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分行堅持調查研究“走深”“聽真”“做實”,大力發展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的農地業務,呈現出以上率下、整體聯動、落細走深的良好態勢,用實績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學在深處,突出調研重點。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發揮好農牧業優勢,從土地、科技、種源、水、草等方面入手,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內蒙古分行黨委通過“首議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等形式,認真學習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的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部署,針對基層業務發展困局“尋道問路”,把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的農地業務作為發展增長點,專題研究政策性金融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自治區農牧廳、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交流支持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多次銀政企聯合考察學習外省高標準農田項目運作經驗,邀請總行農地處人員進行現場指導。與2個盟市簽訂農地合作協議,舉辦銀政農地業務培訓,黨委成員進行政策宣導、金融輔導,與盟市和旗縣區黨政對接資金需求,面對面疏通農地業務發展堵點,與地方政府形成發展共識。
謀在新處,提升調研質效。建立“省市縣行聯合推進,前中后臺平行辦貸”專班工作機制,三級行同期完成客戶面談、實地評價、業務談判等工作,減輕基層行信息傳遞負擔;前中后臺人員同時掌握企業的一手資料,使審查環節變“抽象”為“形象”,提升辦貸質效。推廣創新信貸模式,制定并匯編符合基層實際情況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貸款項目營銷模板》《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貸款典型案例》。在近100天的時間里,專班前往5個盟市31個旗縣區,累計開展業務攻堅30余次,完成32個項目130億元的營銷評估工作。截至目前,已審批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的農地項目21個、金額66億元,目前投放22.2億元,是2022年投放總額的10倍。
干在實處,轉化調研成果。結合當地實際制定調研課題,黨委書記牽頭,采取實地走訪、案例剖析、數據論證等方式,開展黨建引領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內蒙古高標準農田建設調查研究。黨委成員先后對話盟市旗縣黨政77次,走訪客戶155戶,以“四不兩直”等方式到基層實地調研31次,深入剖析發展瓶頸,研究推進農地業務思路。投放6億元貸款支持赤峰市松山區農地項目,采取“高標準農田建設+流轉土地+奶業振興基地+玉米種業基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設施農業改造+無主礦山治理+無公害谷子基地建設”模式,提升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1.5萬畝,形成農業要素乘數效應疊加、邊際成本減少、農田產出率提高、生態環境改善和村民增收的多重社會效益,實現高標準農田種植收入、溫室大棚收入、青儲玉米種植收入和土地二次流轉收入等多重經濟效益。同時,積極探索出適應河套灌區土地資源稟賦和農業基礎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基地運營+國企流轉+規模化種植”模式,向巴彥淖爾市投放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規模經營貸款12.6億元,提升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11.4萬畝,促進地區農業結構調整,提高土地利用成效,推動農產品增值、產業增效,提升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