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瀕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經濟帶,內擁長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區經濟輻射。近年來,安徽省分行聚焦水利路網、生態環保、改善人居、產業發展等領域,連續四年開展“沿江行”、復工復產、“江淮行”、“兩強一增”等活動,組建“長江大保護紅色小分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十四五”以來,累放長江大保護貸款1213億元,為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持續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
以水利為紙 鋪開凈水惠民“大畫軸”
四月的江淮之濱,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清澈的江水一路向北、奔騰入淮。如今,在引江濟淮二期工程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又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引江濟淮工程是潤澤皖豫、輻射中原、造福淮河、惠及長江的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安徽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自工程啟動以來,安徽分行早布局、早介入、早行動,與水利主管部門、引江濟淮集團政銀企三方聯動,深化構建政策性金融服務引江濟淮長效合作機制。2022年7月,授信引江濟淮二期工程200億元,12月實現首筆投放2.86億元,成為全省首家信貸支持二期該項城的金融機構。該筆投放的完成,也標志著農發行系統單筆授信額度最大的水利建設項目貸款落地。今年以來,該行快馬加鞭、持續用力,累放達20億元,積極助力“一河清泉水、一條經濟帶、一道風景線”的藍圖變為現實、愿景成為實景。
▲支持的引江濟淮東淝河船閘建設
“十四五”以來,該行持續發力擦亮“水名片”、做好“水文章”,累放水利建設貸款352億元。水清岸綠的薛家洼、綠帶交織的巢湖畔、風光秀美的靚淮河、宜居宜業的蒙洼蓄洪區……一幅幅生動的美好圖景已從紙間躍然于江淮大地。
以路網為筆 勾勒縱橫交錯“長線條”
為推動安徽“交通強省”建設,安徽分行緊緊圍繞“十四五”時期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農村路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立刻行動、對接介入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和淮北段項目融資,2022年7月,僅用10個工作日即成功審批首筆強農惠農高速公路項目貸款25億元。項目位于原國定貧困縣宿州蕭縣境內,全長約40公里,連接江蘇、安徽兩省,串聯縣域南部5個鄉鎮,惠及沿線地區產業發展和周邊農村人口約28萬人,強農惠農作用顯著;同時串聯鹽洛等多條高速公路,對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加快淮海經濟區建設意義重大。
▲支持的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和淮北段項目效果圖
“十四五”以來,該行接續加大支持安徽交通運輸發展力度,與省交通運輸廳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圍繞農村交通改善、運輸服務供給累放貸款80億元。如今,路路縱橫、線線通達,一幅現代立體交通畫卷正在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進程中徐徐展開。
以鄉村為墨 渲染宜居宜業“好顏色”
安徽黃山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絕佳,全市共有310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列第二。放眼望去,古老村落、百年老宅、特色民舍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形成一卷景美人美的“新安山居圖”。
為統籌推動傳統農耕文明保護與鄉村產業振興,安徽分行以推動三產融合發展為導向,將土地流轉、古民居租賃、村落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2022年成功獲批徽州區“村落徽州”保護與利用項目(一期)貸款3.8億元,通過創新探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又一典型案例。項目具有較強可復制推廣性,對皖南古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將產生積極示范效應。該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覆蓋皖南全域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貸款,目前安徽黃山全市和宣城績溪縣已成功獲批項目7個,金額超29億元,實現投放超7億元。
▲支持的徽州區“村落徽州”保護與利用項目(一期)建設
“十四五”以來,該行聚焦生態環保、改善人居等領域,累放貸款145億元,政策性金融的澎湃活力源源不斷注入長江沿岸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
以產業為硯 研磨轉型發展“新原料”
走進鳳臺州來綠港智慧農業產業園,長滿番茄、甜椒的管線構成的“蔬果墻”林立,農業“高科技感”撲面而來。
為助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水平,安徽分行充分利用區域資源稟賦優勢,因地制宜支持鳳臺果蔬研發、生產、流通融合發展,目前已審批兩期安徽鳳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設施農業項目共計5.2億元。項目占地1000余畝,致力于建設集規模化、集約化、科技化于一體的長三角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并依托核心園區向安徽全境輻射。
▲支持的鳳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設施農業項目
“十四五”以來,該行圍繞特色產業、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產業強村強鎮強縣和品牌建設累放貸款734億元,持續服務縣域發展,有效支持南陵縣紫云英產業基地、蒙城縣皖農谷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等項目,推動沿江產業在綠色轉型發展中走上“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