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以及建設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鄉村等戰略部署,2019年,總行黨委前瞻性制定“急用先行、以我為主”發展戰略,并決定成立小微企業線上服務管理中心。6年來,在總行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總行產業客戶部以小微業務領域為突破口,全力探索農發行信貸業務數字化轉型。自開辦線上業務以來,累計支持全國11.07萬戶小微企業,累放貸款1469.86億元,其中,累放普惠小微貸款1458.01億元,助力全行譜寫好“普惠金融”和“數字金融”大文章,為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砥礪前行六春秋 開辟數字辦貸新渠道
2019年,小微線上中心落地雄安,“急用先行”農發網商快貸成功上線,開辦當天1小時內授信小微企業1391戶,授信總額38億元,開啟了農發行線上辦貸的新篇章。
2020年,小微線上中心回遷總行,借鑒農發快貸業務的成功經驗,深入調研、走訪涉農企業、分支機構、監管部門、同業機構,啟動“以我為主”農發智貸建設。
2021年,農發微眾快貸正式開辦,圓滿完成“急用先行”任務;啟動農發智貸平臺系統建設,歷經8稿,形成55萬字具有原創理念的業務需求。
2022年,農發行自主研發建設的首個數字化智能服務平臺——小微智貸系統上線,初步構建了具有農發行特色的數字信貸業務新業態,“以我為主”數字化轉型邁出關鍵一步。
2023年,統籌做好場景開發、系統建設、風險防控、數據引入、新技術應用等各方面工作,線上供應鏈新場景多位開花,在9家分行成功開辦業務,助推全行履職能力進一步提升。
2024年,以承載全行線下具備標準化條件的流動資金貸款業務為目標的智農貸業務正式上線。以此為標志,農發行自主可控的農發智貸服務供應鏈(智鏈貸)和非供應鏈(智農貸)的數字信貸辦貸體系搭建完成,支持涉農全領域、全環節、全鏈條各類流動資金貸款需求,農發行信貸業務數字化轉型取得重要成果。
數字賦能穩鏈條,打造涉農產業新生態
聚焦供應鏈,全力服務涉農產業數字化。通過數字化辦貸延伸支持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聚焦糧棉油全產業鏈、重要農產品、農機裝備、農業生產資料等重點領域,圍繞農產品的種植、采購、加工、流通、銷售等全鏈條各環節資金需求,彌補支持領域、環節短板。創新開發“種植貸”“保稅貸”“嶼鏈通”等典型供應鏈數字場景,以信貸業務數字化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聚焦交易市場,全力構建開放銀行生態。全力支持農產品產銷平衡,主動融入和支持涉農平臺經濟發展,依托平臺有效拓寬客戶觸達面和服務渠道。與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等全國性農產品交易平臺合作,創新開發“智棉貸”等數字交易市場場景。圍繞糧食領域探索各類交易市場合作,支持糧食市場化貿易,為平臺上各類涉農主體提供優質線上金融服務,推動構建農發行數字化平臺生態圈。
聚焦銀擔合作,全力打造數字信貸新模式。強化與融資擔保等金融機構合作,彌補供應鏈、交易市場模式支持環節的不足,探索開發了“見擔即貸”的“融擔貸”場景。推動數字信貸業務與特色農業產業、農業產業園區等相結合,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領域的金融供給,有效延伸政策性金融資金支持鏈條,以數字信貸深度賦能農業產業做優做強。
創新驅動提質效 構建開放共享新平臺
以先進理念引領系統研發。充分借鑒行業前沿科技,首次使用大數據風控、區塊鏈、電子簽章等新技術,打造農發行自主可控的農發智貸平臺,實現對傳統信貸模式的效率提升、流程再造和升級優化,貸款審批時效縮短到分鐘級,大大提升農發行信貸服務效率。
以服務優先搭建線上渠道。通過搭建農發行首個對客辦貸終端——智貸APP和PC端,支持在線貸款申請、合同簽訂、自助還款等,實現“一點接入、全國服務”,客戶現場辦理減少至開戶1個環節,推動信貸業務由定點、定時、定期向全天候、全地域、全線上轉變。
以開放共享打造數字平臺。打造實時高效、開放程度高的農發智貸平臺,上線以來與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廈門象嶼股份等6家國內頭部涉農企業實現直聯互通,實現產業級涉農生態合作,構建線上線下協同一致的立體服務渠道體系,實現信貸業務信息的線上數據交互,推動多方數據共享、交叉驗證、業務聯動、賬務直驅。
勇立潮頭求突破 開創智能風控新模式
全面提升,打造首套智能風控。圍繞準入、評級、授信、定價、貸后監測等關鍵環節,構建了全線上、自動化智能風控模型體系,實現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數字化風險管理。科學優化風控模型策略,持續提升模型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夯實智能風控根基。
生態融合,共建數字風控體系。農發智貸與行業內的政府機構通力合作,以生態融合的方式持續豐富數字化風控手段。創新接入線上賦強公證、中登網自動登記、司法天平鏈、數字人民幣平臺、銀稅互動數據等,成為全國首家通過直連方式接入北京互聯網法院“天平鏈”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全國首家引入線上賦強公證的銀行機構,通過數字手段不斷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和治理水平,也為信貸風險管理數字化建設提供了新思路。
夯實根基,加強數據引進應用。廣泛引入征信、稅務以及工商、司法等數據源,首次實現外部數據引入、清洗、運用的線上化、自動化、標準化。打通政務數據全鏈路,儲備豐富可靠的數據資產,歷經3年數據準備,15省的“銀稅互動”數據正式投入使用,與國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間信息中心簽署“信易貸”聯合實驗室技術協議,切實發揮數據對實時業務應用、風險監測、管理決策的支撐作用。
統籌設計謀長遠 探尋轉型發展新突破
精心繪制信貸業務數字化轉型藍圖。聚焦農發行履職發展的中心任務,立足全行發展大局,以線上小微信貸為試驗田,加強同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性分析,研究起草線上小微信貸業務發展規劃、信貸業務數字化轉型意見建議等,明確各階段業務發展重點和實施路徑,為全行信貸業務數字化轉型建言獻策。
建立適應全行的數字信貸管理機制。堅持制度先行,針對線上業務運行管理實際,將農發智貸充分納入全行信貸管理體系,構建“辦法+指引+事項管理”數字信貸制度體系,制訂涵蓋產品制度、風控模型、擔保管理、逾期催收、訴訟管理、不良處置、會計核算及安全生產等10項信貸全流程管理規范,為信貸業務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注重引進培養數字化復合人才隊伍。自農發智貸項目組成立以來,累計31家分行、190名基層行員工參與智貸業務開發、測試及運營,將豐富的線下信貸業務經驗與數字信貸業務相結合,為全行培養了一批數字化轉型儲備人才。
櫛風沐雨、久久為功,奮楫揚帆、馳而不息。下一步,產業客戶部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全力落實總行黨委戰略部署,持續推進信貸業務數字化轉型工作,全面提升數字化營銷、數字化辦貸、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管理能力,推動數字金融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加強科技賦能涉農產業發展,奮力書寫服務農業強國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