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金融科技活動周系列宣傳之一
5月22日,2021年全國科技活動周開幕。應人民銀行號召,農發行組織開展“金融科技活動周”系列宣傳活動,通過一系列線上和線下活動,宣傳黨領導下的金融事業改革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本期稿件將帶您了解金融科技在黨領導下的百年發展史。
中國的金融科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100年來幾代人篳路藍縷艱苦奮斗,從最初的一窮二白,建國初的全國手工聯行,到后來的全國電子聯行,新世紀建起現代支付系統的基本框架,再到黨的十八大以后建立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科技在金融發展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成為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引擎,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這一切的成就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對金融科技的改革和發展的英明決策。黨帶領著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金融科技創新之路。
抗戰時期,國民黨在經濟上壓制共產黨,對陜甘寧邊區實行經濟封鎖﹐邊區金融一直處于受國民黨打壓狀態。為了在經濟和金融上爭取獨立自主和擴大發展,毛澤東同志指示董必武同志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一批人民幣,為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為即將建立的新中國的經濟穩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新中國建立后,為了計劃經濟的穩定,黨中央決定建立支付清算體系。1957年成立的人民銀行核算工廠,業務即是全國手工聯行對帳,保證商業銀行面向客戶的支付服務和中央銀行面向商業銀行的資金清算。黨中央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發揮出革命精神,借鑒前蘇聯經驗建立了第一代支付清算系統,為穩定我國建國初期的經濟穩定打下了良好基礎。
進入改革開放時期,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過去以計劃為主的支付清算制度已不能適應需要,以鄧小平為領導的黨中央果斷發起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市場開放要求,開始了支付清算的創新發展。1988年8月,經中央領導及有關部委批準,中國金融電腦公司決定成立。中國金融電腦公司主要從事人民銀行電子化項目的規劃、建設、管理、協調工作,也就是后來的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公司成立后,全國人民銀行系統電子化建設從無到有,迅速發展壯大,承擔了中國人民銀行及金融系統重大信息化建設項目任務,為后來金融科技引流全球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浪潮席卷而來。在這一浪潮中,伴隨著通訊,計算機和信息網絡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化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競爭力、現代化程度和經濟成長力的重要標志。面對這一緊迫形勢,特別是面對發達國家迅速占領信息化這一制高點的現實挑戰,黨中央高度重視信息化和現代金融體系建設,把信息化作為當前社會和經濟的重要標志,提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的戰略任務。江澤民同志在央行清算總中心實地考察調研時發表講話指出,要把金融支付發展政策擺到國家經濟政策和宏觀調控的重要位置。隨后,電子工業部提出在全國組織實施涉及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金橋、金卡和金關工程,即“三金工程”。90年代初期,共產黨員萬建華同志帶領招商銀行提出“科技興行”戰略,并率先推出集本外幣、定期活期、多儲種、多幣種、多功能服務于一身的“一卡通”。1999年,招商銀行啟動國內第一個網上銀行體系“一網通”,后又推出“手機銀行”服務,使用戶可以在手機界面直接完成各種金融理財業務。隨后,萬建華同志著手發展中國銀聯。中國銀聯對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各商業銀行通過中國銀聯的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實現了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使銀行卡得以跨銀行、跨地區和跨境使用,開啟了我國銀行卡產業聯合發展的新篇章。
進入21世紀,IT技術飛速發展,整個世界進入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胡錦濤同志領導的黨中央集體帶領中國金融科技加快腳步邁入信息化時代。我國的支付清算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手工操作、手工聯行到電子支付、電子聯行,逐步建成現代化支付系統,特別是核心支付系統建設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05年,建成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實現了跨行支付交易的即時轉賬清算,成為連接社會經濟活動及資金運行的“大動脈”。2006年,小額批量支付系統上線運行,為小金額、大批量跨行支付清算交易提供了低成本的公共支付平臺。共產黨員陳元同志,十幾年如一日,奮斗在建設現代化支付系統與現代化金融體系的征途上,前后主導完成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境內外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系統,為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奠定了基礎,實現了我國現代化支付系統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飛躍。支付系統建成后,對經濟的作用日益顯現,在途資金迅速減少,支付資金即時到賬、即時可用,極大提高了貨幣傳導機制運行效率和資金運轉速度。這成為我國支付體系改革和發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網絡強國思想和數字中國戰略理念。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數字經濟戰略部署,推動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提升金融科技服務水平,中國共產黨員勇于實踐,善于創新,不斷深化對經濟金融發展規律的認識,對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作出科學而深刻的論斷。金融科技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下,金融科技向智能化、精細化、多元化、場景化邁進,在支付結算、信貸融資、財富管理、基礎設施等各個領域全面開花。2013年,國務院出臺《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拓寬電子商務發展空間,大力發展移動支付等跨行業業務,完善互聯網支付體系。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移動支付迅速呈現多點爆發的局面。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2017年5月,人民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旨在切實做好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戰略規劃與政策指引,引導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正確使用,順應金融科技發展需要,積極推進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并取得重要進展。
未來全球金融增長點在金融科技,競爭點也在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已經滲透到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成為驅動金融生態演化的基本力量和構建金融行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誰主導了科技,主導了生態,誰就主導了金融的未來。”目前,中國在移動支付、大數據征信、保險科技、投資科技等領域領先全球,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和用戶規模在國際上都居于首位。我國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擁有良好的歷史經驗與實踐基礎,我們要繼往開來、再接再厲,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推動金融科技行穩致遠作出更大貢獻。(總行信息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