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總結了2023年我國棉花與紡織行業市場形勢,提出了農發行棉花類信貸業務的支持策略及棉花行業穩健發展的政策建議,有效服務國家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棉花 紡織 市場形勢 支持策略
棉花是我國重要農產品和戰略物資,棉花產業對基本民生保障和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事關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社會穩定、民族團結。農發行始終堅守政策性金融的人民性和全局性,落實國家關于服務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指示,全力做好棉花收購信貸主責主業,持續服務國家棉花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一、2023年棉花市場形勢
(一)國內棉花生產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23年全國植棉面積4182.2萬畝,同比下降7.1%,其中新疆3553.95萬畝,同比下降5%;黃河流域323.85萬畝,同比下降11.2%;長江流域271.5萬畝,同比下降22.8%。全國總產561.8萬噸,同比下降6.1%,其中新疆511.2萬噸,同比下降5.2%;黃河流域26.3萬噸,同比下降12.6%,長江流域19.7萬噸,同比下降17.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動調減次宜棉區植棉面積,擴大糧食種植。同時,由于生長期積溫不足、采摘期連續降雨影響單產,導致棉花產量有所減少;長江流域棉區①和黃河流域棉區②繼續呈現大幅萎縮,受種棉補貼等政策影響,內地棉區植棉積極性遠低于新疆。
(二)新疆棉花收購市場特點
1.開秤延遲,新棉收購價格高開低走。新疆開秤時間較往年延遲10-15天,加工企業初始收購價格與棉農售棉心理預期相差較大。2023年10月新棉上市,手摘棉主流收購價在8.6-9.5元/公斤,機采棉主流收購價在7.5-7.9元/公斤,11-12月新疆籽棉收購價格跟隨鄭棉主力合約價格持續下調并逐步穩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年度新疆手摘棉累計收購均價8.55元/公斤,同比上漲24.09%,機采棉累計收購均價7.49元/公斤,同比上漲26.95%。
2.加工速度快于前兩年,高峰期日均加工量保持7萬噸以上。不同于前兩年受疫情防控政策影響,2024年全疆采收、加工、入庫、檢驗等流程較為順暢,且機采棉覆蓋率高使得棉花采收、加工期較往年更加集中。2023年10月下旬至11月末日均加工量保持在7萬噸以上,高于前兩個年度,最高日加工量8.04萬噸,創近3年新高。
3.下游需求低迷,新疆棉銷售進度緩慢。2023年末,企業本年度收購加工成本與年末市場價格呈現倒掛,導致多數企業處于潛虧狀態,加之下游訂單需求不足,市場棉花供給壓力較大,新疆棉銷售進度持續低于2022年同期以及過去四年均值。
(三)2023年國內外棉花期現貨價格運行情況
1.國內棉花期現貨價格趨勢性震蕩。2023年一季度,國內疫情形勢改善,推動消費預期升溫,鄭棉期貨價格持續抬升至15000元/噸關口,但2月后下游紡織訂單恢復不及預期,引發期現貨價格回落。二、三季度國內棉價受種植面積、天氣、商業庫存及搶收等預期因素炒作驅動上漲,9月鄭棉期貨全年最高點17785元/噸,現貨全年最高點18433元/噸。四季度國內棉花市場供給逐漸寬裕,下游弱需求驅動棉價高位下行。截至2023年12月末,中國棉花價格指數16462元/噸,較年初最低點上漲9.4%,較9月最高點下降10.7%;鄭棉期貨主力合約價格15550元/噸,較年初上漲9.3%,較3月最低點上漲12.3%,較9月最高點下降12.6%。
