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是農發行的根本職責。福建省廈門市作為糧食主銷區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聚集了一批規模大、效益高,布局全國甚至全球的糧食供應鏈企業。本文立足于廈門主銷區市場,總結提煉農發行服務供應鏈企業發展的經驗做法及遇到的問題困難,探索提出主銷區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金融支持新路徑。
「關鍵詞」主銷區?糧食安全?糧食雙循環
當前,受極端天氣、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較大,對我國糧食安全提出新的要求。廈門作為主銷區和國內外貿易樞紐,在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農發行福建省廈門市分行立足廈門主銷區特點,因勢利導,將做大做強主銷區糧食業務作為推動廈門城市行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圍繞“做大流量、做精特色、做響品牌”,探索主銷區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廈門模式,有力擦亮“糧食銀行”品牌。為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國家糧食安全力度,建議聚焦信貸規模未能滿足需求、信貸制度不夠靈活、服務質效有待提升等難點堵點,出臺針對性措施,疏通主銷區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通道,全力穩住糧食安全“基本盤”。
一、廈門糧食主銷區發展現狀
(一)廈門糧棉油市場化程度高、潛力大。廈門市2023年常住人口532.7萬,年自產糧食僅2.6萬噸,糧食自給率僅1.5%,絕大部分糧食靠外地引進,是典型的糧食主銷區。自糧棉油市場化購銷改革以來,廈門轄內糧棉油類貿易業務飛速發展,糧棉油類貿易量從2019年經營量約3000萬噸增長至2023年的1億噸,主要貿易品種包括玉米、大豆、大麥、高粱、小麥、粕類、植物油、棉花、棉紗等,貿易金額超3000億元,貿易范圍覆蓋廈門乃至廣東、遼寧、江蘇、廣西、海南、天津、北京、江西等多個省市,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集散地之一。同時,廈門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與全球主要糧商、農產品出口國深度合作,在暢通糧食國際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廈門糧油企業貿易規模大、實力強。廈門市從事糧棉油業務經營的頭部企業主要包括3家世界500強市屬國有企業:建發集團、國貿控股集團、象嶼集團(以下簡稱三大集團)。三大集團年糧棉油貿易量達6500萬噸,營業收入為2500億元,經營規模約占全市近70%,均已完成從只賺中間差價的“傳統貿易商”到集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服務于一體、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供應鏈服務供應商”的轉型升級。其中,建發集團在糧食進口方面僅次于中糧集團,位居全國第二;象嶼集團在黑龍江的糧食收購量已多年位居前三,旗下廈門象嶼為A股最大的玉米全產業鏈服務商;國貿控股集團建立起糧食種植農資服務、糧食收購、糧食倉儲、糧食運輸、糧食深加工等從“田間”到“工廠”的全產業鏈條服務體系,在東北地區代儲稻谷儲備超過百萬噸,在新疆設立子公司收購皮棉并就地軋花等等,成為國內糧棉油市場化購銷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力軍。在三大集團的帶動下,其他國企如火炬集團、輕工集團等也正在加快推進農產品供應鏈業務,在農產品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廈門糧油企業金融需求大、用款急。一是運營資金需求量大。企業供應鏈板塊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資產負債率較高,杠桿率較高,資金運用效率高。特別是年初大量從銀行提款用于經營,一季度末開始大量發行超短融資券用于經營,當發債成本低于銀行貸款利率時,發債歸還部分銀行貸款,當票據貼現成本低于流動資金貸款成本時,則大量使用銀行承兌匯票;年中“鼓肚子”運營,四季度銷售回籠款大量歸還銀行融資。二是運營資金用款急。企業大量的業務在簽訂購銷合同當天要付款,運營資金呈現“大進大出、頻率高”的特點,業務高峰期一天支付上千筆,當天支付貨款及銷售回籠款超百億元,對資金支付的時效性和安全管理要求高。三是運營資金需求的階段性和季節性明顯,受宏觀經濟形勢、市場行情影響較大。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環節主要分為:生長階段、收獲階段、銷售淡季、銷售旺季等,在不同的環節,企業的資金需求差異較大,具有很明顯的季節性。
二、主銷區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廈門模式的實踐
自2021年以來,廈門分行面對廈門“農業占比小、業務邊界可支持范圍小、利率水平較低、農發行競爭力較弱”區域特點制約等困境,以“走訪、調研”為抓手,尋找發展出路,做了大量調研。結合調研結果,明確將做大做強主銷區糧食業務作為推動廈門城市行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以服務三大集團客戶為主攻方向,圍繞“做大流量、做精特色、做響品牌”,著力在“點”上強龍頭、“線”上抓延伸、“面”上求突破,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主銷區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發展之路,3年來累收累放糧食貸款近1000億元,主銷區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廈門模式獲得多方認可。
(一)在“點”上強龍頭,做大糧食信貸流量。聚焦“做大流量”這一落腳點,以支持三大集團糧食業務為模板,鞏固提升與集團各子公司合作,向其他涉農優質企業延伸,實現提級增量。2021年以來,不斷加大對三大集團授信限額,推動三大集團客戶年度統一授信限額從200億元到300億元再到650億元;不斷深挖與各集團子公司的合作空間,集團客戶合作子公司增至20家,實現“集團、股份公司、子公司”三個層級全覆蓋,累計投放糧食貸款近500億元,貸款余額達113億元、占全行貸款比例的75%。積極向“市屬和區屬國企、央企和省企成員、廈門百強重點企業、廈門上市公司、行業百強龍頭企業”五個主體拓展,3年來累計營銷糧食企業20家,投放糧食貸款43億元。
