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濱,錢江潮涌。1994年12月21日,作為農發行系統內首家省級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浙江省分行正式成立。三十年來,浙江分行扎根“三農”、深耕“浙”里,全力服務糧食安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國家重大戰略,認真貫徹落實“八八戰略”“千萬工程”等地方重要規劃,與之江大地同呼吸、共成長。全行各項貸款余額從1994年的67億元增長到2024年6月末的4345億元,增長了64倍,書寫下政策性銀行的精彩篇章。
堅守主責主業 端牢中國飯碗
從立行之初的消除“打白條”,到支持各級糧油儲備建設,再到推進糧食產業發展,三十年來,浙江分行堅守主責主業,立足糧食主銷區實際,在糧食收儲、倉儲建設、服務糧食全產業鏈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切實保障“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助力浙江糧食安全體系建設。始終將做好糧棉油收購資金供應與管理作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1998年以來,逐步實現收購資金“封閉運行”,保障及時足額供應收購資金,解決困擾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的“賣糧難”和“打白條”問題。進入改革發展新階段后,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著力打造“糧食銀行”品牌。截至2024年6月末,糧油貸款余額208億元,支持全省糧食收購市場份額提升至80%以上;2019年以來,累計向糧食進口企業發放貸款37億元、貿易融資8.41億美元,支持進口大豆、大麥等132萬噸。倉儲物流建設支持水平不斷提升,糧食倉儲設施貸款“臺州”模式、嘉興內河港海寧港區項目在全系統示范推廣。
支持糧食全產業鏈發展。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糧食要經歷生產、流通、加工、消費等多個環節的“旅程”。浙江分行聚焦“產購儲加銷”,以帶動示范效應顯著的龍頭公司為重點,助力做強做大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生產采購環節,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推進以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為龍頭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與省農機推廣聯盟成員合作發展現代種業、高端農機裝備、智慧農業,累放相關貸款46億元。加工銷售環節,立足浙江特色黃酒產業,支持黃酒生產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助力打造“古越龍山”“會稽山”等知名黃酒品牌;舟山良海糧油有限公司在分行貸款支持下,快速成長為浙江糧油加工產業龍頭骨干,被中央媒體專題報道。
▲舟山良海糧油有限公司加工基地項目
聚焦現代農業 服務全面振興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2004年后,浙江分行根據總行要求,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與糧棉油全產業鏈業務一起形成“兩輪驅動”格局。2014年后,以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為指引,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持續發力,用政策性金融的汩汩活水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添能加彩。
深挖土地潛力。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示范村鎮建設。浙江分行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為突破口,深挖土地潛力,創新推出“耕地保護提升貸、農地綜合整治貸、農地生態服務貸、農地產業振興貸”四種模式,全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增量擴面、提質增效。截至2024年6月,累計支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66個,投放貸款895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墾造和改善農田176萬畝。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模式入選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案例”,浙江分行成為唯一連續4年受邀參加全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現場會的金融機構。