2.國際棉花期現貨價格呈寬幅震蕩走弱。2023年,國際棉價受宏觀和產業兩方面因素作用,呈現寬幅震蕩走弱趨勢。宏觀方面,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美聯儲加息進程影響全球流動性,美股和國際油價提振等因素擾動國際棉價運行;產業方面,供應端上半年減產預期炒作為盤面提供支撐;消費端全球紡服持續去庫存,影響訂單需求和棉花原料消費,使得全球棉價承壓下行。代表國際期貨的ICE紐約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價格自年初83.14美分/磅,先后歷經7月最高點89.98美分/磅和11月最低點74.89美分/磅,12月末回歸81美分/磅。代表國際現貨價格的cotlookA指數價格自年初100美分/磅,先后歷經1月最高點102.45美分/磅和11月最低點87.55美分/磅,12月末回歸91.4美分/磅。
(四)2023年國家儲備棉銷售情況
2023年國內棉價連續上漲近4000元/噸,國家有關部門為穩定市場,保證紡織企業用棉需求,適時啟動儲備棉輪出工作。2023年7月31日-2023年11月14日,儲備棉累計掛牌123.21萬噸,累計成交量88.47萬噸,成交均價17424元/噸,折標準級價格17927元/噸。從輪出調控成效來看,有效緩解了新舊年度過渡時期棉花供應偏緊的壓力,穩定了市場預期,確保了新棉交售工作平穩開展和市場有序運行。
(五)2023年國內棉花工商業庫存及進口情況
1.商業庫存消化快于上年,工業庫存呈現累庫趨勢。2023年上半年,居民出行、酒店家紡等需求增加促進國內棉花消費好轉,棉花商業庫存消化快于2022年同期,9月末降至歷史低點131.46萬噸,隨著儲備棉競賣銷售和棉花大量上市,階段性緊缺得到緩解,12月底商業庫存達到全年最高水平553萬噸,同比增加99.93萬噸。同時,下游企業加快原料補庫,但下半年實際消費轉弱,紡企工業庫存呈累庫趨勢,全年月均庫存79萬噸高位,四季度高達到90萬噸。
2.棉花進口總量同比下降。上半年內外棉現貨價差持續倒掛,2023年1-7月單月棉花進口量同比下滑明顯;隨著內外棉走勢分化,6月份恢復內強外弱格局,疊加滑準稅配額發放,8月起至年末棉花進口量再度出現環比、同比雙增長。據海關統計數據,2023年1-12月中國累計進口棉花196萬噸,同比增加1.1%,處于近年同期較高水平。
(六)2024年全球棉花供求形勢預測
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地緣政治持續緊張,國際貨幣政策強勢收縮。結合美國USDA12月與9月供需預測來看:2023-2024年度全球棉花產量較9月下調11.4萬噸,棉花消費較9月下調46.8萬噸,期末庫存減少164.7萬噸,意味著2024年全球棉花供需寬松格局將有所收縮,但美國高利率持續抑制需求恢復和制約國際棉價上行,預計短期國際棉價或仍將維持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區間震蕩態勢。中國方面,在國家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政策舉措共同支撐下,我國內需市場持續恢復不及預期,在棉花市場階段性供給充裕形勢下,短期來看,預計國內棉價面臨反彈動力不足但下跌壓力有余的困境,中長期來看,我國棉產業市場大幅回暖概率偏低,棉價回升“道阻且長”。
二、2023年國內棉紡織行業形勢
(一)2023年國內棉紡織行業運行情況
2023年受外部環境影響,我國棉紡織企業訂單不足、原料成本增加、生產經營壓力加大,行業運行形勢嚴峻。雖然國家一系列“穩”政策有力支撐內需市場逐步恢復,但外貿市場持續低迷,行業恢復不及預期。
1.行業運行呈現趨勢性下滑態勢。2023年,中國棉紡織行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③震蕩下行,均值46.9%低于50%枯榮線。上半年PMI指數52.8%位于擴張區間,較2022年同期提高15.6個百分點,主要是疫情放開后紡企恢復經營,下游訂單較好,5月商業庫存緊缺的市場虛假信息提振市場。下半年PMI指數41.7%位于收縮區間,較上半年下滑11.1個百分點,市場淡季加深、訂單不足、虧損加劇,雖有9月、12月市場短暫提振,但由于棉價上漲幅度超過棉紗,紡企銷售仍有不同程度虧損,企業加大產出動力不足。
2.開機走低、庫存累積,行業經營壓力加劇。開機方面,上半年節后疫情影響減弱、紡企重啟,紡企開機從37%快速回升至61.4%。下半年,棉紗行情走弱,開機率從57.7%逐步下滑至46.2%。庫存方面,1-4月下游訂單及投機需求較好,紗廠棉紗庫存指數在10.8天低位震蕩,5-6月淡季加深,7-9月傳統旺季不及預期,紡企基本保持產銷平衡19天庫存指數;10-11月旺季預期落空、需求下滑,棉紗庫存快速積累至28.8天。
