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湖北省黃岡市分行將保障春耕備耕作為支農履職重點任務,著力打造“糧食銀行”“農地銀行”特色品牌,保障全年農業生產“開年穩”。
守穩“糧袋子”,吹響國土整治“沖鋒號”
走進湖北黃岡麻城黃土崗鎮省級全域國土整治試點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正在施工現場進行翻土填溝,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項目建成后,將盤活建設用地45.24公頃,凈增耕地87.30公頃,夯實耕地永續利用的基礎。通過集中連片推進土地平整、農田水利、田間道路等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700公頃,為區域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發展現代農業創造有利條件。”麻城市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為優化用地結構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該公司向黃岡分行申請獲批3.2億元信貸資金,用于實施農用地及建設用地綜合整治、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整治等三大工程。
在鄰縣紅安,黃岡分行5億元貸款支持的紅苕示范基地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施工。項目完工后,預計實現紅安縣內2鎮6村7000畝耕地的流轉整治,完成第一批紅苕種植產量5000噸,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吸納當地及周邊農民務工近250人次,參與承包紅苕責任田的農戶人均增收將近萬元。
針對大別山區耕地條件差、土地碎片化、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黃岡分行持續加大對土地流轉、撂荒地整治和中低產田改造等提升耕地供給能力和規模經營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實現農村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結合地區特色主導產業,持續用系統觀念做好“農地+”文章,靈活運用“公司+產業基地+農戶”“種植+加工+銷售”等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做強主導產品、提升品牌價值。
提好“菜籃子”,跑出智慧農業“加速度”
▲該行信貸支持的蔬菜種植示范園日光溫室
眼下,黃岡黃州葉路洲智慧農業蔬菜種植示范園的大棚內,環境采集系統顯示屏上包含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等指標的數值不停跳動。每個智能溫室大棚均裝有多個傳感器,配備卷簾控制柜、智能水肥一體機、植物補光燈等智能化設施,可根據作物特性和季節設置相應參數,實現自動或手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度等,使農作物始終處在最佳生長環境。
黃岡分行圍繞支持黃岡市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發展,探索推出“直銷配送+協議銷售+網絡銷售+產地批發”的“黃岡模式”,實現蔬菜大棚變身成智能化、精準化“綠色智能車間”,推動農業由“會”生產向“慧”生產轉變。“感謝農發行為我們快速審批項目貸款6億元,目前已累計投放3億元,真是給我們吃了顆‘定心丸’。”項目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預計畝產能達到10萬元,每個大棚種植面積約3至5畝,每個茬口能夠增收3到5倍。”待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改善黃岡蔬菜產業產品單一、產業零散等問題,全面整合上下游資源,將黃岡市打造成蔬菜產業優勢區,走出一條具有黃岡特色的產業振興富民新路子。
裝滿“肥袋子”,按下農資供應“保障鍵”
▲祥云(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碼頭裝載肥料
走進湖北祥云(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清點化肥。“我們公司體量大,受疫情影響,原料價格逐年增加,資金周轉是最大的難題,農發行的貸款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有了采購資金,心里也踏實多了。”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到手的春耕資金讓他有了底氣、更有了沖勁,今年還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
多年來,黃岡分行緊盯農資供應領域資金需求,提前發力,加大對化肥等農資生產、儲蓄、流通環節支持力度。祥云公司是農業農村部認定的配方肥定點加工企業,黃岡分行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主動上門對接,摸排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和融資需求,當得知企業存在融資困難后,迅速指定專人全流程跟蹤服務,量身定制融資方案,開辟綠色辦貸通道,強化限時辦貸,落實優先受理、優先調查、優先審查、優先審批、優先投放“五優先”措施,用足用好信貸政策,為企業提供及時、足額的信貸資金支持。2022年以來,已累計投放1.7億元貸款支持企業完成國家化肥儲備任務,全力確保化肥供應不誤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