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農發行電子合同與法律審查系統(以下簡稱電子合同系統)在北京、遼寧、山東、湖北、廣東、重慶6家分行成功試點上線運行,標志著農發行合同管理正式邁入數字化的全新時代。
電子合同系統是農發行新一代信貸管理系統“1+6”架構中的6個重點配套系統之一。研發電子合同系統,是農發行推動中央巡視整改成果常態化運用的具體體現,是全行實施內控合規管理體系改革的關鍵內容,也是推進全行法律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工程。為統籌做好電子合同系統研發上線工作,總行黨委專門部署、科學決策,法律事務部周密組織、牽頭推動,信貸管理部和信息科技部鼎力支持,項目研發人員搶抓有利時機、克服重重困難,歷時近一年完成系統研發。同時,法律事務部根據電子合同系統運行需要,先后配套制定操作規程、編寫操作手冊,梳理修訂全行現行使用的各類合同文本263個,完成針對試點行員工的系統功能精準培訓輔導,保障了電子合同系統順利投產。
電子合同系統按照標準化、流程化、規范化研發思路,對農發行合同簽約管理流程進行再造,創新實現了一系列合同管理功能。建成合同文本庫,對全行合同文本進行統一歸口管理;與新一代信貸管理系統關聯對接,實現信貸合同關鍵數據自動錄入;整合線上、線下多渠道合同辦理方式,搭建合同簽約唯一平臺;將合同選用填寫、審查審批、用印歸檔等環節予以流程化,形成合同辦理流程全鏈條式管理;兼顧合同用印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設置電子化的信貸業務專用章;改革合同文本傳統發布形式,構建新的合同文本發布門戶;研發簽約檔案在線歸檔功能,解決合同統一歸檔難題;推出16張各維度的合同統計報表,實現合同簽約數據信息可歸類、可量化。新的電子合同系統兼具業務生產功能和綜合辦公功能,推動農發行合同管理進入高質量發展“拐點”,達到全國銀行同業先進水平。
電子合同系統的投產上線,將在為基層減負、強化合同剛性控制、提高簽約效率,特別是防范合同法律風險、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是減輕基層合同選用負擔。實現合同文本“一口出”管理,增強基層行查找、選用合同的便利性;合同主體、金額、期限、利率等關鍵信息實現自動填寫,合同金額大小寫實現自動轉換,減輕合同填寫審核工作量;提供合同簽約全流程“一站式”辦理,合同辦理無需再進行多系統切換操作。二是強化合同管理剛性控制。合同簽約全鏈條式管理,前移法律風險防范關口,嚴防人為增減環節、規避法審、越權簽約等違規行為;固化合同條款、實行數據推送等,減少人工操作空間和干預程度,切實防范合同內容篡改、套打抽頁、錯填漏填等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系統控制合同用印流程,有效防控“人情章”“關系章”等傳統印章使用風險。三是提升合同簽約管理質效。新系統使有針對性地修訂、發布合同文本成為現實,及時滿足業務創新發展、新法新規變化和監管政策調整時制定、修訂合同文本需求;簽約歸檔的電子化解決了以往紙質合同歸檔耗時耗力、查找困難、容易遺失等問題,保障合同檔案檢索快捷、安全高效;設置各類合同數據信息統計報表,推動合同管理數據標準化治理和智能化應用,為強化合同控制提供必要的系統數據支撐。
下一步,法律事務部將與信貸管理部、信息科技部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總結提煉試點中出現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處置運行中出現的應用問題,對系統進行優化完善,力爭電子合同系統盡快推向全行所有機構、適用于各類合同文本。同時,持續推動電子合同系統動態優化和迭代升級,不斷改善系統用戶操作體驗,進一步提升合同管理規范化、精準化、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