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10年來,農發行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決策部署,立足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定位、目標和布局,聚焦重點領域區域,切實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累計投放貸款近9400億元,全力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強化政治擔當,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大局
一是優化頂層設計。將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納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2021-2025年發展規劃》,緊緊圍繞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轉移升級等重點領域,立足主責主業,精準對接金融需求。2017年4月雄安新區設立后,同年5月就成立農發行雄安新區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干力量組建河北雄安分行籌備組,并于2021年7月正式設立河北雄安分行,推動自身發展規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同頻共振。二是細化政策舉措。先后印發《關于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的意見》,從對接國家戰略、強化工作舉措等5個方面,出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19條具體措施和7項差異化信貸政策,在雄安新區打造政策性金融創新實驗區。三是深化外部協作。通過聯合召開工作推進會、簽訂合作協議等方式與國家部委深化合作,與京津冀三地人民政府、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及相關央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京津冀造林、水利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涉農倉儲物流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協同發力,共同推動國家戰略落地生根、形成實效。
二、堅持創新驅動,提升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質效
一是創新業務模式。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專業優勢,暢通銀政合作機制,科學設計融資方案,疊加運用財政、土地和金融政策,支持培育市場化運營主體,全力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針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領域普遍存在的項目散、主體弱、收益低等問題,創新推出“整縣推進”阜平模式,將無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公益性項目與具有穩定現金流的盈利性項目“肥瘦搭配”,實現項目自平衡,助力整縣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22年,“整縣推進”阜平模式入選農業農村部十大創新模式。二是優化服務機制。堅持數字賦能業務發展,充分發揮科技關鍵支撐作用,建立適應數字化場景新特性下的業技融合新模式,提升對客服務水平。如加速推進小微智貸系統建設與鏈接延伸,建立涉農全產業鏈數字化生態體系,為客戶提供場景化便捷金融服務。2022年,“基于區塊鏈+大數據的小微智貸系統建設項目”榮獲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二等獎。三是協同風險防控。遵循前瞻性、及時性、全面性原則,構建區域金融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客戶信息、風險預警信息及防控策略內部共享,實現信貸風險準確識別、及時預警、快速處置、有效控制。如將數字賦能和專業管控相結合,強化系統建設,推動風險數據跨系統、跨條線有序流動,提升區域協同防控風險能力。
三、聚焦重點領域,持續加大京津冀協同發展支持力度
一是全力服務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推動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充分發揮河北糧食主產區與北京、天津糧食主銷區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保障環京津“米袋子”“奶瓶子”“菜籃子”穩定供應。10年來,累計投放貸款1720億元,支持了一批大型農貿市場、物流園區和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如投放貸款15億元,支持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葛沽佳沃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等一批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糧食“產供儲加銷”體系。二是全力服務城鄉互聯互通,助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積極服務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10年來,累計投放貸款3895億元,支持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如投放貸款25.3億元,積極服務天津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助力改善民生。三是全力服務生態涵養與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聚焦京津冀“綠色屏障”生態修復,服務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10年來,累計投放貸款1359億元,支持了一批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水利設施和重點民生項目建設。如投放貸款2億元,支持永定河大興機場段和河北廊坊段、涿州段綜合整治,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打造綠色河流廊道,助推永定河沿岸“經濟發展帶”建設。四是全力服務雄安新區拔節生長,助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聚焦雄安新區“五新”目標,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全力支持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成立以來,累計投放貸款158億元,支持了一批安置房及配套設施、智慧民生服務等重點項目建設。如投放基礎設施基金10.4億元,通過股權投資方式支持雄忻高鐵雄安新區地下段土建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構建交通一體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