應“城里”的生活。但眼下,她對新生活十分滿意:“小區不僅改善了居住條件,還解決了就業問題,我們在家邊上就能賺錢,還不耽誤照顧孫子孫女。”
十年來,浙江分行共支持龍游建成四個安置小區,新增住宅面積64萬平方米,安置農戶4163戶,幫助8000余名困難群眾實現下山脫貧搬遷,并通過在小區周圍規劃來料加工廠、農民創業園等,幫助農民進城入鎮、轉產轉業,累計新增就業5000余人。目前,下山閑置勞動力已全部就業,戶均年收入增加至10.7萬元,較下山前增加8萬元,達到全縣平均水平。安置群眾通過易地搬遷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
脫貧攻堅期間,浙江分行針對無國定貧困縣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特殊省情,積極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幫扶,累計投放扶貧及幫扶貸款83.6億元,幫助招商引資14億元,投入和引進無償幫扶資金超過1600萬元。
2022年以來,面對新的歷史使命,分行聚優勢資源、舉全行之力,服務穩住經濟大盤,投放各類貸款破千億元,貸款凈增超600億元,貸款增速居全省銀行業首位;投放首批農發基礎設施基金75億元,拉動項目總投資超800億元,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相關部門充分肯定。
▲龍游縣下山脫貧易地搬遷一期項目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精彩蝶變。闊步前行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新征程上,浙江分行將一如既往地聚焦主責主業,奮力創新創造,以政策性金融的責任和擔當,描繪出令人向往的共同富裕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