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分行始終堅守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政治自覺,全力服務黑龍江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助力“中國飯碗”裝上更多“龍江糧”。自建行以來,累放糧食收購貸款1.3萬億元,支持收購糧食9300億斤。截至6月末,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各類貸款余額4890億元,是建行之初貸款總額的18倍,糧油貸款規模穩定在4000億元左右,始終保持全省金融機構和全系統“雙第一”水平。
保障政策性收儲,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嚴格按照中央儲備、輪換和調控計劃,以及省市地方儲備計劃,及時足額保障資金供應,牢牢守住政策性收儲“主陣地”。建行以來,累計投放中央及地方儲備貸款額度和收購數量均達“千億級”,充分保障地方政府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有效落實。特別是2022、2023年,為解決全省大豆擴種后農民售糧問題,兩年累計投放大豆貸款168.4億元,成為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不可或缺的政策性金融力量。
做好托市收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作為托市收購資金供應主辦行,全力發揮政策參與行職能作用,根據玉米大豆市場收購形勢,通過與有關職能部門溝通、向省政府專題匯報等方式,及時穩妥啟動臨儲收購。最低收購價政策啟動后,該行開辟綠色辦貸通道,貸款隨報隨審隨批,及時足額供應收購資金。目前,累放稻谷最低收購價、臨儲玉米和大豆托市收購貸款8800億元,支持收購糧食近7300億斤,其中2013——2015三個糧食年度,每年投放貸款均超1000億元,支持收購量占全省社會收購量的80%以上,切實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底線。
支持市場化收購,促進糧食市場有序流通。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積極推動業務轉型發展,支持糧食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糧油市場化業務實現“三個轉變”。從地方糧庫“獨角戲”到央省企多元市場主體“大舞臺”的轉變,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購,2023年市場化客戶達到159戶,是2015年的4.9倍。從收儲領域“一個點”到糧食全產業鏈“一條線”的轉變,貸款投放額度由2016年的20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360億元,增長了17倍。從傳統信用貸款“單打一”到信用保證基金、保值貸、供應鏈貸等多種支持模式“組合拳”的轉變,其中省級信用保證基金運行態勢良好,累計向573戶企業投放貸款178億元。目前,市場化貸款規模達到346億元,創歷史新高,是2015年的78倍。
提升糧食產能,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始終把服務“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作為重要使命,全力支持農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通過“五個聚焦”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聚焦種質資源保護、種業基地建設,累放貸款52.5億元,助力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等重點領域,累放貸款235.1億元,助力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聚焦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累放貸款60.7億元,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機裝備發展。與佳木斯市政府、農墾建三江分公司共同設立農業科創產業基金,掛牌成立金融服務中心,對佳木斯國家級農高區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成為國家現代化數字化大農業樣板區建設的主力銀行;聚焦春耕物資保障、農業生產資料儲備流通,累放貸款246.2億元,助力重要農業生產資料穩價保供;聚焦大中灌區建設、農田水利、農業節水設施升級改造,累放貸款282.9億元,助力提升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水平。
強化風險管控,確保支農資金安全高效。黑龍江省作為全國第一產糧大省,糧食庫存數量大、形態多、情況復雜,黑龍江分行在認真落實封閉運行管理和風險防控要求的基礎上,統籌內外部資源力量,通過“五個強化”守住風險防控底線。強化全流程管理,對客戶準入、貸款審批、資金支付等關鍵環節進行管控,落實各環節管理責任。強化庫存監管,堅持“人防”與“技防”相結合,充分運用糧油庫存遠程監控系統、“數字龍糧”監管服務平臺等科技手段遠程監管庫存,嚴格落實“錢隨糧走”“庫貸掛鉤”“看住糧食庫存”封閉運行管理要求。強化“雙結零”管理,根據省糧食購銷特點,制定分階段還款要求,2018年以來,連續5年實現市場化貸款本息“雙結零”。強化機制建設,積極推動與國儲局黑龍江局、省糧儲局、中儲糧省分公司建立“四方”聯席機制,共同研判形勢、共享信息、共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得到地方黨政和各有關單位的充分肯定。強化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多渠道進行宣傳報道,中央媒體多次播發該行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成效,“糧食銀行”品牌形象得到社會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