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江蘇省常州市分行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全力支持鄉村振興發展。2022年,累計獲批中長期項目21個、金額156.4億元,其中省級以上重大項目16個、金額104億元。2023年“開門紅”首月,新獲批項目4個、金額47.5億元,完成投放34.39億元。在政策性金融的助力下,一幅農旺、水潤、產興、綠色的秀美畫卷正在龍城大地徐徐展開。
“農”墨重彩 繪就興旺
走進“中國花木之鄉”武進區夏溪村,各地趕來的客商絡繹不絕,在各個經營戶門前駐足詢價,一片繁忙景象。當地花木栽培歷史悠久,但前些年,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大部分農戶仍沿用傳統的種植模式,缺乏先進的生產方式,單一品種占比過大、名特優新產品相對少、產業集聚程度低等劣勢日益凸顯。市、區兩級政府高度重視花木產業發展,將武進夏溪農業科技產業園項目定位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重點項目。常州市分行獲悉項目資金需求后,迅速開展專項營銷。省市縣三級行聯動,省分行處室負責人率隊赴項目現場調研,市縣兩級行“一把手”親自掛帥、嚴密部署,量身定制“農地+產業+扶貧”模式,短時間內完成從項目準入到貸款投放全流程。截至目前,已累計投放信貸資金5億元,支持改擴建花卉種植區、小苗交易區園藝村近60萬平方米,形成“花木市場+基地+花農”一體化經營模式。待項目全部建成正式營運后,產能將擴大近3倍,直接帶動周邊約5萬戶花農、2萬多專業銷售經紀人受益,有力助推地方特色花木產業發展。
去年以來,該行聚力服務產業興旺,累放產業類貸款18.41億元,同比多投14.46億元,助推地方涉農支柱產業、“常字號”名優農產品品牌大放異彩。
▲該行信貸支持的武進夏溪農業科技產業園區建設項目
“水”潤江南 江清湖晏
滆湖位于太湖上游,是江蘇第六、蘇南第二大淡水湖,是太湖的重要生態屏障,也是常州“兩湖”創新區建設的重要依托之一。伴隨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面源污染、水產養殖、圩田過度開發等問題日益突出。該行堅持“水利銀行”品牌定位,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創新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搭配的信貸模式,在第一時間落地常州首筆1.55億元農發基礎設施基金的基礎上,“投貸聯動”配套信貸資金12.4億元,支持全省唯一國家級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洮滆片區水生態修復,在盤活閑置土地資產的同時,有效解決項目還款來源難題。項目建成后,將增設生態浮島15.7萬平方米,投放魚類296萬尾,整治河道25公里,建設雨污管道超17公里,系統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為“長三角最美湖灣城”增添亮麗羽翼。
去年以來,該行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圍繞“一江、兩湖”助力打造水生態治理現代化的常州樣板,全年累放水利貸款13.53億元,凈增7.96億元,居全省系統首位。
“產”動未來 智領中外
加快建設長三角產業中軸,是常州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去年以來,該行累計獲批城鄉一體化貸款、農村流通體系建設貸款近30億元,大力服務城鄉融合發展,有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延伸擴面。
為支持全省唯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重要組成部分——常州新陽光冷鏈物流項目,該行累計投放8億元信貸資金,用于建設超5萬平方米的冷鏈倉儲配送區。為推動項目開展,該行成立重大項目工作專班,分管行長掛鉤聯系、下沉指導,帶動專班同向發力,落實“按日推進、按周調度、按旬督導”工作機制,掛圖作戰推進項目落地。疫情期間,開啟應急響應快速通道,加班加點落實放款審批,保證信貸資金不斷供。項目建成投用后,冷庫總容量將達7萬噸,各類冷鏈食品年周轉量可達100萬噸,填補長三角地區高端變溫冷鏈空白。目前,該項目仍在建設階段,但已有數十家餐飲食品企業、供應鏈企業提早對接合作,“十四五”末預計可帶動上下游企業及周邊納稅30億元,帶動就業人員10萬人。
執“綠”為筆 向美而行
“江東福地”金壇的一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內,一輛輛密閉式垃圾車有序駛入,投料口“吃”進生活垃圾,經過發酵、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工藝,“吐”出清潔電能。這得益于常州市分行支持的5.61億元金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及飛灰庫PPP項目。該行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并進,在摸排地方重大綠色項目清單上下好“先手棋”,積極向政企宣傳綠色信貸政策和產品,第一時間營銷介入支持,主動幫企業申領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使之成為金壇區金融系統內首個碳減排貸款項目,并入選2022年省生態環境廳綠色金融案例。項目建成后,將開啟“零填埋”模式,年處理生活垃圾約36.5萬噸,有力保障常州地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在解決垃圾填埋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問題的同時,還能變廢為寶,實現年發電量約2億度,能夠滿足1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金壇垃圾處理及飛灰庫建設PPP項目
為持續擦亮“綠色銀行”特色品牌,積極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和“雙碳”戰略目標,該行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聚焦水利建設、城鄉一體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規模經營等領域,加大支持綠色信貸項目資源傾斜力度,推動實現“量、質、效”全面提升。截至目前,綠色貸款余額106.55億元,較2022年初凈增54.86億元,增幅106%,綠色信貸綜合評價居全省系統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