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分行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總行年度工作會議部署和推進業務高質量發展專題座談會精神,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學史力行、深度融合、穩中求進,推進業務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截至5月末,累放貸款464.5億元,貸款余額3812.6億元,較年初增加229.7億元。
在發展中出實招,穩步建設“大行強行”。該行堅持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同總結經驗、推動工作相結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建成“大行強行”。一是健全保障機制。組織召開推進業務高質量發展督導會,建立高質量發展聯系行制度,配套建立首簽必辦、首問負責、制度發布三項機制。實行黨建聯系行、不良貸款掛包行等行領導聯系制度,靠前指揮、帶頭攻堅。發揮立項督辦、聯合監督、巡察問效職能作用,注重結果導向,實時督查督辦。二是優化發展環境。深化鄉村振興合作,與濰坊、臨沂等11個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營造良好外部環境。開展政策巡回宣講,專場宣講12個地市,舉辦8次簽約儀式,與225個重點項目達成融資意向1240億元。聯合省發改委開展第三批鄉村振興重大項目評審,篩選項目232個、金額1029億元,精準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三是筑牢支農優勢。大力發展水利業務,提出2021年“雙百億”和十四五“雙八百億”目標;推廣“兩項土地指標”業務模式,支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積極推動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省市縣“三級共建”。截至5月末,水利貸款余額554億元、農地貸款余額394億元、綠色信貸余額987億元。累放跨年秋糧收購貸款53.5億元,夏糧收購貸款9.18億元。大力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累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貸款150.2億元,貸款余額914.6億元,較年初增加115.6億元。聚焦解決種子問題,投放貸款8億元支持袁隆平海水稻三產融合示范園、濰坊農創港等項目。
在創新中謀良策,推進改革落地見效。該行堅持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改革創新、優化服務相結合,夯實政策落地“四梁八柱”,暢通惠及三農“脈絡筋骨”。一是加快產品和融資模式創新。探索實踐“盈利性收入+”“土地指標收入+”等信貸模式,量身定制針對性、一攬子金融服務產品。創新開展銀聯商務合作收款業務,實現支農資金籌集和客戶貨款回籠“同推進”和“雙平衡”,目前已簽約客戶724個,累計交易金額50.1億元。系統內首次中標外國政府轉貸項目,5個項目入圍新開發銀行貸款項目庫,已累計辦理國際結算業務10.1億美元。二是培育戰略性客戶群體。密切對接中鐵建投、山東能源、山東高速、水發集團、土發集團、魯商集團等中央和省屬大型企業,與山東港口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壯大戰略性客戶群體。全行貸款客戶1166戶,同比增加57戶,其中A級及以上客戶1146戶,占比98.3%。三是提升差異化辦貸質效。實行項目差異化,推行透明辦貸,定期公示進度,提升辦貸效率。對社會影響力大、地方黨政關注度高的重點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全程跟蹤督辦。實行擔保差異化,在總行政策框架內,對重點、特殊項目一事一議、分類管理、保障落地。實行區域差異化,結合區域經濟實力、資源稟賦、發展潛力,整體把控節奏,據實傾斜政策,推動業務發展。
在管理中下功夫,協調發展齊頭并進。該行堅持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解決問題、補齊短板相結合,狠抓風險管控,促進合規經營,提升發展質效。一是牢牢守住底線,狠抓不良貸款控新降舊。健全完善組織領導、聯系掛包、縱橫協作、調度督導、激勵獎勵、責任承諾6項機制,增強風險防控前瞻性,筑牢全面風險防護網,打好處置化解組合拳。二是強化基礎管理,推進合規經營抓細落實。有序推進內控合規垂直管理,做到人員選任到位、工作考核到位、報告履職到位。加大案件排查力度,實行值班律師制度,現場解決重大疑難問題。加強貸后監控分析、基層輔導和現場檢查,用好聯監委工作機制,推進內外部檢查一體化整改。研發報表自動校驗軟件,源頭系統數據錯誤率大幅下降,EAST數據校驗通過率達到100% 。三是注重開源節流,激發有效發展內生動力。繼續落實減費讓利政策,累計減免費用678萬元;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較金融同業平均利率低235BP。持續深化財會精細化管理,推動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同傳導,有效提升財務可持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