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縣作為毛南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地,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廣西2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4萬戶,貧困人口6.66萬人,貧困發生率19.56%,扶貧任務重,攻堅難度大。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分行堅持以服務脫貧攻堅統攬全局,精準聚焦、集中攻堅,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健康扶貧、基礎設施扶貧等“組合式”金融產品,為環江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政策性金融的“活水源泉”。截至目前,該行累計支持環江縣各項扶貧貸款9.71億元,惠及貧困人口近7萬人次。2020年5月,擁有全國約70%毛南族人口的環江縣獲批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
從“土坯房”到“安居夢”
易地扶貧搬遷開啟幸福新生活
環江縣大部分地區屬于喀斯特地貌和巖溶山區,“石頭縫里種糧食”是天然貧困的真實寫照,“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是毛南族聚居區現實困境,搬出深山是毛南族同胞世代的期盼。
自2015年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推出以來,河池市分行主動聯系環江縣政企進行信貸對接,及時跟進開展12個鄉鎮的進村入戶調查,集結精干力量組成金融服務專家小組,建立綠色溝通機制加快辦貸效率,3個月內促成了7.25億元易地扶貧搬遷貸款項目落地,精準服務貧困戶2381戶、貧困人口9523人。
如今,走進該行貸款支持的毛南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樓房整齊矗立,巷道寬敞平坦,籃球場、文化活動室、服務惠民經辦點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久居深山的毛南族貧困同胞徹底擺脫了地質災害頻發、居住條件惡劣、生活交通不便的生活環境,實現了長久以來的“安居夢”。
從“看上病”到“看好病”
健康扶貧貸款補齊醫療短板
搬出大山不是終點,而是幸福的起點。隨著貧困人口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和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落實,縣級醫院就診人數急劇增多。但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大多樓房陳舊狹小,醫療診療設備落后,接診能力難以滿足需求。民族醫院與中醫康復療養醫院的缺失也限制了民族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河池市分行積極向地方黨政匯報信貸優惠政策,逐一破解企業融資顧慮,主動量身謀劃融資方案,全程協助完善審批手續。經過不懈努力,最終獲批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民族醫院(中醫院)二期建設項目健康扶貧貸款1.8億元,成功投放8000萬元。項目建成后,將新增床位240張,實現年門診接待16.06萬人次,覆蓋全縣37.95萬人口中醫就醫需求,解決廣大群眾看病難、住院難問題,全面提高貧困人口健康水平。
從“行路難”到“路路通”
貧困村提升工程帶動脫貧致富
長期以來環江縣基礎設施薄弱、交通條件閉塞、產業基礎薄弱,行路難、就業難成為了擺在貧困群眾面前的難題,下一步發展陷入瓶頸。
近年來,河池市分行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美麗廣西?幸福鄉村、廣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及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具體部署,在政府主導下積極提供全方位的融資融智融制服務,以“土地增減掛鉤+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鄉村風貌提升”為總體建設思路,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資源補償機制,2019年6月14日獲批貧困村提升工程中長期貸款7.8億元,累計投放3億元。項目建成后,將直接助力當地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改善12個鄉鎮、76個貧困村、近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交通出行條件。
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產業扶貧基地、扶貧車間、扶貧商鋪等也將同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釋放扶貧帶動效力,拓寬搬遷戶就業渠道、增加后續收入。目前,該項目支持的年產2000萬臺智能終端產品的廣西華威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項目已正式完工投產,解決貧困人口就業逾5000人。
下一步,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將繼續認真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脫貧作為奔向更美好新生獲活的新起點,充分挖掘環江縣少數民族特色旅游資源,跟蹤營銷環江旅游集散中心及風情花海園旅游扶貧項目,整合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打造精致生活度假區和特色產業小鎮,帶動當地貧困人口就地創業就業,共享旅游發展紅利,讓日子越過越紅火!(黃慧文、韋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