(二)在“線”上抓延伸,做精糧食業務特色。結合廈門區域資源稟賦,聚焦糧食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在做精信貸業務、國際業務“兩條線”上抓延伸。一方面,以信貸業務為抓手暢通糧食供應鏈路徑,2021年以來,累計向18家糧食供應鏈企業發放貸款510億元,支持各類國企以及優質民營企業從黑龍江、山東、遼寧、江西等產區購入糧食等農產品超3000萬噸。另一方面,以國際業務為抓手拓寬國際糧食市場,2021年以來,累計辦理國際結算業務788筆、金額7.5億美元,支持企業從加拿大、法國、阿根廷等國家進口糧食超300萬噸。2023年以來,加大跨境人民幣業務支持力度,跨境人民幣業務達18億元;2024年為建發集團授信國際貿易融資額度20億元,創歷史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最高額度。
(三)在“面”上求突破,打響“糧食銀行”品牌。圍繞支持企業拓展糧食業務面做文章,提供個性化需求,增加客戶粘性,打響主銷區“糧食銀行”品牌。做強糧食精深加工。及時為企業農產品加工生產線建設及日常經營提供資金保障,累計向10家糧食加工企業投放3.5億元,貸款余額1.2億元。暢通倉儲物流循環。為提高產品流通效率,累計投放農村流通體系建設貸款31億元,貸款余額31億元,支持4家混業經營的集團客戶涉農產業發展。累計向供應鏈產業園項目投放2.6億元,貸款余額4.1億元,助力打造廈門物流“新地標”,完善糧食等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做好產銷對接,積極組織走出去引進來,全力推動與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河南、大連等地開展產銷對接。做好小微智貸業務,采用供應鏈訂單貸模式,成功向在廈客戶投放流動資金貸款586萬元,實現“小微智貸”業務零的突破。全力推動小微智貸供應鏈象嶼場景落地,挖掘建發、國貿等其他核心企業,向更多場景推廣運用,大力推動獨立法人貸運用于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客戶,實現線上辦貸智慧化。
三、支持難點及相關建議
(一)支持難點。一是信貸規模未能滿足需求。廈門糧油供應鏈企業在農產品消費旺季前,主要表現為:年初為了滿足市場突然增長的需求,企業往往要提前備貨,會產生較大的資金需求;而在銷售淡季,庫存積壓可能導致資金周轉減緩,并且在年底大量壓降負債。故企業呈現出“年初大量提款進貨、年中鼓肚子經營、年底銷售回款歸還貸款壓降資產負債率”的資金需求特點,對銀行資金需求集中在年初,信貸資金不占年度凈增規模,又能給銀行創造全年經營效益。因此農發行需提供靈活信貸規模政策以適應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二是信貸制度不夠靈活。有些信貸制度較少考慮不同業務、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的特殊性,靈活性不夠,導致不能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例如,由于貿易融資期限短、業務流程嚴謹,業務真實性可通過外管和海關核實,風險可控,同業給予國際貿易融資比流動資金貸款更為寬松的信用條件,而農發行對國際貿易融資的管控較為嚴格,喪失了較多拓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機會。又如,對于大型優質客戶,廈門同業普遍會根據客戶經營管理和稅收籌劃的需求,靈活采用統貸、分貸相結合的模式,并允許客戶在授信后靈活使用流動資金貸款、貿易融資、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證等用信方式,而農發行授信管理方式較為單一,不能較好滿足客戶需求。三是服務質效有待提升。廈門銀行業生態豐富,多為一級或地方總行級機構,享有高度自主定價與審批權,靈活營銷,決策鏈條精簡高效,服務創新多元。相比之下,廈門分行作為二級分行,由于授信審批權限受限,面臨多級審批流程,導致業務辦理周期較長,亟需優化服務體驗,提升“拼服務”的競爭力,縮短流程,增強靈活性,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二)相關建議。一是合理保障信貸規模。針對服務主銷區業務發展情況及信貸結構特點,考慮在年度信貸規模分配方案中,給予信貸規模資源傾斜,并允許其“鼓肚”執行,即在一季度足額保障信貸規模需求,用于滿足供應鏈企業糧食等重要農產品貿易流動資金需求,并在四季度后結合客戶需求適時適度歸還貸款。二是提供差異化信貸支持。在自主定價方面,結合廈門主銷區金融競爭情況,持續探索研究按照信貸產品屬性和區域特色差異化給予特定額度內貸款自主定價權限。在準入方面,以糧食供應鏈企業集團整體財務指標作為準入、調查、審查審批、貸后管理的剛性要求,對旗下農產品貿易型成員企業的財務指標不作剛性約束。在用信方面,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可靈活采用統貸、分貸或統貸分貸結合的模式。在擔保方面,在3家核心企業提供相應風控措施、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以3家重點客戶為核心的供應鏈上下游民營企業融資采取靈活的擔保方式。三是適當擴大信貸業務授權。將廈門列入主銷區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試點行,賦予其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擴大信貸授權范圍,激發業務創新活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探索市場化條件下城市行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新路徑。針對關鍵優質客戶及政府重點項目,開設綠色通道,加速貸款審批流程,確保高效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四是加強模式創新。創新供應鏈金融支持模式,推動以大型供應鏈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上下游優質客戶拓展農產品供應鏈“小微智貸”業務。創新國際業務模式,結合同業經驗,積極探索“國業+流貸”一體服務模式、“跨境電商+農業”金融模式,有效服務企業開展糧食等農產品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