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奔川騖,歲月不息。1995年2月,順應改革潮流,承載服務首善之區職責使命,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北京市分行應運而生。三十年來,北京分行始終堅守“支農報國、立行為民”崇高使命,秉承家國情懷,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積極探索現代化都市農業政策性銀行支農道路,奮力謀發展、強力夯基礎、聚力控風險、全力帶隊伍,傾力服務北京經濟社會發展,貸款規模從1995年的115億元到目前的880億元,為北京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了農發行力量。
履職擔當 探索特色發展道路
牢記使命守糧安。每年及時足額提供專項信貸資金支持中央、市、區三級儲備糧推陳出新,提供專項授信支持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流通。自1999年起,用時3年,徹底消化“老糧”39億公斤,支持糧食部門解決債務40多億元,在全國率先解決“老糧、老人、老賬”等遺留問題;印發“小白本”規范省級儲備糧資金物資管理,為糧食信貸業務26年平穩運營奠定基礎。2003年“非典”時期,與政府部門共同制定“成品糧儲備應急預案”,發放專項貸款15.9億元收購(調入)糧油,有效平緩市場需求。2008年,為應對國際國內糧油市場價格波動,核查全市糧食庫存后,第一時間投放成品糧油貸款,支持糧食部門充實市場貨源、緩解供應壓力。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堅決扛牢政治責任,發放儲備貸款9.4億元,支持北京市緊急增儲糧油,讓首都人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累放應急、復工復產貸款102億元,為首都經濟繁榮、社會穩定、農產品價格平穩作出積極貢獻。深入落實“兩藏”戰略,2024年審批1億元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規模經營貸款,支持通州區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州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履職盡責促振興。聚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2008年以來累放貸款1007億元,支持多個市區兩級重點項目建設。2008年,懷柔支行向懷楊路工程投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9931萬元,建成農村公路3.12公里,改善了沿線農戶5萬余人的出行條件,建設道路成為奧運火炬北京傳遞點的必經之路。2010年,為解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總分行上下聯動,迅速投放首筆新農村建設貸款34億元支持西局村舊村改造;同年12月,與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合作,投放38億元貸款支持門頭溝區S1線舊村改造,惠及21個村、2264戶農民、854戶企業。2020年至今,累放農業產業貸款978億元、農業科技貸款32億元,助力首都現代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北京分行的工作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10年和2011年分別獲評北京市“城鄉結合部重點村建設突出貢獻單位”和“城鄉結合部重點村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24年初,在人民銀行2023年度北京地區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中獲評“優秀”等次。
堅守初心戰貧困。脫貧攻堅期間,充分發揮首都行地區優勢,通過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招商引資等渠道,統籌協調政府、企業開展精準幫扶、結對幫扶,累計發放扶貧貸款50.35億元,幫扶地區覆蓋16個省30余個市縣,被國務院扶貧辦、全國工商聯授予先進集體稱號。通過“萬企幫萬村”模式,助力河北、貴州、安徽、西藏等13個省區的22個貧困縣脫貧。通過“產業化聯合體”模式,以項目投產帶動33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累計向貧困人口分紅600余萬元。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幫助貧困地區人口就業,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2萬余元。創新“五位一體”產業精準扶貧模式,以投貸結合方式支持現代種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行唐縣蛋種雞、大名縣小優雞產業扶貧項目帶動5800戶建檔貧困人口脫貧,實現了產業發展與幫農扶農協同共進。
▲行唐縣蛋種雞扶貧示范產業園區
激活農地新引擎。自總行黨委2020年提出打造“農地銀行”特色品牌發展戰略以來,分行上下緊緊圍繞土地做文章,發揮農地類項目現金流充足、適用性廣的特點,精準對接國家戰略和客戶需求,幫助客戶規劃設計項目,不斷豐富完善“農地銀行”品牌內涵。圍繞農村“三塊地”改革,積極創新、探索模式、先試先行,不斷加大信貸資金投入,先后營銷對接相關農地項目9個,審批貸款305億元。2023年,總分行密切合作,在不到三周的時間里成功審批農發行為牽頭行的集建地銀團項目貸款240億元,支持大興區黃村鎮農村集建地統籌入市,該項目成為分行建行以來金額最大的一筆銀團貸款,有力提升了農發行在北京地區的社會影響力。
