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普惠金融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金融發展重要舉措。農發行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服務對象集中在“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欠發達地區以及弱勢群體,這本身就是我國發展普惠金融的一種制度安排。農發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始終堅持農業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群體,強化聯農帶農機制建設,不斷提升信貸支農對改善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成效,實踐探索具有農發行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之路。
一、充分認識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責任感、使命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增強金融普惠性”。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務民生。持續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政策體系,進一步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加大對鄉村振興的金融投入,支持牢牢端穩糧食飯碗、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把助力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有效實施、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提升民生領域金融服務質量、融入綠色低碳發展目標等作為普惠金融重點領域。
農發行在職能定位、服務重點、資金投向、經營目標上與普惠金融的本質要求高度契合,其信貸業務的最終受益者是農業、農村和農民,帶有典型的普惠性。比如支持扶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最典型的普惠業務。在脫貧攻堅時期,農發行堅持以服務脫貧攻堅統攬業務發展全局,堅定金融扶貧先鋒主力模范目標不動搖,構建全行全力全程扶貧工作格局,推動各方力量、各種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大力支持易地扶貧搬遷、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三保障”專項扶貧、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萬企幫萬村”行動等,累計投放精準扶貧貸款2.32萬億元,占全國金融機構精準扶貧貸款投放額的四分之一,投放額和余額均居全國金融系統首位,連續5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在歷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成效評價中均獲得“好”的最高等次,擦亮了“扶貧銀行”的品牌形象,為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貢獻了農業政策性金融的智慧和力量。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時期,農發行及時順應“三農”工作重心轉移,保持“四個不減”,做到“五個銜接”,凝聚鄉村振興合力,涉農貸款投入力度創歷史新高,鞏固銜接貸款累放超過2萬億元,連續3年在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中獲得“優秀”,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發揮了主體和骨干作用。
二、大力支持帶動農民增收,持續助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貫徹精準理念、注重帶貧成效是金融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實現了有限金融資源與脫貧攻堅需求的精準對接。在新發展階段,農發行繼續堅持精準理念,充分挖掘普惠金融帶動弱勢群體增收、促進共同富裕的特征,構建貸款聯農帶農機制,做好有農發行特色的普惠金融。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臺《精準幫扶貸款管理指引》等文件,配套7項差異化優惠政策,指導全行持續加大對脫貧人口等重點人群的幫扶力度。加強防返貧監測對象幫扶,在滿足人民銀行精準幫扶貸款認定標準的基礎上,主動將帶動服務防返貧監測對象情況納入精準幫扶貸款成效評定,匹配階梯式的差異化優惠政策,推動強化防返貧監測對象幫扶,助力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二是加強組織推動和成效管理。總行行領導帶頭前往脫貧縣實地調查、研究措施、強化督導,推動工作部署落實落地。將精準幫扶貸款投放、幫扶成效管理納入省級分行鞏固銜接考核,按季通報考核測算結果,引導分行加強精準幫扶貸款投放、提升幫扶成效,持續發揮考核導向作用。三是強化系統支撐。建設精準幫扶貸款管理系統,實現精準幫扶貸款認定和成效檢查線上辦理。搭建信息查詢、推送等模塊,發揮信息優勢,推動承貸企業通過就業等多種方式,與幫扶對象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貸款幫扶作用。2021-2023年,全行分別投放精準幫扶貸款4841.89億元、6363.05億元、7010.84億元,連續3年實現同比增長。累計帶動服務脫貧人口4928.94萬人、防返貧監測對象277.89萬人,其中產業帶動脫貧人口223.11萬人、監測對象6.69萬人,帶動人均年增收7019元。
三、大力支持重點區域加快發展,持續助力縮小地區差距
脫貧攻堅戰勝利后,全行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聚焦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脫貧縣、定點幫扶縣、易地扶貧搬遷大型安置點等“四大區域”,堅定先鋒主力模范目標不動搖,全力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是突出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加快發展。出臺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31+7條”差異化政策,圍繞重點幫扶縣自我發展能力不足,人才、資金要素缺乏等問題,組織開展“十大專項行動”。截至2023年末,重點幫扶縣貸款余額2570.17億元,較2020年末凈增856億元,年均增速14.46%,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年均增速1.6個百分點。有機構的83個重點幫扶縣全部實現信貸投放,確保不留“空白點”。二是全面加大脫貧縣支持力度。聚焦增強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動力出臺專門意見,并強化邊疆欠發達地區政策供給,建立脫貧縣分片督導機制,加大信貸資源傾斜配置。大力支持東西部協作和“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東部企業到脫貧縣投資興業,支持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幫助建設東西部產業協作鏈條、拓寬產銷銜接渠道。截至2023年末,脫貧縣貸款余額1.60萬億元,較2020年末增加5208.94億元,年均增速14.04%,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三是全面落實定點幫扶任務。