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運營體系建設是農發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環。如何依托智慧運營體系,促進數字信貸業務發展,提升小微客戶金融服務質效,一直是小微企業線上服務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小微線上中心”)探索的重要課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普惠金融”“數字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為智慧運營和數字信貸業務相結合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度融入全行智慧運營體系,是推進農發行數字信貸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智慧運營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近年來,農發行扎實開展運營數字化轉型探索實踐,在頂層設計的統籌引領下,加快構建涵蓋全行對客、運營的統一數字底座,加速推進智慧運營體系建設。一是線下線上渠道協同融合,線下網點標準化智能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線上“3主+N特色+2輔”的電子銀行服務體系已逐步形成,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多渠道對客觸達和服務體系。二是集約運營賦能經營發展,以標準化、規模效應及資源共享為目標重塑業務運營操作模式,依托標準化作業工廠逐步孵化出專業作業能力。三是數字風控提升管控水平,建成運行參數管理平臺、一體化運維平臺監控模塊、運營應用服務管理平臺和運營管理知識庫的“三平臺一庫”智能化運營管控體系,初步實現運營業務實時動態監測、參數化管理、線上化共享。通過近年來的大力發展,農發行運營體系在經歷了數據集中、業務集中、流程再造后,從最初圍繞賬務核算的操作管理,走向兼顧“風險、效率、服務、成本”的價值運營,有力有效地支撐了農發行各類業務高質量發展。
二、線上小微信貸業務實現突破性發展
在總行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小微線上中心按照“急用先行”和“以我為主”兩步走發展戰略,統籌推進信貸業務數字化轉型,先后上線農發網商快貸、微眾快貸和小微智貸供應鏈業務。2024年一季度,全行累計投放線上普惠小微貸款65.71億元,占農發行普惠小微貸款投放總量的62.96%;有余額客戶數4.21萬戶,占普惠小微有余額客戶數92.32%。經歷5個春秋,農發行數字信貸業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有力支撐了全行普惠小微業務發展,基本趕上同業數字信貸業務發展步伐。
(一)初步打造供應鏈場景生態小微線上中心圍繞客戶應用場景需求,強化科技和數據賦能,統籌推進供應鏈金融場景建設,通過產業鏈延伸實現產融結合,與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北大荒集團等優質企業合作,先后開發實施智棉貸、保稅貸、融擔貸、種植貸等數字信貸場景,為高標準農田運營和棉花、糧食、肉、糖等重要農產品流通提供了高效、便捷、可靠的線上金融服務。
(二)持續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小微線上中心始終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快推進流程優化和工具革新,提升持續運營和高效迭代能力,初步建成開放共享、跨界融合的數字信貸運營服務體系。一是研發數字化運營工具。在總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小微線上中心研發建設和直接運營農發網商快貸、微眾快貸和小微智貸3套數字化辦貸系統,依托手機銀行、企業網銀及合作伙伴生態,為客戶提供多種觸達服務渠道,將金融服務嵌入各類場景,滿足隨時隨地申貸需求。二是拓展定制化金融服務。堅持“客戶所需、我之所能”的宗旨,充分利用總行直營的強大優勢,對客戶進行差異化分析和定制化服務,更好地配置運營資源,建設多元渠道,優化設計流程,使產品更好契合融資痛點,使運營資源更廣泛觸達客戶,使金融服務更適應發展需求。三是構建全流程風控機制。在集成運用新技術提升內部運營質效的基礎上,建立與業務場景高度適配的風控模型,實現全流程數字化風險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風險監測。加快推進銀稅互動、信易貸數據接入和應用,深挖數據價值,科學優化風控模型策略,持續提升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
三、數字信貸亟需智慧運營體系支撐
隨著農發行即將全面建成數字辦貸體系,亟需在全行智慧運營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改進和優化數字信貸業務運營模式,更好支撐數字信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一是人力資源與服務半徑的矛盾較為突出。現階段,農發行主要按照物理性對接、接觸式服務和層級性合作的傳統方式進行對客服務。但數字信貸業務主要采取“一點接入、全國服務”模式,小微線上中心直接運營和管理的有貸客戶數量達4.2萬戶,人均管戶超過1000萬,傳統對客服務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業務發展需要,亟需擺脫物理網點的地域限制以及客戶經理的服務半徑限制,探索利用智慧運營體系為客戶提供多渠道金融服務。二是人工介入處理與高效快捷辦貸的矛盾較為突出。數字信貸辦理過程中,須對客戶在線提交的購銷合同等材料進行審核。雖然OCR等技術能夠實現部分的智能識別、交叉驗證,但是仍存在人工介入處理情形。由于目前缺少專職崗位和任務督辦機制,一旦發生此類情形,往往容易產生時滯,影響辦貸效率和客戶體驗,亟需協同智慧運營體系探索數字信貸業務運營集約化,探索對同類同質的簡單、重復操作試點集中運營。三是新技術應用與風險識別的矛盾較為突出。新模式的演進和新技術的應用,在提升銀行數字信貸業務服務便利性的同時,也涌現出隱私信息泄露、操作風險頻發、賬戶管控不強等新型風險。盡管小微線上中心在開展新技術應用時,已經按規定進行了風險評估,但可能受慣性思維等因素影響而無法全面識別風險,亟需協同智慧運營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各類風險管控。
四、以智慧運營助力線上小微信貸業務的發展路徑
“銀行能做的不讓客戶做,后臺能做的不讓前臺做,系統能做的不讓人工做”,智慧運營理念與線上小微信貸業務的發展思路高度契合。推進智慧運營和數字信貸業務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同謀劃、同部署,以智慧運營助力數字信貸業務高質量發展。一是構建遠程銀行服務體系。秉承“讓數據多跑路,客戶少跑路”的服務理念,利用金融科技,將遠程服務嵌入到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渠道,農發行網點柜員通過遠程視頻形式,提供一對一業務咨詢和業務辦理服務,實現對公開戶、遠程面簽、核實見證、業務審核的遠程實時協同服務,推動柜臺服務邊界向更廣范圍和更深層次延伸,為客戶提供“足不出戶、觸手可及”的有溫度、無斷點的全新服務體驗。二是探索數字信貸業務納入集約化運營。集中運營是優化體驗、防控風險、降本增效的重要保障。在厘清職責的前提下,通過“機+人”模式優化數字信貸業務流程,對“大量重復+規則明確”的操作流程進行數字化解構,實現用機器替代簡單重復的人力密集型工作,將員工從大量的重復性操作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提升辦貸效率。三是研究提升對內對外一體的全面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加強各類業務數據應用,通過對公賬戶實時風險監測、可疑交易實時捕獲等運營領域的風控模型,有效識別線上小微業務的信貸資金風險,通過構建多維度風控模型,探索將運營領域的風險信號納入借款人風險監測體系,前瞻性識別客戶風險。同時,將數字信貸業務模型管理經驗向運營領域傳導,助力搭建運營風控模型管理平臺。四是持續利用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全面加強OCR、智能字符識別(ICR)、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AI大模型、衛星遙感、隱私計算等新技術的研究和利用,建立健全基礎技術、基礎數據、基礎能力的跨條線、跨平臺共用機制。持續加強數字信貸相關系統與運營系統集群的直連,積極推進更大范圍的業務直驅,提升業務流程自動化處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