▲永定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項目
區域發展做后盾。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1995年至1998年間累計發放農業綜合性開發貸款19億元,支持農業開發性項目320余個,主要投向首都“米袋子”“菜籃子”和種養加、產加銷等一體化農業產業項目,促進北京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針對京津冀地區項目銜接緊密、聯動高效、合作多元等特點,科學設計項目融資模式,不斷深化三地間協同聯動,累計投放綠色貸款116億元,支持永定河綜合治理、城鄉污水處理等一批重點民生項目,改善區域內自然生態環境,保障河道周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23年以來,傾力服務“三大工程”建設,精準對接首都“平急兩用”項目,成功審批平谷區南山村新型鄉村社區建設貸款。2024年,累放專項借款97.36億元,支持北京市第一批6個城中村改造項目。
夯基壘臺 積蓄發展核心動能
風險防控有力有效。扎實推進全面風險管理,摸清風險底數及隱患。精準聚焦客戶營銷、調評準入、評審決策、核準支付等關鍵環節,把好風險防控關口。加強基礎管理和貸后管理,充分運用風險管理工具,扎實開展押品專項治理,不斷增強風險監測預警和綜合管控能力。
經營管理固本強基。穩步推進城市行集約化、扁平化改革,全面上收存在數據源的基層報表和工資核算等工作,建立健全職責清晰、流程順暢、獎罰分明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分行本級處室(中心)管理職能。全面實施“大學習、大討論、大培訓、大走訪、大營銷、大對接”活動,為推進業務轉型和長遠發展謀篇布局。強化財務核算和業務經營分析,精打細算挖掘發展潛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突出客戶群、項目庫建設等重點指標,對經營行和業務處室實施月度績效考評。推動靶點問題根源治理,補齊短板弱項、強化監督檢查,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隊伍建設激發動能。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原則,把黨委意圖與群眾公認度有機結合,加大年輕干部選拔培養力度,加快推動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統籌好老中青干部隊伍梯隊建設。2022年以來,選拔任用處級干部26人,平均年齡下降2.2歲,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優化“三合一”專員隊伍結構,平均年齡降低5.44歲,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比提升31%。2024年首次在全轄開展支行中層管理崗“全部起立,重新選任”,選任后的平均年齡較之前下降7歲,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干部隊伍履職能力明顯提升。
強根鑄魂 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突出政治建設首要任務。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擺在立根鑄魂的首要位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組織會議“第一議題”、中心組學習“第一主題”、青年理論學習“第一任務”、宣傳宣講“第一要務”、教育培訓“第一課程”,把堅定政治標準、突出政治忠誠、錘煉政治擔當、嚴守政治底線貫穿工作全過程。
抓實理論武裝重中之重。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用科學理論武裝,深入開展學思想鑄忠誠、學黨史樹信念、學法規明規矩、學業務提技能“四學”活動,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平臺載體、強固陣地建設,重實干、做實功、求實效。
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強調黨性鑄魂、黨風塑形、黨紀立規,不斷完善分行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書記第一責任、分管領導重要責任“四張責任清單”,壓緊壓實政治責任,一體化推進黨性黨風黨紀建設,持續正風肅紀反腐,扎實推動全面從嚴管黨治行向縱深發展。
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樹牢“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理念,把基層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激勵黨員干部立足區域優勢,努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進一步提升信貸支農能力,服務首都鄉村全面振興。
三十而立再出發,再譜“京”彩新華章。新時代新征程,北京分行將持續探索首都行差異化、特色化、高質量發展道路,打造“專而精、優而強”的特色首都行,續寫支農履職報國、服務鄉村振興的北京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