切實落實中央單位定點幫扶任務,深化融資、融智、融情、融商“四融一體”幫扶機制,發揮好“三人小組”作用,推動實施招商引資對接活動、消費幫扶“金秋行動”、鄉村振興人才培訓等特色幫扶舉措。2021-2023年向定點幫扶縣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1.94億元,幫助引進幫扶項目或企業29個,組織購買和幫助銷售定點縣農產品4.95億元,幫助培訓基層干部4.22萬人次。四是大力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緊扣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和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兩大專項行動,建立易地搬遷后續扶持貸款“到條線、到產品、到省、到安置點”調度機制,支持安置區配套設施建設、富民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等“一區兩業”,為萬人以上大型安置區提供“一區一策”金融服務。2021-2023年全行累計投放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貸款2685.78億元,2023年末貸款余額2734.60億元,70個萬人以上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金融幫扶實現全覆蓋。
四、積極支持重點領域和小微涉農主體,持續提升薄弱環節金融服務質效
始終堅守農業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大力支持“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涉農、小微等企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涉農貸款投放力度。堅守“三農”主場主責主業,聚焦國家糧食安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六大領域,持續加大信貸支持、打造特色品牌。建行以來,全行累計發放糧油收購貸款近8萬億元,支持貸款企業收購糧油超過9萬億斤,解決了農民“賣糧難”“打白條”問題。截至2023年末,全行涉農貸款余額8.26萬億,居金融同業首位,在全行各項貸款余額中占比95.04%,涉農貸款不良率0.32%,保持同業優秀水平。二是深入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落實小微企業差異化支持政策,堅持“保本微利”原則,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定價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疫情期間積極實施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主動參與工信部“一鏈一策一批”融資促進行動,圍繞重點業務全面摸排產業鏈條中的小微客戶資源,充分了解客戶需求,為鏈上小微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多元化融資方案,持續提升普惠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和可得性。深化銀政、銀擔合作,在共建風險分擔機制、接入政務數據等方面不斷完善深化,形成支持小微企業強大合力。三是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創新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開辦小微智貸業務,基于核心企業與小微企業的真實交易背景,精準匹配小微企業用款特點,推動實現全流程自動化辦貸,彌補傳統方式短板,大幅提升審批效率。創新獨立法人貸“線上線下聯動辦理、聯合風控”的業務新模式,為單戶小微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化智能化的辦貸渠道。小微線上模式榮膺“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二等獎”“中國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最佳創新應用獎”“科創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2021-2023年普惠小微貸款累計投放1862.53億元,2023年末貸款余額409.7億元,較2020年末凈增217.48億元,有余額客戶數4.71萬戶,較2020年末凈增3.96萬戶。
五、全面把握新階段普惠金融的目標任務,持續加大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
解決好“三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普惠金融的應有之義,迫切需要農發行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找準工作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助力補齊“三農”領域短板。要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突出農發行的特色特點,找準五個方面的重點目標,提升信貸支農對改善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成效,著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一是貸款聯農帶農成效持續提升。完善貸款聯農帶農管理機制,精準反映貸款投放與帶動農民增收的關聯關系,加強政策傾斜激勵,提升支農成效。二是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力度持續加大。加大對脫貧地區、脫貧人口的精準幫扶力度,5年過渡期內160個重點幫扶縣、832個脫貧縣整體貸款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平均水平,持續發揮金融服務先鋒主力模范作用。三是涉農貸款(同口徑)余額保持穩定增長。有力有效支持鄉村全面振興,“三農”金融服務力度持續加強,牢固樹立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主體和骨干地位。四是創新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力度持續加大。加強小微企業貸款模式創新力度,推動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持續提升,線上小微業務穩中有進。五是引導社會資金反哺“三農”成效顯著。聚焦支農主攻方向,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流向“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增強農發行和農發債的品牌效應和社會影響力。
下一步,要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普惠金融決策部署,認真落實農發行普惠金融行動方案,聚焦國家鄉村振興重點縣、脫貧地區等重點區域,涉農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等重點領域,脫貧人口、防返貧監測對象、農村低收入人口等重點人群,用好用足傾斜支持政策,持續深化聯農帶農舉措,因地制宜支持輻射帶動能力強、具有較強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惠民項目和富民產業,堅持對民營企業等不同所有制客戶一視同仁,不斷提高政策性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推動全行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