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記憶、重現歷史,傳承家風、昭示情懷。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前夕,農發行總行黨委組織部在總行機關舉辦“述說老物件故事、傳承農發行家風”專題展覽。展出的40件老物件故事,是在全行離退休干部報送的462件作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它們記錄了農發行不同歷史時期的工作場景和重要事件,再現了老一輩農發行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感人事跡和光輝形象。難得一見的老物件、生動精彩的好故事,讓前來參觀的總行機關干部真切感受到歷代農發行人 “支農報國、立行為民”家國情懷,真切感受到農發行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艱苦奮斗歷程中凝練出的好作風、好家風。
老物件寫滿對黨忠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立行之初,農發行黨委就將黨中央賦予的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支持“三農”發展的重要職能作為神圣使命,堅定不移地貫徹好落實好。總行原行長朱元樑同志在《農業發展與金融》創刊號中回憶說:“1994年11月18日,我在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甲23號楓苑飯店新聞發布會上宣讀了國務院關于成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決定,介紹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主要任務是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籌集農業政策性信貸資金,承擔國家規定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代理財政性支農資金的撥付,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農發行的成立,在保障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甘肅省合水支行退休干部在老物件故事《糧食收購統一憑證》中說到:合水縣店子鄉一村民拿著糧食局開出的“糧食收購統一憑證”,到農發行領取售糧款時高興地說:“這邊交糧,那邊拿錢,隨到隨賣,賣多少給多少錢,不打一張‘白條’。”農發行政策性銀行的獨特作用受到了政府、糧食部門和售糧群眾的好評。農發行不僅在成立之初無條件執行國務院對農發行的定位,同時也將黨建工作放在發展的突出位置。廣西區老干部在《一本筆記 一段奮斗史》中回憶:柳州分行1997年1月30日成立,柳州分行機關黨支部1997年5月6日成立,在一間小辦公室里,主要負責同志宣讀了機關黨支部成立的文件,從此黨的組織扎根于柳州分行機關。在這里,支部組織黨員學習了黨的十五大會議精神、上了第一次黨課、開展了第一次黨員民主評議。
老物件洋溢擔當作為。擔當作為,方能突破逆境,化危為機。1998年,是農發行發展史上比較艱難的一年,貴州省分行原行長陸輝君在他的《一封珍貴的‘批示’》中說:1998年國務院決定劃走農發行開發性貸款,貴州農發行業務迅速萎縮,很多員工擔心農發行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時間管理問題叢生。面對困境,貴州省分行深入調研,大膽推行“三項考核”做法,通過責任到崗、考核到人、拉開薪酬檔次、建立內部激勵機制,迅速穩定了軍心、凝聚了隊伍、提升了業績。時任總行領導班子充分肯定貴州省分行做法,多位領導專門對“三項考核”文件進行批示,指示總行機關研究制訂全系統和總行機關的考核辦法,保證全行在不利形勢下穩定運行。河南省獲嘉縣支行退休干部在《糧棉油資金封閉運行小冊子》中回憶:為保證糧棉油收購資金的封閉運行,1998年8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新鄉市分行向9個基層縣級支行印發了“糧棉油收購資金封閉運行政策學習要點”小冊子。規范了糧棉油收購、庫存、銷售、資金回籠、貸款收回以及賬戶、臺賬和報表一條龍操作,貸款業務從1996年的1.9億元上升到1998年的4.7億元,完全實現了全縣糧棉油收購資金的封閉運行,連續多年完成或超額完成市分行分配的各項目標任務。
老物件浸透奮斗汗水。農發行26年的發展歷史,是一部艱辛奮斗的歷史。一件件老物件,無不彰顯老一輩農發行人銳意進取的干勁,無不浸透老一輩農發行人開拓奮斗的汗水。在總行原副行長孟獻斌同志《一張“出入證”的回憶》的故事中,老行長難忘建行之初那種“人心齊、泰山移、風氣正、干勁足的精神面貌和團結一心干事業、上下一盤棋謀發展的‘一股繩’精神。”新疆區布爾津縣支行退休干部在《查庫測量尺》中,生動描述了信貸員無論夏日炎炎還是寒風瑟瑟,手持測量尺進倉入庫,拉尺量倉的身影。安徽省五河縣支行退休干部《“飛躍”牌文書檔案專用縫紉機》深情回顧了檔案工作者在縫紉機上認真細致工作的場景。福建省晉江市支行退休干部在《“老伙計”—原糧抽樣器》中回憶那段在糧庫中爬高走低、原糧取樣的日子,滿懷感慨:“做好糧食儲備工作,不是把錢放出去就了事,還要確保錢能用到實處,糧食質實儲足,這樣才能無愧于心,無愧于民,無愧于國家。”
面對蘊含農發行深厚歷史的老物件,黨委組織部部長邵建紅站在展板前深有感觸地說,老物件寫滿忠誠、體現擔當、浸透汗水,蘊含了農發行人深厚的家國情懷,是農發行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歷代農發行人積淀的好作風、好家風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為農發行駛向更加光明燦爛明天提供強勁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