3.需求不足、成本傳導不暢,效益呈現下滑走勢。利潤方面,整年除2-3月C32S棉紗綜合理論利潤在盈虧平衡線附近外,其余月份均處于虧損狀態,尤其是6-9月紗弱花強,棉紗在下游需求不足、整體庫存不斷累積的情況下跟漲艱難,導致C32S棉紗理論利潤最高虧損達-2925元/噸;四季度,紡企利潤虧損有所收窄至-2175元/噸。
4.海外需求收縮,出口壓力明顯加大。受海外需求收縮、貿易環境惡化等因素影響,2023年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壓力明顯加大,但對部分市場出口仍有亮眼表現。據中國海關數據,1-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2936.4億美元,同比下降8.1%;主要出口市場中,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土耳其和俄羅斯出口額同比分別實現6.2%和20.1%的較好增長。
(二)2023年國內棉紗價格運行情況
2023年,我國棉紗價格整體呈現先上漲后下跌走勢。以普梳32支棉紗為例,上半年疫情管控放開,下游貿易商以及織廠大量采購棉紗,但下游實際訂單弱于預期,紗線價格從年初22500元/噸先上漲至2月初23200元/噸,后逐步下跌至4月中旬22410元/噸;隨后鄭棉反彈以及下游訂單需求釋放,棉紗價格回升至6月初24000元/噸;下半年延續二季度強勢,棉紗價格上漲至8月末全年最高點24450元/噸;“金九銀十”紡織市場旺季不旺,棉紗庫存累積,大型紡企及供應鏈、貿易商集中拋貨,棉紗價格持續跳水。截至12月底,C32S及JC40S紗線價格分別為22040元/噸和25400元/噸,較年初分別下跌2%和上漲1.6%,較8月30日全年最高點分別下跌9.9%和7.5%。
(三)2024年我國紡織行業展望
展望2024年,紡織行業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保持平穩向好的恢復態勢仍面臨諸多挑戰。宏觀層面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或能緩解居民收入不確定性導致的紡服類非剛需品消費減弱,預計內需仍將處于溫和復蘇態勢。當前,我國內需市場仍將是現階段復雜形勢下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動力,應圍繞科技創新、品牌文化、業態模式升級、資源循環、國際化發展等領域積極探索,不斷創造和激活內生發展動力,帶動紡織服裝內銷市場保持活力,為行業平穩向好發展提供長足支撐。
三、棉花類信貸業務支持策略
2023年,國內棉花及紡織行業形勢依舊復雜,給農發行棉花信貸工作帶來一定挑戰。在此背景下,各行積極應對、多措并舉,做好主責主業,繼續履行政策性銀行職能,全力服務國家棉花產業發展,棉花類貸款保持平穩運行態勢。截至2023年末,全行累計支持棉花類客戶235戶,累計發放貸款647億元,棉花類貸款余額1517億元。繼續鞏固棉花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地位,累計發放2023年度棉花收購貸款439億元,同比增加81億元,增幅22%,支持企業收購棉花占到統計局公布新疆棉花產量的55%以上。繼續有效支持棉花產業鏈發展,15家分行對103戶紡織類客戶投放貸款125億元,同比增加2億元,農發行貸款支持的紡紗類企業產能占到全國的近三分之一。從目前情況看,2024年國內棉花市場形勢不夠明朗,行業運行的不確定性依舊占據主導。鑒于此,對農發行棉花類信貸業務的支持策略有以下幾點意見。
(一)繼續全力做好棉花收購信貸業務
2024年是建國75周年,棉花收購高峰正值國慶假日期間,全力做好棉花收購工作至關重要。一是加強行業研究。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國家產業政策對棉花全產業鏈發展的影響,做好形勢研判和分析,為制定棉花、棉紡織信貸支持策略和風控措施奠定基礎。二是謀劃科學有效的信貸政策。立足2024年棉花產業的復雜形勢,全面部署棉花收購工作,審慎、科學制定信貸政策,全力保證收購資金供應,確保新棉收購順利進行。三是強化風控措施。加強市場情況調度,強化工作督導及調研成效,用好風險監測手段和工具,確保棉花收購信貸制度執行到位。
(二)積極支持棉花進口信貸業務
一是在棉花儲備領域,要認真執行國家宏觀調控計劃,全力配合做好進口儲備棉輪入工作,把獨家承貸做扎實;二是積極支持我國配額項下的國營企業棉花進口資金需求,特別是骨干企業進口業務資金支持力度,配合國家做好配額棉花進口工作,以實現棉花總量平衡的調控目標。三是有效支持我國棉紡企業使用國家發放滑準稅配額棉花進口資金需求,適時擴大信用證等結算服務市場份額。
