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砥礪奮進,三十載春華秋實。從1995年到2024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北省分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決策部署和支農強農惠農政策,牢記農業政策性銀行初心使命,全力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從渤海之濱到巍巍太行,從糧安天下到農民小康,從脫貧攻堅到鞏固銜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持續注入“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燕趙大地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櫛風沐雨三十載 砥礪奮進正當時
穿越歷史煙云,回首三秩芳華。河北分行在認真履行職責過程中,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經營效益穩步提高,營銷服務不斷深化,創新能力大幅躍升,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經營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從組建初期82人的籌備團隊,到成為擁有153個分支機構、2600余名員工的高素質專業化金融“鐵軍”;從專司糧棉油收購資金封閉運行管理,到服務農業農村全覆蓋大發展;從接收劃轉農業政策性貸款114.6億元,到資產規模近三千億元。發展歷程中,河北分行一步一個腳印,扎根燕趙、砥礪奮進,不斷邁上更高質量、更加穩健、更具持續的強行之路。
支農履職成效更加亮眼。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分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11次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穩定經濟大盤等方針政策,全力服務國家戰略和“三農”發展。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累放貸款3614億元,占建行近30年全部累放額的三分之一,貸款累放額、貸款余額等各項指標走在全省政策性銀行前列,先后獲得省“金融扶貧優秀單位”、“金融助力脫貧工作先進單位”、省脫貧攻堅成員單位考核“好”等次等多項榮譽。
創新發展力量更加強勁。新核心業務系統、信貸管理系統、運營大集中系統順利上線,網銀、手機銀行全轄推廣,相繼落地一批符合國家戰略導向、黨政關注、群眾關切的重點項目。先后形成糧油“保值貸”、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項目貸款等10個“農發行全系統首筆”,實現“平急兩用”物流大倉、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貸款、臨港糧食流通體系建設貸款等30項業務“零的突破”,服務鄉村振興“整縣推進”阜平模式入選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產供銷一體糧食資金供應鏈模式獲評總行“優秀創新成果獎”,創新活力不斷迸發。
▲阜平駱駝灣文旅村落項目
履職盡責擔使命 支農為國顯擔當
河北分行堅守主責主業,聚焦“六大領域”和“四個銀行”特色品牌,持續加大信貸支農力度,建行以來,累放貸款10530億元,政策性業務占比保持在90%以上,在農村金融體系中主體和骨干作用日益鞏固。
筑牢“壓艙石”,服務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統籌抓好政策性收儲與市場化收購,截至2024年9月末,累放糧棉油類貸款近4270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食超5900億斤,年平均支持糧食收購量占社會收購量50%以上,“糧食銀行”品牌持續鞏固。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2016年以來,累放貸款707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鹽堿地綜合利用、種業全產業鏈發展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開發利用鹽堿地26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61萬畝,持續打造“農地銀行”品牌。圍繞糧食全產業鏈發展,支持玉鋒、五得利等行業頭部企業入市收購、擴產升級、延伸鏈條,綜合利用糧食信用保證基金,著力推廣“競拍貸”“定購貸”“保值貸”“小微智貸—融擔貸”等供應鏈產品,建行以來,累放貸款1840億元,支持市場化收購,切實延伸糧食供應鏈條。立足河北“港口大省”“能源大省”優勢,從能源專項儲備、儲備設施和物流設施三方面支持能源資源收儲和供應保障基地等項目建設,2022年12月以來,累計審批能源儲備類貸款152億元、投放71億元,審批額、投放額均居全系統首位。
答好“民生卷”,服務鄉村全面振興。脫貧攻堅期間,累放扶貧貸款784億元,服務帶動貧困人口168萬人次,扶貧貸款余額和投放額連續3年居全省銀行業機構首位,農發行扶貧金融事業部河北分部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十四五”期間,繼續發揮先鋒主力模范作用,累放幫扶貸款815億元,帶動及服務140萬余名脫貧人口增收致富,累計向45個國定脫貧縣投放貸款580億元,實現62個脫貧縣貸款投放全覆蓋,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動力。
