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新國家糧食安全觀為指導,堅定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立足世情國情糧情的深刻變化,作出了“藏糧于地”的重大決策。自1994年成立以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始終把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要位置,認真執行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特別是2014年以來,持續深入落實“藏糧于地”戰略,十年間累放農地類貸款超過1.1萬億元,支持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面積達到9100萬畝,充分發揮了農業政策性銀行在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緊跟政策部署,構建服務“藏糧于地”戰略新格局
因糧而生、伴糧成長、隨糧壯大,農發行始終堅守“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初心使命,緊緊抓住耕地這一關鍵“要素”,設產品、明定位、建制度,經歷了試點先行、全面推開、深入發展等不同階段,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服務格局。
積極適應政策形勢,發展定位更加清晰。緊跟國家政策部署、部委行動,總行層面先后提出“緊緊圍繞土地做文章”、全力打造“農地銀行”特色品牌、把農發行打造成服務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辦行的發展戰略,推動以農地業務樹品牌、促轉型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形成了全行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業務氛圍,真正將服務“藏糧于地”戰略擺在突出位置、落在實際行動中。
積極對接融資需求,產品設計更加有效。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支持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農發行于2014年初啟動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試點工作,并于2015年4月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隨著國家“藏糧于地”戰略不斷推進,農地業務領域逐漸覆蓋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鹽堿地綜合利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重點領域,業務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貸款規模不斷增長,成為全行貸款增速最快的業務領域之一。自開辦以來,農地業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貸款余額已突破9300億元。
積極優化信貸政策,制度體系更加完備。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先后印發打造“農地銀行”特色品牌、推動農地業務高質量發展、黑土地保護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服務“藏糧于地”戰略等專項意見,2023年出臺了“農地銀行”品牌發展規劃綱要,形成了“一個規劃引領、若干意見配套”的政策體系,在貸款條件、貸款期限、貸款方式、貸款授權、貸款利率等方面明確差異化政策,切實將信貸資金匹配到服務“藏糧于地”戰略關鍵領域、重點環節,深入踐行政策性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聚焦重點領域,展現服務“藏糧于地”戰略新作為
自開辦農地業務以來,農發行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專業優勢和產品優勢,持續深耕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鹽堿地綜合利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重點領域,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和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全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糧田”變“良田”。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農發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決策部署,始終將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第一要務,作為服務“藏糧于地”戰略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和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統籌兼顧高效節水灌溉等配套農田水利建設,累計投放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超過3200億元,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6700萬畝,糧食畝均增產10%—20%,支持建設畝數和貸款金額居全國金融系統首位,切實推動構建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灌溉、澇能排”的農田生產新格局。
深入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切實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地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作為世界上現存三大黑土區之一,東北四省區區域優勢明顯、戰略意義重大,是服務“藏糧于地”戰略、支持黑土地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農發行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黑土地保護的總體思路與核心舉措,深入調研了解黑土地保護的迫切需要,全力支持東北四省區土壤侵蝕防治、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肥沃耕作層培育等黑土地保護工程,累計投放黑土地保護貸款超過270億元,支持黑土地保護面積達到1100萬畝,傾情呵護耕地中的“大熊貓”,助力在東北黑土地上筑起“大國糧倉”。
強化鹽堿地綜合治理改造,打造糧食增產的“潛在糧倉”。我國鹽堿地面積約15億畝,占全國耕地總面積近十分之一,喚醒這一“沉睡”的耕地后備資源,對實現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農發行緊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大力支持分區分類開展鹽堿耕地地力提升、梯次推進鹽堿地改造、耕地鹽堿化防治,累計投放鹽堿地綜合利用貸款超過百億元,助力河北、山東、陜西、吉林等地鹽堿荒地變良田,在鹽堿地上“貸”出“新糧倉”“果蔬倉”。
穩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不斷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作為“千萬工程”迭代升級的重要平臺和抓手,土地整治對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農發行深入貫徹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在湖北、廣東、浙江等地支持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通過盤活利用“三農”資金、資本、資產,統籌解決農村耕地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土地資源利用低效化、生態系統質量退化等問題,項目實施后有效降低了耕地種糧成本,顯著改善了當地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強化創新驅動,探索服務“藏糧于地”戰略新路徑
創新是發展根本、動力源泉、突破關鍵。在探索服務“藏糧于地”戰略有效路徑的十年間,農發行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持續深化調研,推動成果轉化,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經驗,加深了規律性認識,拓展了創新性思維。
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路徑研究。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是農發行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來,農發行圍繞服務“藏糧于地”戰略,開展了大范圍調研活動,與各級黨政機關、承貸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以及信貸業務一線員工廣泛座談交流,聚焦資金怎么籌、農田怎么建、產業怎么搞、價值怎么挖、風險怎么控等關鍵問題,凝聚多方共識、發揮多方合力,共謀發展之路。其中,2023年,總行行領導領題開展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融資模式創新課題研究,報告獲中央領導點名肯定。
推動實踐探索,強化模式創新。始終聚焦解決“種什么地”“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和新型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等堵點難點,因地制宜開展投融資模式創新,探索形成了“農地+供應鏈”“農地+產業導入”“農地+綜合整治”“農地+線上業務”等模式,落地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性項目,得到了中央領導、國家部委和地方黨政的充分肯定,榮獲多個創新成果獎項。其中,良種產業貸“1+M+N”模式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3年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與十大經典案例。
推進部行合作,深化協同路徑。近年來,農發行積極推動與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委的溝通協作,通過聯合下發指導文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共管融資項目庫、開展課題研究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了部行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為政策性金融服務“藏糧于地”戰略提供了更多制度保障和前瞻指引。特別是進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以對接服務自然資源部下發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為抓手,依托地區資源稟賦,積極探索有益實踐,助推項目融資落地,支持的浙江寧波、江西馬荃鎮等5個項目成功入選自然資源部發布的首批15個典型案例。
歷久彌堅,初心如磐;砥礪前行,華章再續?;厥兹d風雨征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成績斐然,令人矚目。新時代新征程,新機遇新挑戰,農發行必將堅守“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崇高使命,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藏糧于地”戰略的各項決策部署,持續為構筑“大國糧倉”注入金融活水、貢獻智慧力量,助力端牢端穩“中國飯碗”,不斷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