(三)有效推進棉紡織信貸業務結構調整
繼續推動棉花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高質量發展。一是要以有效帶動當地就業、消化農發行貸款收購棉花的紡織企業為重點,以支持買棉、用棉、涉棉為導向,著力解決紡織企業采購棉花的融資需求。二是產業鏈發展要向紡織強省、紡織大省集中,規模配置向紡織服裝集中區域傾斜。三是將行業排名靠前、品牌影響力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作為支持重點,提高優質客戶比例。
(四)繼續推進業務發展
持續探索供應鏈金融在棉花信貸領域的運用,挖掘棉花產業鏈的實際需求。一是持續推動“保值貸”模式應用,引導企業進行風險對沖,控制風險敞口;推廣“保值貸”預售模式,拓寬棉花銷售渠道。二是積極推廣“期貨+保險+銀行+訂單”模式,發揮保障棉農種植收入作用。三是大力拓展倉單融資模式應用場景;穩步推廣棉紗“倉單貸”“棉轉紗”等倉單融資模式,拓寬棉紡企業融資渠道。
四、推進棉花行業有效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市場宏觀調控政策靈活性
用好儲備棉吞吐和進出口調節等手段,保證我國棉花產業健康持續有效發展。一是適時加大新疆棉的輪入數量,解決新疆棉銷售問題,特別是在新疆棉銷售明顯遲緩、國內棉花價格連續大幅下跌等情況下,可適時啟動公開競買新疆棉。二是適時進行國儲棉(進口棉)的輪入和輪出,既保證國家儲備在合理水平,又保證出口型紡織企業的原料需求。三是擇機向“一帶一路”地區出口一定數量的新疆棉,在解決新疆棉銷售的同時,更好應對外部壓力。
(二)逐步完善新疆棉花高質量發展的政策
一是積極探索“期貨+保險試點”“質量與補貼掛鉤”“植棉成本+合理收益”等新型利益保障模式,逐步建立趨于完善的棉花生產收益保障和綠色發展補貼制度,推動新疆棉花穩產提質。二是指導新疆逐步壓減過剩軋花產能,規范籽棉采摘、交售、加工行為,加強質量監管,有序引導購銷。三是積極擴大我國超大規模、不斷升級迭代的內需市場新疆棉消費,這是我國在復雜形勢下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動力。
(三)積極推進內地棉區恢復工作
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外貿在全國出口貿易份額中占比高達10%,其中棉制品出口占紡服出口的22%,在外部持續打壓新疆棉、去中國化的進程中,穩定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恢復內地棉區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加快落實農業農村部《“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中“著力建設西北內陸、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優勢棉區,鞏固提升棉花生產保護區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種植面積,調整優化品種結構”的工作要求,推進內地棉區扶持政策和大縣鼓勵政策,落實補貼政策,完善補貼方式,穩定農戶植棉預期,促進黃河、長江流域棉花種植恢復。
注:
①?長江流域棉區包括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個主產省,以及長江以南片區的其他零星產棉省。
②?黃河流域棉區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6大主產省,以及黃河流域的甘肅產區。
③?中國棉紡織行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中國棉花信息網在參考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基礎上,根據棉紡織行業特殊性建立的指數體系,主要從新訂單、生產量、開機率、棉紗庫存、棉花庫存五項指標反映棉紡織行業的經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