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聚焦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持續加大涉農基礎設施投入,提升農村水利、路網建設水平。2019年以來,累計支持水利項目116個,投放貸款366億元,其中省級以上重大水利工程32個;截至2024年6月末,水利建設貸款余額312億元;分行多次受邀參加省水利廳重大水利項目評審會,并作為唯一金融機構在全省水利工作會上進行水利投融資政策解讀授課。累計支持路網貸款項目394個,投放貸款308億元,東陽四好農村路案例被總行選為全系統三個公路典型案例,青田農村路網優秀案例和創新形成的“共富路”貸款模式被選送交通運輸部。出臺支持縣域城鎮化建設十條措施,重點支持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推動城鄉互聯互通、融合發展。2019年以來,累放城鄉一體化貸款2191億元,截至2024年6月末,城鄉一體化貸款余額1924億元。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重大項目之一的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項目
踐行兩山理念 描繪綠色畫卷
綠色是浙江發展的鮮明底色。21年前,“千萬工程”從“浙”里啟程,18年前,“兩山”理念從“浙”里發源。浙江分行積極探索政策性銀行支持綠色發展模式,持續加大綠色信貸項目支持力度,以農金之筆增色青綠浙江。
支持建設美麗鄉村。走進余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碑映入眼簾,這里是“兩山”理論發源地。2021年,農發行通過支持余村兩山示范區建設項目,幫助當地建設污水零直排、鄉村衛生院、垃圾中轉站等10余項基礎配套設施,加固2.35公里水域堤防,整治26.75公里岸坡,改善沿線15萬平方米水源涵養林,對整合“大余村”全域生態資源,構建生產生活樞紐起到了重要作用。20年來,浙江分行深入學習并踐行“千萬工程”成功經驗,積極支持村域綜合治理,助力打造美麗鄉村省域樣本,相關貸款支持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23萬畝,新增復墾土地面積15萬畝,新建改建農村住房1051萬平方米。
創新綠色金融模式。持續探索“以綠生金、以綠養金”綠色金融新模式,將鄉村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向轉化。在衢州市常山縣,浙江分行支持的項目將三衢石林景區周邊鄉村的農民空置房屋信息上傳至大數據中心,按需求進行民房改造,并與旅游公司互聯合作導入客源,累計吸引游客12萬人次,帶動113名村民就業,實現村集體收入翻兩番。通過創新擔保抵押方式推出“林權抵押補充貸”,利用山區26縣豐富的林業資源,把林權證變成“綠色信用卡”。此外,浙江分行還創新支持了我國南方首個核能供熱項目,探索支持了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項目等綠色標桿項目。截至2024年6月末,浙江分行綠色貸款余額1698億元,綠色信貸定量評價位列全系統前茅。
▲安吉余村兩山示范區空間整體提升項目農村環境整治和道路景觀提升工程
再揚新程風帆 助推共同富裕
2021年,中央出臺文件,要求浙江率先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探路。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錨定第二個百年目標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浙江分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2021年10月,總行出臺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給予浙江分行差異化審批權限等17項優惠政策,浙江分行充分運用總行政策,大力開展先行先試,全面探索政策性金融服務共同富裕的路徑方式。
助力增收,提升動力。產業振興是增強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浙江分行聚焦地域特色,大力支持涉農產業發展,積極培育“農業+生態”“農業+數字”“農業+文旅”等多種業態,為農民增收創造更多途徑。在金華市武義縣,立足當地山林資源和傳統菌菇產業,支持當地菌菇產品數字保鮮加工技術應用和菌種研發中心建設,助力菌菇產業工業化、標準化提升,用“土特產”鼓起農民“錢袋子”。在杭州市蕭山區,利用田園農作景觀,在開展土地整治的同時,幫助打造鄉村云播客基地、智慧農業展覽館等特色景觀,實現農業與文旅深度融合,2022年,僅橫一村這一個村子的年經營收入就達到800萬元。延伸“實體經濟價值鏈”,用好直貸、轉貸兩種路徑,截至2024年6月末,支持普惠小微企業客戶189家、貸款余額12億元;2021年以來,與同業合作累放小微企業轉貸款267億元,支持各類涉農主體超過2萬戶。
點面結合,輻射引領。湖州市南潯區是浙江分行與南潯區政府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銀政共建共富縣域樣本,2021年,雙方建立高層互訪、專班互動、人才互派三大機制,以農村增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導向,探索農村農民共富共美新路徑。簽約以來,創新推出“強村共富貸”系列產品,幫助農民實現薪金、租金、股金多元化收入,南潯共富品牌被多家中央媒體報道。在欠發達山區海島縣大力推廣南潯經驗,制定扶持政策,選派干部駐點,“一縣一策”建設“共富風景帶”,山區海島縣貸款增速始終高于分行貸款平均增速。
▲南潯農高區果蔬孵化園項目
征程萬里風正勁,錢江潮涌逐浪高。站在新的起點上,浙江分行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道路不動搖,守初心、擔使命、勇作為,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征程中,奮力書寫新時代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新篇章。