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如果說,華山是關中大地的骨,那么渭水,就是八百里秦川的脈。渭水,又稱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宛如一條系在秦東大地之上的寬大飄帶,滋潤著渭南兩岸千年的熱土。渭南,取自渭水之南,奔騰不息的渭河與美麗鄉村在這里交相輝映,共同奏響秦東大地上的時代新樂章。
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陜西省渭南市分行的使命所在、職責所系、發展所需。該行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牢記初心使命,秉承家國情懷,按照“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要求,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助力渭南市打造“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振興秦東樣板。11月末,該行累計發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貸款6.13億元,居全省農發行系統第三位。
興修水利,為生產美產業強“添動能”
悠悠渭水中流東去,滔滔沋河北瀉成川。守著泱泱大河,渭南市的農業發展本該順風順水。但在渭河南岸的西塬塬面,卻因基本沒有灌溉水源設施,面臨著靠天吃飯的現狀。
為此,渭南市分行與政府建立良好的溝通對接機制,主動介入項目前期規劃,從政策貼合、投資概算、貸款方案、風險防控等提供全方位指導,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補短板的作用,大力支持臨渭區河庫連通西塬灌溉供水工程,市、縣兩級行聯合辦貸,優化信貸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資金供應,累計投放貸款1.8億元,讓閆村、三張、陽郭三鎮共計7.7萬名西塬群眾喝上“幸福水”,2.1萬畝農田得以順利澆灌。
“一口新打的機井噴出了白花花的水,順著硬化渠道一直流到了自家的農田里。”臨渭區陽郭鎮村民的心里樂開了花。“有了機井,整個西塬再也不用擔心干旱啦。”農業豐收得益于渭南的水利設施工程,那一條條奔騰不息的灌渠、一座座充盈的水庫、一片片高效節水的農田,還有一股股淌進千家萬戶水缸的自來水,甘霖般地滋潤著老百姓的農田和心田。
▲渭南市分行積極支持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
面對來之不易的豐收豐產,渭南市分行聚焦主責主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和農發行總行黨委關于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部署,積極支持糧棉油等重要農產品收購、儲備、調控和調銷,圍繞“六穩”“六保”做好夏糧收購工作,設立收購網點24個,收購小麥5.25億斤,助力打贏穩產保供“收購戰役”。
數據顯示,該行支持中、省、市、縣各級糧食儲備企業及產業化龍頭企業20余戶,今年以來糧油貸款余額達32.18億元,發揮收購資金供應主導銀行作用,穩固當地糧食安全“壓艙石”,真正做到了興水利,旺農業,澤民生。
改善人居,為生活美家園好“引活水”
夕陽空照渭河流、遠處村莊近處家、整潔村容樓靚麗、寬平道路小車翔、百米長廊彩畫面、富美渭南民歡顏。
眼下,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在秦東大地上徐徐展開,一個“天藍、地綠、水清、路暢、城美、人旺、業興”的美麗渭南已悄然呈現。
▲支持的渭南市臨渭區美麗鄉村建設項目
渭南市分行全力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積極貫徹落實“五個扎實”和“五項要求”,圍繞“助提升”、“重治理”、“促扶貧”、“建新綠”、“美鄉村”、“快轉型”、“抓重點”,開展大合作大營銷,強化大提升大促進,助推大治理大保護,推動渭南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使渭南市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生態文明紅利,為秦東大地“三生三美”畫卷劃上農業政策性金融靚麗一筆。
“美麗鄉村建設以后,群眾在廣場上跳跳舞、散散步,文化生活豐富了。” 臨渭區橋南鎮曹峪村村民激動地說。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該行主動對接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專門團隊上門服務,已向臨渭區發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貸款1.97億元,規劃實施道路拓寬及排水工程515.84千米,完成巷道綠化264.83千米,新建公共廁所74座、生態型澇池97座、生活垃圾填埋場26處等,改善了臨渭區97個村的人居環境,幫扶貧困人口近3萬人,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注重面子,更要注重里子,我們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分類型指導,分層次推進,抓好典型示范。”渭南市美麗鄉村建設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辦公室主任這樣說道。
該行積極創新試點,成功推出以財政獎補資金為收益的臨渭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模式,被渭南市銀行業協會評為“十大新聞事件”,入選省分行“業務模式匯編”,已向農發總行申報“模式創新獎”。如今的臨渭區,渭河兩岸桃花紛飛、荷香撲鼻、葡萄采摘、滿眼柿紅……花田似海、生態宜居的田園景色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往,鄉村經濟和群眾收益雙雙提升,千里沃野演繹著“田園夢想”,人與河共同繪就了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渭南新畫卷。
修復地貌,為生態美環境優“披新裝”
渭水泱泱,林莽蒼蒼。隨著南塬北坡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全面實施,放眼望去,如今的南塬,春夏增花添彩,秋冬增綠吸霾,一片片如碧新綠盡收眼底,一道道生態屏障堅實構筑,儼然一片郊野旖旎好風光。
▲支持的南塬北坡生態治理修復工程
國家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重大戰略以來,渭南市分行樹牢綠色發展理念,主打“水利銀行”、“綠色銀行”品牌,助力當地打贏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該行成立營銷攻堅小組,采取客戶經理一對一“保姆式”跟蹤服務,主動上門對接項目融資需求,全面提供融資融智服務,獲批并發放南塬北坡生態治理修復項目貸款1.1億元,支持臨渭區建設苗圃1000畝、經濟林110畝、旱溪2146米、蓄水1.38萬立方米等,逐步改善南塬北坡水土流失問題,對渭南市臺塬地貌生態治理修復具有典型意義。
“經開區再生水管網工程實施后,將滿足區內各類企業的工業用水需求,對經開區優化投資環境具有重要作用。”渭南市分行政策性業務部負責人感慨道。
因水而生,依水而興。該行立足當地水資源,以人民需求為目標,以政府政策為導向,建立健全政銀企多方銜接機制,實行掛圖作業、對標施工、主動拜訪、密切互動,積極為當地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信貸支持,將政策性銀行的優勢特點體現到辦貸效率上、落實到資金供應上。該行第一時間為企業辦理開戶,及時高效向渭南市渭北新區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發放生態環境建設中長期貸款3500萬元,大力推動渭南經開區再生水管網工程建設。項目主要為轄內創業路、香山大道、錦華大道、興業路、錦繡大街、關環大道等道路鋪設11.06公里的地下再生管網,從而完成區域污水的全部收集處理并加以再生利用和輸送。全區再生水管網工程完工后,將切實滿足企業的工業用水需求,做到污水資源化,緩解了水資源緊缺矛盾,擴大了城鄉集中供水能力,對于保障城市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日,該行將與渭南市政府簽訂《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貸款意向額度達1000億元,全力支持渭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將是今后一段時間業務發展重頭戲。
(劉天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