共建“鄉村美”,服務農業農村建設。聚焦農村交通、保障性住房等重點領域,截至2024年9月末,累放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4187億元。其中,累放水利建設貸款355億元,支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滹沱河治理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擦亮“水利銀行”品牌。以河北實施“五大千億級工程”為契機,2016年以來,累放農業現代化貸款1110億元,支持一批農貿市場、農業園區和新型產業項目建設,助力君樂寶、大北農、牧原等龍頭企業及涉農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疫情防控期間,認真落實“六穩六保”要求,牽頭落實支持復工復產工作,累放貸款235億元。
▲雄安新區千年秀林項目
畫好“同心圓”,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主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定位,2024年9月末,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貸款余額超過1600億元。重點支持張家口首都“兩區”建設、承克高速等,實現交通一體化、產業升級轉移。聚焦雄安新區發展規劃,累放貸款191億元,通過投貸聯動等方式支持雄安千年秀林、南水北調中線雄安調蓄庫、東西軸線路網工程項目等重點項目。大力支持“三大工程”建設,繼2024年1月30日發放全國金融機構首筆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后,又接連向6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發放專項借款19.2億元;發放“平急兩用”貸款1.3億元,助力冷鏈物流產業發展。
聚焦“生態優”,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24年9月末綠色貸款余額1148億元,持續深耕“綠色銀行”品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2021年以來累放貸款87億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105個。依托冀北、太行山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支持光伏、風光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2024年9月末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29億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累放貸款66億元,先后支持國儲林、白洋淀生態修復、峰峰礦山治理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助力打造京津冀“綠色屏障”。
丹心向黨鑄根魂 勠力同心促發展
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的出發地。河北分行堅持賡續紅色血脈,深入落實黨建領航工程部署要求,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講政治,黨性意識不斷增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總行黨委決策部署,規范執行黨委會“第一議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印發黨建工作要點和《關于推進高質量黨建和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創新開辦“燕趙講堂”,舉辦中高級管理人員、基層黨支部書記、黨務專員培訓班,認真組織開展學習研討、黨日活動、紅色教育、專題培訓等教育活動,激發黨員黨性意識、鍛造堅定政治信仰。
強組織,基層黨建穩步推進。建立健全支部考核、黨員積分制度,編印《黨建工作指導意見》《基層黨務工作手冊》,完善黨委成員黨建聯系行制度,建設“黨員活動室”,與紅色資源單位結對共建,大力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深入開展“五型”黨組織創建,舉辦“當好支部書記我來講”系列活動,創新開展“六學六講六爭先”活動,組織“解放思想再出發、統一思想見行動”大討論,引導廣大干部員工破除思想禁錮、凝聚發展共識。
正風紀,行風行貌持續向好。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工作作風,持續開展糾治“四風”和作風紀律整治,推動行風行貌持續向好轉變。堅持發揮巡察“利劍”作用,在系統內率先探索建立實施巡察制度,制定相關辦法和規劃,進一步深化政治巡察,2018年起組織對所有二級分行、縣級支行開展常規巡察,2023年實現落后基層黨支部專項巡察全覆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抓隊伍,干事活力不斷增強。深入落實總行人才強行工程,組織青年員工跨層級、區縣、條線交流學習。堅持以崗選人、以事擇人,在二級分行設置專職團委書記,舉辦青年骨干培訓班,多渠道加強年輕干部培養,2024年9月末,科級管理崗位干部平均年齡較2021年末下降1.3歲,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85%,較1995年增長1.9倍。制定思想政治工作六大機制,開展“兩優一先”等評選表彰,不斷激發隊伍活力,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
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河北分行將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實干擔當、砥礪奮進,以昂揚向上姿態走好新時代趕考路,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農業政策性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